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与太阳一起行走
10830000000034

第34章 午夜风景

单位加班,腹中突然唱起空城计来,这时才想起一天早已结束。早春的寒风缱绻着飘飞的发丝,我双手插入衣袋,将头深深地埋进竖起的衣领,沿街信步去找家小吃摊,赶个午夜场,聊且安慰一下辘辘的饥肠。

姐,我们是从外地来打工的,还没找到工作,钱花光了,可否给点钱吃晚饭。一个沉闷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来,扭头看,一对年轻男女紧跟在我身后,女子轻轻地拽我的衣服,男的低声嘀咕。

这类情况已不是第一次遇到,每次都近乎同样的语言,甚至于表达方式都是差不多一样,但不管怎样,舍弃一切犒赏 就舍弃了一切折磨,我都宁可相信他们的话是真的,活在当下,人与人之间虽已存在信任危机,坚信这样大冷的天,谁也不愿意丢掉尊严,轻易向别人伸手。

女子面貌姣好,男子敦厚老实,看样子是一对外地人。走吧,我请你们。我随和地指着一家商业大厦门前的饺子摊对年轻夫妇说。

广场的一角,支着四根竹杆,盖上一块油布,并撑起一个既遮风又挡雨的饺子摊,里面摆几张八仙桌,周围数张小马扎,油桶做的铁皮炉上,支着一口大铁锅,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白花花的饺子,在锅里上下翻腾,面前的一切,让我周身有了些许暖意。

小小饺子摊,在闹市区繁华渐渐掩没时,却显得格外的惹眼,招摇。这样的小摊,为了躲避城管,白天定是不可能营业的,虽是午夜,客人还是不少,几张小桌坐满了人,几个汉子还就着饺子喝起酒来。

饺子摊的主人,是位五六十岁模样的大娘,见到我,她习惯地端起竹筐,往大铁锅中抛下一份饺子,我说,三份。她不解地看着我,我朝桌旁一对夫妇呶呶嘴,她问:你什么人?我答:朋友。她低声说:得了吧,这几天,我在这里天天见着他们。

莞尔。因为只要平日里加班晚了,我总会来这里,和大娘已算老熟人了。问她,天为么冷,年龄这么大了,为何不歇工。她说,闲着也是闲着,在街头开饺子摊已有几十年了,街坊邻居每天都会定时来这里吃她包的饺子,有几天感冒没出摊,好多人电话打到家里查点呢。

满足和自豪写在大娘的脸上,她低头用笤篱在锅里搅动,恨不能一下子将生活的本质全打捞出来。也许在这里久了,街坊邻居,认识的不认识的,谁也离不开谁了。

我双手拱在胸前,围着锅台不停地跺着脚。

人生有一双手,只要活着一天,绝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她接着说。

重新盖上锅盖,她说,别急,饺子再在锅中养一下就好了,煮饺子很有讲究,要敞开锅盖煮饺皮,然后盖上锅盖煮饺馅,起锅之前再揭开盖锅兑三次冷水,这样煮出来的饺子不但不会破皮儿,而且还鲜嫩可口。

面前的身影突然变得熟悉起来,哦,原来大娘的背影很像我逝去多年的外婆,儿时我是最喜爱吃外婆做的荠菜饺子了,每到春季,外婆都会踩着小脚,挎上小菜蓝,一步一踹地到田间去采撷荠菜,回家和上鸡蛋做成饺子,那味道至今留在记忆里,挥也挥不去。

再次揭开锅,锅中冒着白气,饺子像一群小鸭,欢快地渡到锅边,像一条条小船从锅底泅上锅面,更像一朵朵刚刚绽放的白玉兰花对我张开一张幸福的笑脸,这一幕美得惊心。

刷,刷,刷,三只碗像三朵洁白的花朵立时绽放在眼前,葱花、蒜泥、味精、辣椒、麻油相继放在碗里,兑上开水,笤篱在大娘手里挥舞,瞬间,碗里就盛满了一个个洁白鲜活的饺子,大娘手一挥,仙女散花似地一洒,碗上并缀上了绿花花的香菜。

来了,孩子们,吃啊,快趁热吃。大娘说。

我将碗推到年轻夫妇面前,也许我和老太太的对话他们二人早已听进耳里,夫妇两面面相觑,搓着手,连身道谢,很不自在的样子,然后,低头各自默默吃着饺子,想着自己的心思,女人抬起头,对男人说,明天我们回家吧。

天上,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有如一双俯视尘寰的眼睛,我知道,它一定被这样的情景动了情。璀灿的夜晚也有熄灯的时候,唯有一盏灯亮在心灵深处的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