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与太阳一起行走
10830000000045

第45章 八大关

早前就听朋友说,来青岛,不去八大关等于没来这座城市,然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一座城市,亦如走马观花。

这个上午,迷蒙的细雨中,沿着第二海水浴场,一路洒满我流连的目光。之前也是从书本和影像资料见过这里,来到这里,才明白所谓八大关,其实并不是历史意义的什么要寨关口,函国关、居庸关、嘉峪关等这些名字只不过是以长城关隘的名字来命名的街道,其实里边一共有十条以“关”来命名的道路,但通常叫八大关,据说是与八大峡相对应的。

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八大关,解放前曾是各国驻青岛领事馆所在地,因此这里集中了英、法、美、日、俄等24个国家200多个不同风格的建筑,带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这里的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各异,它们大都凭借天然海岸线和山地构造,巧妙组织道路和建筑布局,每个建筑都有各个的个性特色,占尽巧夺天工之妙。

行至黄海路18号时,一幢欧洲古堡式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其正面造型由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楼内由花岗岩贴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为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风格,又融入了希腊式、罗马式以及哥特式的建筑特色。原来这就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蒋介石旧居花石楼。因为此楼用各种颜色不同的花岗岩石筑成,因而称作花石楼。蒋介石夫妇、陈毅……数不尽的近代风云人物都曾入住过这里。

带上些童话的想象力,在进居庸关路16号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风格的别墅前,绿色墙面,建筑造型由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面构成,南部为宽敞的方形平台。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公主楼,传说1929年,丹麦王子来青岛度假,十分迷恋青岛风光,欲请丹麦公主来此避夏消暑,因此,令丹麦驻青岛领事购地建造,但公主没有来到青岛,公主楼的名字却伴随着建筑流传了下来。可惜如今这座楼已作为一座医院,失去了童话般的意趣。

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以及绿树掩映下的公主楼,没有任何精心的雕饰的痕迹,但却有令人一见倾心的清丽,难怪这里曾是列强施虐的对象,正如一个美丽婉约的美丽女子,风情万种,人见人爱。

若不是这些不同的树木花草,我是没法认识东南西北,身处哪条大街的,八大关内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之说,每一条街上一种不同的植物,不引起我注意很难,韶关路的碧桃,高高举着的灯笼,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葱茏着对生活全部的热爱,洒下时光流逝中被我们慢慢遗忘的清纯,静静地等待季节来临,然后悄悄地盛开,它们在用一生的体验,一生的细腻,一生的情感,开成永恒的时光之花。居庸关路的五角枫。紫荆关路成排的雪松,宁武关路的海棠,保持着林的姿势,生长一种叫做生命的果实。这些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的八大关,沉静美妙,隐在一片回味之中,来过这里,见过这样一种美,从此,时光的花朵就会始终红在岁月的荷塘里。

与都市相比,这里是一个令人喜欢的地方,阳光、花香、蝶舞翩翩;浅水、轻唱,韵味绵绵,如此婉约,如此亮丽,满眼的词汇逐渐生动明媚着。婉如一件经过历史的打磨,洗尽铅华,典雅细腻的青花瓷,折射出润洁高洁的光,含蓄而韵味别致,清冷透亮而又蜿蜒回环,蕴不尽之意。

碧树参参,曲径通幽之间,连绵入眼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在翠绿与嫣红的映衬下逼仄向远方,这里每一条街头,每一个小巷,都将景观、生活、艺术融为一体,在城市文明的成长,始终特行独立,保持着自我,成为伊甸园。它们既有小女子的风情万种,又潜藏着男儿的热血疏豪。

行走在八大关的每一条街道,恍然发现,八大关是一个没有边墙的公园,这里庭院与花园融为一体。汽车和行人都不知哪里去了,这里没有高林立的高楼,街巷和道路不是很阔,也不是很规则,但每一个角落都是鲜花盛开,整洁有序,发现这里适合一个人静静地行走,静静地思考。

从八大关看出青岛这座曾被俳句抽象法西非践踏的城市,在坚守中不惜付出代价吸收外来文化,又固守着中华几千年文化,在接纳包容中成长的城市,它的表情比我想象中更纯朴,更安静,亦如山东的汉子的脸,果敢刚毅,线条清晰,轮廓分明,感觉这里的历史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如同这个城市,让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在这个把记忆化为庄严肃穆的日子里,在这些平仄的街道长出时光的苔藓,生命与生活之芽,诗情与诗歌之蕾,依次在岁月的枝头次第开放。越过千山万水,只为闻一闻到生命永恒的香味,这也是我亲近八大关,触摸你的历史脉搏,唯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