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赵高是秦国的掘墓人的话,那么胡亥这个大秦国的葬送者就当之无愧了,赵高只是为大秦帝国的灭亡创造条件,是胡亥,一手把秦国推进了赵高挖好的墓坑。
赢胡亥,是赢政的少子,大秦国的第二代领导人。
胡亥本来也没打算作皇上,后来他之所以能够当上秦国的一把手,完全是出于赵高的阴谋。
登基帝位对于胡亥来说,完全是一场意外。
如果不发生这次意外,胡亥会在温柔富贵乡里过上一辈子,或许,最后也不会死得那么早。
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论相貌论人品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可是出了名纨绔子弟,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完全没有帝王之子的风度。
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也参加。
胡亥遵命赴宴,但他是个一会儿不动就会手痒的人,不愿和那帮老家伙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早早吃饱了便借故溜了出来。
在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因为按照当时秦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参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这却成了胡亥胡闹的道具。
他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胡亥的这些胡作非为被赵高看在眼里喜在心理。
赵高就是一太监,按理说根本是和胡亥八竿子打不着的。但他很有才干,不仅身高力大而且字也写得很好,还是一位业余的律师,因此深得胡亥老爸的宠信。
为了巴结胡亥,赵高经常教胡亥书法和法律。
这样过了几年,在胡亥心目中赵高的形象越来越高大,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胡亥对他当人信任有加。
在胡亥二十岁时,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意外。胡亥的人生算得上数的意外没几次,这是一次,另一次是赵高对他的背叛。
秦始皇的最后一次出巡,胡亥也随行。
但是纨绔子弟的习性胡亥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的,都二十岁的人了,整天还吊儿郎当的不务正业。
秦始皇病死后,没主见的胡亥受到赵高的蛊惑。
于是,胡亥人生的第一次阴谋开始。
他和赵高、李斯一起改了老爸写给大哥扶苏的遗书,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帝位。但从表面看,胡亥这一次的行动称得上心狠手辣,但是这都是出于赵高的指使,胡亥只不过是个幌子。
他们三个个怀鬼胎的家伙,设计害死了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扶苏,把老将蒙恬也扔进了监狱。胡亥作了皇帝后,担心别的皇子和大臣起疑心,在赵高的唆使下,展开了新一轮的屠杀。
有一次,在秦国的第一大城市咸阳胡亥一次性砍了十二个弟兄的人头。还有一次,也是在咸阳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
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
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宫内。
其他许多的兄弟被杀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将闾他们对来人说:“宫廷中的礼节,我们没有任何过错。朝廷规定的礼制,我们也没有违背,听命应对,我们更没有一点过失,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国家忠臣,却要我们自裁?”
来人答道:“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被定罪处死,我只是奉命行事。”
将闾三人相对而泣,最后引剑自刎。在胡亥的众兄弟当中,死得名声好一点的是公子高。
他眼看着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难逃厄运。但逃走又会连累家人,于是下决心用自己的一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
他上书给胡亥,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殉葬。
胡亥很高兴,又赐给他十万钱。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对其他不听话的文武大臣也不放过。
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俩。
开始胡亥想继续用他们兄弟俩,但赵高害怕他们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向胡亥造谣说,秦始皇原来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极力阻止,秦始皇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头。
胡亥信以为真,不但没有释放蒙恬,还将蒙毅也囚禁监狱中。
后来,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杀,蒙恬见生还无望,只得服毒自尽。对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赵高的唆使下,也大开杀戒。
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为免遭羞辱而死,选择了自尽。
在杀死大臣的同时,赵高将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插进去,他的兄弟赵成做了中车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阳的县令,都是要职,其他朝中的要职也遍布赵高的党羽。
杀了许多朝中的大臣,赵高还不满足,又寻找机会唆使胡亥对地方官吏也下毒手。
在胡亥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年初,胡亥效法自己的父亲秦始皇,也巡游天下。
南到会稽(现在的苏州),北到碣石(现在河北昌黎北),最后从辽东(现在辽宁的辽阳)返回咸阳。
在巡游途中,赵高阴险地对胡亥说:“陛下这次巡游天下,应该趁机树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听从的官吏诛杀,这样您才能有至高无上的威信。”
胡亥不问青红皂白,就连连下令诛杀异己,弄得大臣们惶恐不安。
对于李斯这个原来的盟友,赵高也没有放过,借胡亥之手除掉了这个对手。
赵高设计使胡亥对李斯不满,然后又利用胡亥对自己的信任,把李斯投进监狱。
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李斯被处以极刑: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这在当时是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种刑罚处死。
李斯的一家也被杀。
坐上帝王宝座之后,胡亥一心想享乐一生,有一次他对赵高说:“人这一生就像飞奔的马过墙的缝隙一样快,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爱卿你看呢?”
