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上)
10835000000014

第14章 冲进中国大门的列强——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和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在英国人签订了《南京条约》之后美国人也随之而来。

1842年,美国总统泰勒建议派正式代表来华,与中国建立新的商务关系。1843年5月,美国委派作过议员、市长、律师的国会外交委员会委员顾盛为特使和全权公使,以在中国传教多年的伯驾、裨治文和卫三畏为翻译,组成使团前来中国,其目的是获得与英国相同的通商条件。

顾盛一行于1844年2月24日到达澳门。美国人表示,它不想与英国争权夺利,但本着有人吃肉也得有人喝汤的原则,美国也希望分一杯羹。

但是,清政府并不是任何国家来了就把权益拱手相送,所以,一开始,清政府拒绝美国人的要求,也不接待美国的使节。

顾盛对清朝的官员说,拒绝接受来使是对国家的侮辱和引发战争的正当理由,美国人将不惜与中国人一战。他多次以进京、面见皇帝来恐吓清政府官员,后来又声明除钦差大臣之外,拒绝与其他官员谈判,清政府只好派耆英到广东与顾盛进行谈判。

美国最早来中国的是一艘叫“中国皇后”号的商船,它于1784年即美国独立后的第二年开到广州。船上装载着40多吨西洋参,西洋参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的山林中遍地都有,很不值钱,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珍贵的药材。

该船一次就赚回了3万多美元,从此以后,到中国来的美国商人就多了起来。美国主要从中国进口丝和茶,而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东西却不多,于是,也有一些美国人加入鸦片贩运的行列。由于印度鸦片处于东印度公司的垄断之下,所以美国人主要是从土耳其向中国贩运鸦片。当时在中国的美商中,只有一家是干净的。为了进行大规模的武装走私,美国甚至制造了许多鸦片“飞剪船”,这种船速度快,中国的缉毒船赶不上。在林则徐断绝与英国的贸易往来时,美国商人替英商运送货物,使英商的贸易仍能继续。并趁机大做鸦片生意,从新加坡等地收买鸦片,运到中国来出售。1842年,美国还派了它的东印度舰队来到中国领海,为英国助威。

耆英架不住顾盛的威胁,以不进京为条件接受了顾盛所拟定的条约草案,并于1844年7月3日,在澳门界栅外望厦村和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除没有割地赔款之外,美国同样享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所获得的全部权利,而且还有所扩大。

1844年,法国也派剌萼尼抵达澳门,并驶来了八艘军舰,此人做过驻希腊公使,十分狡猾,他住在澳门,在正式谈判开始前,坚决不透露其来华的具体任务,耆英只得派人到澳门从旁探听,这时,剌萼尼就故意放出空气,忽而说要与中国结好,共同抗英;忽而又传说他将为难中国,占据虎门;又有人说他将北上面见皇帝。耆英如坠雾中,困惑莫名。剌萼尼觉得他已占据主动地位,才开始与耆英进行谈判。耆英很快就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于10月24日,在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船上,耆英和拉剌尼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同样地,法国也得到了英国所得到的一切利益,另外,清政府还答应废除1724年的禁教令。

清政府经过了鸦片战争一番折腾,元气大伤,江南地区一年比一年不安定,经常出现各种反对清廷的秘密组织,可怕的是这些组织往往带有反对满族的色彩,这样,就容易得到汉族人的支持。到了1851年,终于爆发了一场大起义,这就是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已是大海中的一只飘摇的破船,不知什么时候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