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现代生活与健康
10832700000042

第42章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理论涉及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三部分。由于学习是脑的一种高级活动,可通过改善内部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主要是指脑内,特别是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工作,无法正常而有效的发挥功能。儿童的大脑功能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的特点,从单纯的感觉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再发展到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的协调、注意、情绪的稳定及有目的的活动,最后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有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脑的不同水平与不同区域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统一协调的工作就是感觉统合,改善感觉统合功能的关键在于控制感觉的输入,通过改善感觉输入与运动结合,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的激发。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是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像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

1.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母亲怀孕期间的影响因素:母亲在怀孕期间出现早产、先兆流产或采用剖宫产、电吸引等分娩方式,都可以影响儿童大脑发育。剖宫产的婴儿在出生过程中没有经过正常产道的挤压,从而失去了第一次触觉学习机会。

(2)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孩子出生后与母亲分离或不由母亲直接喂养,儿童缺少足够的触摸、爱抚和情感交流,这样的孩子都有可能感觉统合失调。另外,城市里的儿童生活空间和运动量相对缺乏,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应有的锻炼机会。摇篮、怀抱、童车代替了儿童正常的坐、立、爬、行,使得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了阻碍,或者说发育迟滞。城市里大约有一半或更多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爬的阶段。而心理学家认为“爬”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养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个原因。

2.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前庭功能是脑干过滤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形成学习信息的一种功能。感觉信息中错误的信息有赖于脑干的前庭网膜来进行统合和整理。前庭失衡表现为平衡能力不佳、空间认识错误、四肢和身体严重不协调、很容易被绊倒、手眼协调能力差。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旋转会晕眩;左右手不分,鞋子穿颠倒,方向感不明;上课时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缺乏自制力;做作业时东张西望,磨磨蹭蹭,心不在焉,常做到深更半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黏人;情绪不稳定,怕黑,喜欢捉弄人,浮躁又脾气坏,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严重的还会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判断,逻辑能力陷于混乱中。

(2)平衡统合失调:人类的感觉统合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能力。平衡能力就是人类的身体与地心引力的协调。如果这个能力不良的话,就会造成好动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走路爱碰撞,拿东西不稳、浮躁、坏脾气、情绪不稳定、左右不分、方向感不良、喜欢爬高、转圈或害怕爬高旋转、逻辑思维混乱、不爱思考、学习能力不佳、兴趣保持时间短、人际关系不良、爱破坏纪律、有攻击性行为或其他不良行为,甚至造成人格无法健全发展。

(3)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顺利的阅读,经常出现添字、漏字、窜行;写字是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计算时“粗心大意”,常把数或字写颠倒,如把“51”写成“15”,把“p”写成“q”,把“哈”写成“合口”,常抄错题或抄漏题等。

(4)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不懂得和别人沟通等。

(5)触觉过度敏感:在所有的感觉信息中,触觉刺激的频度最高,从肌肉关节到全身皮肤,每天都有无数的而且不断的感觉输入大脑中。脑干便需要将这些信息加以过滤,做轻重缓急的调整归类,很多不重要的信息因而被过滤掉。触觉敏感度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差、害怕陌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例如,挑食、偏食、不爱吃青菜、对气味敏感、固执于已取得的经验、行为刻板、自我意识缺乏、防御性较差等。表现为容易惊慌、哭泣、胆小、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过分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挑食、偏食、厌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行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6)本体感失调:本体感是儿童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掌控,以及身体本身对周围空间距离的准确认知。我们不用看楼梯便可轻松地上下楼梯,不用看镜子也可以用手触摸眉毛。本体感失调时,本体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囊的感受器等)发生障碍,导致笨拙不灵活、四肢运用不自如、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身体姿态不良、心情易紧张焦虑、不自信、肌肉松弛、模仿动作困难或动作不准确、行动迟缓、懒惰、没有积极性、做事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等。这些孩子做事消极、缺乏自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工能力差;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本体感不良的幼儿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如发音不正确、口吃、不喜欢说话等。

3.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

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通过一些训练方法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促进身体功能的协调发展,提升心理素质,从而起到矫正感统失调作用。能早期发现感统失调,及时得到矫正,对儿童的成长越有利。如果错过矫正时机,轻则学业受挫,重则性格分裂,毁其终身。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而是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中耳),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做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上的困难。感觉统合有着教育意义,能够提高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儿童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促进儿童心理发育,改善不良情绪及行为。

4.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

感统训练活动调动了孩子的兴趣。他们对感统训练从陌生发展到今天的熟悉、自信和喜爱。在课上守秩序、按要求、懂礼貌,再任性的孩子来到训练室都像变了一个人。他们深深地被多彩有趣的训练场吸引着,即使训练完毕也依依不舍,这就是小精灵的魅力。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提高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5.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做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6.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做出适当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做出反应。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儿童感到愉快,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成年人也可以这样认为。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使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而设计这样一个训练。

7.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

应参考小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把重点都放在孩子这个视角上,其实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长,家长是关键,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懂得感觉统合的基本知识,而且有的家长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把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当成正常孩子看待。有的家长认为是孩子不努力学习,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力不如其他孩子,找不到根本原因,甚至有的家长在态度上对自己的孩子很失望,导致孩子没有信心,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发展,最终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感觉统合的早期干预重点在于家长的培训。

(1)家长培训:首先由专业机构来完成培训家长的工作,讲授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由家长培训孩子,可以避免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感觉统合失调;可以讲授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这样家长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观察,及早发现问题,不至于盲目批评孩子;还可以讲授感觉统合的家庭训练方法等基本知识,如培训对象主要对0~6岁的宝宝妈妈和准妈妈,这样就可以提高家长的意识,能够防患于未然,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早解决问题。在家庭中训练感觉统合的方法有平衡游戏、飞机游戏、洗澡游戏、梳头游戏、抓痒游戏、毛巾卷游戏、小刺球游戏等;尽量让孩子参加多种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观察事物的深度、广度和精细度都能更快地发展,小儿能更细致地认识周围世界的物体和现象,更快提高其智能水平。

(2)幼儿园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幼儿园有许多感统器材,但没有专业的感统培训师,而只把这些感统器材当做玩具一样,不能充分发挥感统器材的作用;也不能对家长做出及时回馈,所以提高幼儿园老师感统方面的专业素质很有必要。

(3)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正与训练:大部分孩子在3岁前就可以完成感觉统合过程,在身体、大脑和感官之间建立起协调关系。但尚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发展缓慢,到9~10岁,甚至更大年龄时还没有完成。虽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障碍在18~25岁不治而愈。但是,对这种障碍现在认为要尽早由心理医生进行系统治疗,否则会因为感觉系统失调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失去掌握知识的大好时机。

(4)感觉统合方法就是在适当的环境中给予儿童丰富的感觉刺激,形成儿童适当的反应:感觉统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触觉训练和游戏疗法。触觉训练包括摩擦、按摩、挤、轻压、重压等方法,来对儿童大脑进行刺激。游戏疗法是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但这种治疗法又有别于儿童的普通游戏,是治疗者根据儿童感觉和动作发展不良,让孩子做符合需要的活动并产生顺应性的反应,来改善孩子前庭系统功能的不足。这种具有游戏特点的治疗非常符合儿童的口味,儿童乐意参加。常用的感觉统合治疗的辅助器具有滑板车、平衡台、大笼球、羊角球、球池、单杠、滑梯、吊床、秋千、刷子、海绵、吊缆、摇篮、网缆、平衡吊缆、跳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