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巧 办事妙
10830200000054

第54章 谈话留余韵,再次交流有机会

和陌生人的初次会面后,如果能让对方意犹未尽,自然就容易拥有以后交流的机会,这就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想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制造余韵无穷的谈话,让对方在和你分开后仍然会意犹未尽。

1986年10月15日,中共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在亲切友好的会见中,邓小平谈笑风生。他说:“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很好,这也是对贵宾的欢迎。当然,北京的天气比较干燥,要是能‘借’一点儿伦敦的雾,就更好了。我小时候就听说伦敦有雾,在巴黎时,听说登上巴黎铁塔,就可以望得见伦敦的雾。我曾登上过两次,可是很不巧,天气都不好,没有看到伦敦的雾。”

爱丁堡公爵听后说:“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时的产物,现在已经没有了。”邓小平风趣地说:“那么,‘借’你们的雾就更困难了。”公爵闻言也笑着说:“可以‘借’点儿雨给你们,雨比雾好。你们也同样可以‘借’点儿阳光给我们。”

在这段对话中,双方借助天气将彼此的关系拉近一步,为进一步会谈打下良好的基础。爱丁堡公爵言语间流露出英国工业历史悠久,而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自豪感,而“借”雾、“借”雨、“借”阳光之类的言辞,也委婉而巧妙地传达着双方有着互助互利、友好合作的诚意。这样的交流,谁能说不值得回味呢?

我们在与陌生人交谈结束时,运用“再会”之类的告别语显得千篇一律,太俗太空。这样一来,努力设计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语就很有必要。一般来说,通常有以下几种收尾方法:

用关照收尾

这种收尾方式,是交谈双方说完了自己的思想、意见或流露了某些内心意向之后,觉得谈话中的有些问题带有范围性、对象性、保密性和重点性,当交谈即将结束时,就关照对方不要将其中的某些话张扬出去。譬如:“刚才我讲的一些话,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不必让他人知道,请你不要传出去,以免引起麻烦……”“小王,我要讲的都讲了,全是心里话。有关小李的事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不然会闹大乱子来的。”

这种关照式收尾,有一种提起注意、防患于未然和强调重点的作用,能使交谈的对方增进了解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相互信任,期待下次的交流。

征询式收尾

在交谈完毕之后,主谈者根据自己的交谈目的与交谈后的情况向对方征求意见或给予建设性的忠告、劝诫等,就是征询式收尾。比如:“李先生,随着我们接触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你一定察觉出我有许多缺点,你觉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么?希望你下次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张小姐,我不懂得‘恋爱艺术’,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愿意爱你一辈子,不知你的想法怎样?”

在与陌生人交谈中,征询式的收尾往往给人以谦逊大度、仔细周到和稳重老成的印象。对方听了便会产生一种心悦诚服、倍感亲切的感觉,从而取得融洽关系,有利于事业或关系进展的良好效果。

道谢结束谈话

用道谢的方式结束谈话,在交谈艺术中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讲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和告别话。道谢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礼貌和谦逊,从而得到深入交流的机会。比如:“刘先生,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我一定按您的指教去做。谢谢您了,再见!”

这种结束谈话的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和情趣性,而且还具有极大的鼓动力。如果再加上适当的口语修辞,它的效果一定会非常显著。如:“多些你的指点,我们再见吧,路上保重。祝你一帆风顺!”“你的这句话:一个人就应该具有不凡的气概,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砥砺出刚强的锋芒。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都成为这样的人吧!再见!”

用邀请留余韵

陌生人之间在交流一段时间后,逐渐开始熟悉,在结束交谈时可以用邀请来收尾。运用社交手段向对方发出礼节性邀请或正式邀请。不但可以展现客套的礼仪,也能够体现出彼此的友谊。

比如客套性的邀请:“如果您下次途经上海,请到我们家来做客。再见!”而正式邀请就更加注重细节:“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星期三晚上6点钟请你到我家吃顿便饭,那时我们再长谈,好吧!再见!”运用这种结束语,肯定会赢得陌生人最大的赞同,而且可以加深彼此关系。

与陌生人交谈的结束语的表达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驾驭情境,正确审视对象,选择正确、得体的话语,交谈结束时,让谈话留有余韵,你的魅力就会展现了出来,陌生人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被你吸引,成为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