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10830900000016

第16章 党卫队的发展

希姆莱抓住德意志民族保守主义的节日活动,同农业技术协会建立了联系,并进而由此和半保皇性质的“基夫豪塞”德国军官联合会总会结盟,使党卫队又多了一个大量退伍老兵的来源。不久,德国军官联合会总会的中央领导成员和地方分会领袖均也集体加入了党卫队。

希姆莱(左)和希特勒在一起。党卫队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膨胀着,但希姆莱对此仍感不满。这时,他打起冲锋队的主意。

对党卫队而言,冲锋队现在还是一个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这也使得希姆莱垂涎三尺。

党卫队此时在名义上还隶属于冲锋队,但这并不影响希姆莱的行动。在暗地里,希姆莱开始大挖冲锋队的墙角,果真也让他挖走了不少冲锋队员。

希姆莱的举动,引起了冲锋队的头头弗朗茨·普费维尔·冯·沙洛蒙的警惕和不满,他认为“党卫队组织是使用卑鄙手段招募人员,意在瓦解冲锋队”。于是,在1926年年底,他签署一项命令规定:党卫队只许在冲锋队的领导下进行行动。

可是,得到希特勒暗中撑腰的希姆莱对此并不买账,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在冲锋队的后院煽风点火。

冲锋队的头头们被激怒了。

其中有些人怒不可遏,他们纷纷印制匿名传单,抗议希特勒“以牺牲冲锋队来扩充平民阶级的党魁的私人卫队——党卫队”的阴险做法。

党卫队同冲锋队的矛盾愈演愈烈。这时候,希特勒以平衡者的面目出现了。

希特勒指示,立刻结束党卫队与冲锋队的敌对状态。同时,他不无偏袒地坐在了党卫队一边。1930年年底,希特勒下令:“任何冲锋队领袖均无权对党卫队发号施令。”

党卫队从此脱离冲锋队的领导,成为纳粹党的又一支独立力量。

希姆莱在权力角斗场上取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

权术大师希特勒很高兴地看到,党卫队队伍的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令他讨厌的冲锋队的影响,为此,他决定进一步为党卫队大开方便之门。

希特勒指示:党卫队不要再在冲锋队内招募人员。相反,冲锋队有义务主动挑选优秀的人员输送给党卫队中,其输送人数应占各地区规划中党卫队人数的半数。对冲锋队输送来的成员,党卫队有权进行严格的挑选,被认为血统不纯正、即不是日耳曼人血统的,党卫队有权退回。冲锋队作为党卫队的重要来源,需再重新挑选和输送党卫队员。

党卫队的势力得到爆炸性的扩大。

最令希姆莱满意的是,党卫队不再是纳粹党执行微不足道任务的“小弟弟”了。在希特勒1930年11月7日发布的命令中,希姆莱欣喜地注意到这样一句话:“党卫队最首要的任务是在党内执行警察职责。”

从这时起,心领神会的希姆莱便把组建一支对希特勒无限忠诚、在兵员素质上远远超过冲锋队那帮粗野武夫的部队,视为他所奋斗的目标。他知道,希特勒所要他做的,就是将党卫队建成他所向往的日耳曼血统部队的雏形。

纳粹实行铁血专政的利剑在这时雏形已具。

从这一天起,党卫队开始向情报领域进军,在希姆莱的领导下,它倾其全力地投入了这样一种活动——侦察反希特勒分子和反党人物。

据此,希姆莱在党卫队各个地区建立起秘密侦察部门,负责监视党内外敌人的情况。

随着纳粹党在德国政治生活的日益得势,党卫队也在一天天地发展壮大。

1932年1月25日,希姆莱被任命为位于慕尼黑布里纳大街45号的纳粹党总部的安全工作负责人。

1933年德国的冬天,出奇的寒冷。

1月30日这一天的早晨,一战后在德国历史舞台上存在了14年的魏玛共和国寿终正寝,德国人14年来徒劳无益地实行民主制度的笨拙努力的丧钟终于敲响了。这一天,纳粹在德国取得了政权。

