书城政治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上)
10835000000017

第17章 趁火打劫的“朋友”

趁火打劫的“朋友”——中国清政府和俄国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瑷珲条约》于1858年5月签订,就在这个月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趁热闹赶到天津,通知清政府说:“如果把满洲沿海割让给俄国,我们就可以阻止英法联军进攻满洲腹地。”普提雅廷在照会中特别表明心迹说:“俄国军队进驻沿海,并不是欺凌中国,而完全是为了中国的利益。”

清政府代表桂良表示不敢接受这种帮助,普提雅廷就咆哮说:“俄国一心一意为中国好,如果你们不识抬举,不给我们面子,你们的事我们就再也不管了。”

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并占领天津。

清政府恐怕俄国参加英法联军,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终于签订《中俄天津条约》。而劳师动众的英法两国,比俄国人整整晚了半个月才得到条约的中方签字。

很巧,《中俄天津条约》的签字距《中俄瑷珲条约》也刚好是半个月。

《天津条约》使俄国人得到了重勘边界的许可。桂良还自作聪明地“仅仅在口头上”答应了俄方关于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的要求,他以为等英法联军撤走后,他还有赖帐的机会。

得寸进尺的俄国人当然不会理会桂良的花招。

1859年6月初,沙皇俄国新派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到了北京。他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把《瑷珲条约》中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据为己有。清政府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1860年4月,伊格那提耶夫听说英法联军将再度北上进攻北京,便急忙从北京跑到上海。他向英法侵略者提供了关于白河沿岸军事防务情况的资料以及俄国人私自绘制的北京详图。

俄国人为虎作伥,成了英法侵略者的同伙和参谋。

1860年7月,伊格那提耶夫同英法联军乘军舰到达大沽口,并向英法联军建议:“先据北塘,再破大沽”。天津陷落后,清廷派钦差大臣与英法专使谈判媾和。俄公使认为如谈判迅速达成协议将对俄国不利,所以他极力破坏谈判,怂恿英使提出清政府不能答应的“要清帝隆重接见”的要求。

谈判破裂后,他又煽动英法联军“赶快进入通州”,从而使僧格林沁没时间在这个城市设防。当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时,伊格那提耶夫又向联军提供了“城防薄弱之处”的情报。

俄国人的“鼎力相助”使英法联军一路势如破竹。

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伊格那提耶夫向失魂落魄的亲王“鬼子六”奕沂说,他有办法使英法联军撤退,但中国必须把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正式割让给俄国,作为酬谢。奕沂婉言谢绝了,割地毕竟事关重大。

其实,英法联军的目的并非要占领中国的首都。既然阴差阳错打进来了,他们一缺冬天装备,二怕清政府瓦解会妨碍他们的商人做生意,所以就一心一意希望早日签订和约,早日撤退。

清政府的官员对这些一无所知,每日忧心忡忡,唯恐英法长期占领。在签约之后,英法联军要依限撤退,偏偏因内部一点小事,耽搁了几天。奕沂顿时慌了手脚,认定是俄国人在背后捣鬼,急忙禀奏皇上说:“恐怕俄夷的事一天不解决,英夷法夷的兵就一天不撤。”皇帝当场也吓懵了,于是,就晕晕乎乎地批准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这一条约的要点是:

一、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内容,并把《瑷珲条约》所规定的乌苏里江以东由中俄“共管”的中国领土,割归沙俄。

沙俄不仅鲸吞了乌苏里江以东直达海岸一带的中国领土,而且把它的魔掌进一步向南伸延,把吉林整个滨海地区全部吞并了。

二、中俄两国在西部交界地区以山脉河流自然形势和中国哨兵站为界。

就这样,沙俄不仅以欺诈手段再次强占了中国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为进一步割占中国西北的领土制造了借口。俄国这头北极熊胃口之大当属举世无双。

《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而且使沙俄获得了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一系列侵略特权。俄国在中国的重要城市设立领事馆,俄国商人可以免税在中国内地行销商品,从而扩大了对中国内地的侵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的交战国是英法,而俄国是作为中国的“朋友”和战争“调停人”出现的。但是,正是通过这位“朋友”的“调停”,中国付出了比原本要惨重得多的代价。

强盗们感谢俄国人的“调停”,愚昧的遭劫者也口口声声地表示铭记俄国人的“恩德”。趁火打劫者居然成了天下头号大善人!满清统治者的昏聩和愚蠢已到什么程度,不言自明。

这似乎是一场噩梦,让人怀疑它的真实:

中国既没有被俄国打败,俄国也没有费一枪一弹,只凭恐吓和骗术,就硬生生地夺取了10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比日本几乎要大3倍。“这不像是真实的国际交涉,倒更像是一篇童话故事。”难怪后世的中国人会这么说。

对沙俄侵吞中国领土的行径,马克思、恩格斯都在报刊发表文章加以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谴责。马克思指出:“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诺维奇到尼克拉,一直企图占有这块地域。”恩格斯也说道:“俄国不仅趁英法联军攻打中国之机从中国夺得面积等于法德两国的领土和长度等于多条河的河流,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公正’保护者。”

无耻的俄罗斯强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败给英法等国,于是力图补救,因此他选定了那个没有人与他争夺胜利的地方,即外交方面。在英国和法国进行代价甚大的对华战争的时候,俄国保持中立;等到战争快完时,他才出来干预。结果,竟使英国和法国的对华作战,成了只为俄国获益的徒劳。

当英国人在广州与中国下级官吏纷争不绝,并在英国讨论两广总督的行动是否遵照皇帝旨意时,俄国人已经夺取了中国东北部的大片领土,并在那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这片土地使俄国由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进到温带,同时打开了通往黑龙江口的航道。

一位学者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俄国人作了这样一幅漫画:

“他无疑也是一个贼。他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的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当树上的人和果园主人发生纠纷时,他便装成一个局外人出来调停。调停的结果是——他把整整一筐果实都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