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冲浪者
10831500000033

第33章 香港乘车记

我童年在上海居住,抗战胜利以前,还保留帝国主义的租界。这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后,又一种形式的出卖主权。当时,上海有法租界,公共租界。鲁迅先生的著作中,有《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书,书名中这个“且介亭”就是“租界”二字的一半。因为,鲁迅先生住在上海虹口的斯高塔路,早期是日租界,后来,各国租界除法租界外,统称为公共租界,和天津有那么多的租界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上海的公共租界,可能由于英国治理的缘故,便自然沿袭许多英国人的作风和做法。至今在我儿时印象中最深刻的,莫过于红头阿三,和双层汽车了。当时,街上的警察叫巡捕,公共租界的巡捕来自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若是有点年纪的上海人,该会记得在马路上值勤的那些身材特别高大的锡克族人。因为锡克族喜缠头帕,故而称之为“红头阿三”。他们对街上玩耍的小孩,比法租界当局从越南(那时叫安南)雇来的巡捕要亲近些。还有,就是车身漆成橙色的双层公共汽车了,与巡逻的红头阿三,相映成趣,也算是公共租界的一幅街景。若是家长带我到兆丰花园游玩,或到大自鸣钟走访亲戚,便要求乘坐这种车子,并且爬到上层,饱览市容。

抗战胜利,接着全国解放,双层车便在大陆绝迹了。直到八十年代初,有机会到英国本土,总算再睹这种双层汽车,如见老友似地感到亲切。后来到香港访问,我发现这个远东大商埠,才是真正的双层车的世界。不但有穿梭般的双层巴士,还有走遍繁华地段的双层电车。而且,同是在香港,我又见到头裹红帕的锡克族人,和闻到印度饭店里的咖喱香味。刹那间,我产生了时光倒转的幻觉。

在香港,乘双层电车是惠而不费的行路之道。我的一位亲戚告诉我,你要是不那么在乎钱,打的;要是撙节一点,坐小巴;要是想节约,坐地铁;最省钱的办法,就是坐电车。如果你到香港本是为了游逛,如果你略略懂一点粤语,这位亲戚说,你就多准备一点零钱,横竖票价相当便宜,只须一元六毫,即可乘坐全程。而且电车线路贯穿港岛东西方向,几乎经过全港最繁华的街市。所以,你上了车,等于不要导游的观光香港,一览无余。

我试了两次,果然精彩非常。因为香港马路上全是车,年青人驾着车在路上疾驶,叫“逛车河”。在那价廉物美、而且古色古香的电车里,你登到上层,居高临下,徜徉车河,周游港埠,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我发现,在香港,最受普通老百姓欢迎的交通工具,莫过于行驶在港岛的这种双层的电车了。我坐在车里想,香港比内地要发达得多,也富庶得多,他们为什么不拆掉这种有轨的城市交通工具,而我们无论北京、上海、天津等等大城市,却在好多年前,因其占地碍事,早就把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送进博物馆了。现在来看电车的优越性,比之汽车的排放尾气,制造大气污染,简直可称为最干净的交通工具,而我们过去匆匆忙忙地否定,难免失之偏激。尤其双层车,其实是很富有都市色彩的车辆。现在,北京城里也开始行驶双层大公共汽车了,足见有其可取之处,它的出现,显然给城市增添了视觉情趣。

据说现在世界上,除了香港,没有一家厂商,再生产这种老爷电车了。各国在开发城市旅游项目时,都设想增加这种可供浏览的车子。于是,只有向香港订货,想不到香港的这种老爷车,居然行销世界,意外生财,便更有身价了。凡到香港的旅游者,有几个不曾领略过乘车观光的乐趣呢!

但是,香港人这多年来始终保留这种古老的双层车,并不完全因为它无污染,能赚钱,更多的是反映了他们沿袭下来的既追求新潮,也珍惜传统的文化心理。在香港,几乎处处可见这种并叠共存的双层巴士现象:既有世界上最好的海洋花园、科技馆,也有世界上最壮观的大佛;既有纵横交错的地下铁道、海底隧道,也有这种称得上是古董的有轨电车;既有“会当凌绝顶”的高楼大厦和填海造成的新机场,也有离现代化甚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郊乡野村。香港,就这样多彩多姿,也许正是它发展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