维也纳的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下士、啤酒馆政变闹剧的主角、纳粹党魁希特勒,在德国军人和垄断巨头的支持下,以合乎宪法的方式宣誓就任德国总理。

希姆莱的权势却随着纳粹的上台而下降了,1933年,他被希特勒任命为慕尼黑警察局局长。希姆莱无法容忍这一切,他要想成为纳粹国家中真正的实权人物。幸运的是,他命运中又有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这就是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纳粹帝国中未来的另一个谍报巨头。

海德里希与希姆莱于1931年6月结识,希姆莱对海德里希超群的才能深为赏识,称他为“一部活的记录器,一位了解所有线路并使其始终连接通畅的有头脑的人物”,是一个“天生的情报人才”。

希姆莱当场决定,起用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由其负责党卫队情报机构的组建。

希姆莱和海德里希这对纳粹德国的梦幻组合从这时开始实现了。希姆莱将在1931年初,仿效德国陆军参谋本部的IC部门——参谋本部主管敌情侦察的部门——在党卫队高级指导处设立的类似机构的实际工作全部交给了海德里希,但他本人仍旧担任该机构的名义领导。

1931年8月底,海德里希以未来的情报巨头身份参加了在慕尼黑褐色大厦召开的一次党卫队高级干部会议。在这次会上,海德里希指出党必须无情地清除一切间谍分子和异己分子。1932年初,海德里希已将他的特务机构扩大,在各区的党卫队内都先后成立了IC科。

这时的海德里希已不满足于跟几个密探和情报人员保持松散的接触了,他决定将在各地的IC部门组织起来。

1932年4月,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将IC改名为PID(即新闻和情报处),并以此为基础,将党卫队各单位的谍报人员和密探抽调出来,直接置于海德里希领导之下,由此产生了第一个党卫队特别机构——保安处,简称SD。

这时,保安处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地点——慕尼黑楚卡里大街4号的一幢大楼。

关于党卫军保安处的作用,希姆莱曾写道:

揭露一切与国家社会主义为敌的分子从而指导警察的行动,因为执法的任务只能由警察担任。

但保安处的头头们并不甘心仅仅充当盖世太保的助手这一角色。于是,他们为自己确定了相同的目标:保安情报处将成为精神警察和评判与控制思想的工具。

作为党卫队特别机构的保安处,是海德里希自己控制的一个半独立机构,仿佛党卫队中的“国中之国”。

党卫队和保安处的势力在巴伐利亚取得空前的发展。

1933年4月1日,巴伐利亚的所有政治警察被划归希姆莱领导,希姆莱自称政治警察司令,同时,他还领导了巴伐利亚内政部的一个特别司。现在,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又在积极筹划将这“黑色章鱼的触角”伸向德国的各个社会角落。

海德里希这个能干的帮凶教会了希姆莱如何利用党卫队去干成他想干的事。对希姆莱来说,没有比赢得希特勒的欢心、挤进希特勒身边最核心圈子更重要的事了。

希姆莱抓住了希特勒神经上最敏感的一点——安全问题。

希特勒这位德国的新主宰从上台那一天起,就有着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他对个人安全怎么也放心不下。他疑神疑鬼,好像到处都有向他逼近的影子。

这样,希特勒指令由党卫队建立一支负责保卫他的本部警卫。

希姆莱立刻挑选了一个矮胖粗壮的巴伐利亚人、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约瑟夫·狄特里希担任希特勒的私人卫队长,由他负责组建工作。

狄特里希纠集了120名忠心且凶悍的党卫队员,在希特勒周围布置了一道由三层岗哨组成的警戒线。

这支新队伍后来被希特勒冠以“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的称呼。这就为德国的第二支国防军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即后来的武装党卫队。

希姆莱由此得到启发,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类似性质的“党卫队特遣队”,即后来的“政治预备队”。希姆莱野心不断地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