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遇见最美的年华
10828500000015

第15章 取消吃低保

陈记者到云村了解村民吃低保的情况,他来到一户吃低保的村民家里,陈记者发现该农户住的是新盖的砖瓦房,家里的摆设一应尽有,陈记者感到有些疑惑,就采访了女主人,陈记者问道:“大妈,你家有几个孩子啊?”大妈说道:“就一个儿子。”陈记者接着问:“您的儿子在哪儿工作?”大妈很自豪的说道:“我儿子在县城当局长呢。”陈记者“哦”了一声就离开了。

陈记者把这个现象报道了出来,立即引起了镇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即命令云村支部书记王书记重新核查一遍,要把真正该享受低保的农户全部按政策享受到,不该享受的一律拿掉。陈记者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然而在摸底的时候,陈记者发现该村村民杨大贵家境贫穷,但却没能享受到低保。陈记者连忙到了杨大贵的家里,眼前的景象让陈记者不敢想象,杨大贵住在一间只有30多平方的土房子里,屋里用一道布帘隔开,里面算是卧室,那里并排摆放着两张床,一张是杨大贵夫妇的,一张是他两个女儿的。外面既是做饭的地方,也是放置鸡笼的地方。看到这些陈记者的眼睛湿润了。他对杨大贵进行了采访:“大叔,你家这么困难怎么不去申报低保啊?”杨大贵说:“报了,可是我的户口没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家是在30年前就搬过来住了,户口还没迁过来,按政策我应该到户口所在地申报,所以在这里就没能申报上。”陈记者点点头,又问道:“大叔这么年轻怎么不想办法盖几间新房啊?”杨大贵说:“我又没什么手艺,在农村种点地连两个女儿的学费都不够,我的小女儿读高一,大女儿读高三,每年好不容易挣点钱只够她俩用,也就没那个能力盖房子了。”停了一下,他接着说:“我也想盖啊,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和大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我也着急啊。”陈记者连忙安慰他说:“大叔,你不要着急,我们来给你想办法。”杨大贵似乎见到了大恩人,一声连着一声说着谢谢。

陈记者把他了解的情况向上做了汇报,不久好消息传来,杨大贵的低保问题解决了,陈记者的心稍微平静了一些。但是,不久又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杨大贵的大女儿得了抑郁症,原因是,已经19岁的女儿长期和父母住在一起,受到种种约束,思想包袱沉重,才导致出现了这种情况。陈记者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让贫困的人吃上了低保,也只能解决眼前的困难,那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致富。

随后,陈记者就来找王书记商量对策,王书记说:“杨大贵的女儿得病了,只好回来在家休息,她的同学知道她的情况后纷纷为她捐了款,我们也发动大家为杨大贵一家捐款,这样他就能盖起房子来。”陈记者听后说:“这样虽然能解决当前的困难,但今后他们该怎么办?我们要想办法让他自己通过劳动富裕起来。”王书记点头称好:“我觉得是应该这样,每年贫困户都等着政府给他们送救济,年年如此,他们也就有了依靠的思想,年年救济还是越来越穷。”陈记者思考了一会说:“杨大贵身强力壮,正是做事的时候,现在农村发展养殖业是很赚钱的,比如养猪就很适合他。”王书记也赞同他的看法。然后,他俩就一同找到了杨大贵,说了他俩的想法,杨大贵一口答应,只是还有很多的困难,陈记者和王书记说:“困难有我俩解决,你就负责养殖就行了。”

很快,杨大贵的养殖场办了起来,王书记经常到他家里进行指导,一年过后,杨大贵果然赚到了钱,他的新房也盖了起来,大女儿的抑郁症也明显有了好转。在杨大贵乔迁新居的时候,他没忘记他的恩人陈记者和王书记,专门亲自上门接他俩过来玩。陈记者对杨大贵鼓励了一番,王书记也表扬了他一番。在临走的时候,杨大贵选了几块新鲜的猪肉要送给他俩,陈记者和王书记说什么也不要,杨大贵只好拿回去了。

后来,杨大贵主动找到王书记取消了低保,村民又在他的带领下,有很多低保户也逐渐富裕起来,逐渐取消吃低保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了。

陈记者和王书记看到这一景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