这正合赵高心意,他对胡亥大家讨好。
有了赵高的支持胡亥还不放心,又向李斯询问如何才能长久地享乐下去。李斯惟恐胡亥听从赵高的话,自己失宠,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行督责之术》,向胡亥献出了独断专权、酷法治民的治国方法。
有了李斯的主意,胡亥便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
他没有继承老子的手段,却继承了老子的残暴。
继续大量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
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
这一切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有了第一个,其他起义相继在各地爆发,被秦国灭掉的六国后裔们又重新打出六国的旗号反秦,各地称王割据的不计其数,陈胜的属将之一周文领兵十万直奔函谷关而来。
秦的末日终于到了。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他只喜欢听天下太平的好话。
在一次讨论是不是发兵平定起义时,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发兵当然也就没什么必要了。
叔孙通是个马屁精,他对胡亥了解的很清楚,于是说:“有您明主坐堂,有严明法令行于天下,国家安定,人民富足,谁还会造反呢?现在陈胜这些人只不过是几个盗贼而已,地方官正在积极追捕,请陛下尽管放心就是了。”胡亥听了,满心欢喜,直夸叔孙马屁拍得好。
胡亥问完叔孙通还不死心,继续问别人。大臣中有的说陈胜是“盗贼”,有的说是“造反”。说“盗贼”的没有事,说“造反”的就治罪,因为说“造反”等于说天下大乱。
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说了不应该说的话。这件事过后,赵高为了达到自己彻底专权的目的,对胡亥说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话,大意就是说胡亥年轻,经验不足,而且皇帝也应该少和大臣们见面,以免在大臣们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
胡亥一听有道理,而且他也愿意呆在后宫中享乐。
从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他,为了试验大臣对他的真实态度,赵高精心策划了一起在此后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政治事件:指鹿为马。
事后,赵高便根据大臣们的不同说法区别对待:说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杀死,说马的人则被当成自己一派的人。这件事过去后,赵高没事了,胡亥却有事了:他以为自己得了迷惑病。
于是叫来个神汉给自己掐算掐算,神汉巴不得自己有点儿事干,于是没事说有,小事说大。他也不怕担当什么罪名,就瞎说是因为胡亥在祭祀时斋戒不好。
胡亥从小就没什么主见,神汉这么一说他居然信了,于是跑到上林苑里重新斋戒。
后来,胡亥将误入苑中的人当场射死,赵高知道后又借题发挥,先是让他的女婿上奏说,不知谁杀了人,将尸首扔到了苑中。
然后赵高又装模做样地对胡亥说,皇帝因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无罪的人要受上帝惩罚,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惩罚,同时鬼神会奉命降灾的。
胡亥很害怕,赵高趁机叫他到别处的行宫去暂时躲一躲,胡亥很听话地就走了,赵高在朝中俨然皇帝一般。胡亥此时并不了解天下的真实情况,等到陈胜的军队逼近了都城咸阳,他这才着了急,听从了章邯的建议,让他率领释放的骊山刑徒出战迎敌。
这些刑徒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强壮,刚刚被释放,士气很高,在勇将章邯的率领下,初期打了很多胜仗,战胜了陈胜和项梁的部队。
但后来,项羽破釜沉舟与章邯决战,使章邯作战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赵高猜疑拒绝发兵。
走投无路的章邯最终投降了项羽。
章邯一走,秦的军队便不堪一击,秦朝江山危在旦夕。
到这时,胡亥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赵高说的天下太平竟是谎言,现在天下已经乱得要亡国了,胡亥言谈之中对赵高很是不满。
原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干脆先动手了。
赵高的女婿领着上千人,假称抓捕盗贼,直闯胡亥的行宫。
最后胡亥抽剑自刎,被自己最宠信的奸臣赵高逼死。胡亥死时只有二十三岁,皇帝也仅仅当了三年,后来以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朝崇尚穿黑衣,百姓的官方成为是黔首)的礼节埋葬了他。
秦朝之所以毁灭亡,胡亥和赵高的出现帮了大忙。
胡亥和赵高两人,堪称灭亡秦朝的最佳搭档,一个掘墓,一个送葬。风风火火的秦王朝,就这样被这两个无能小辈糟蹋了。
如果说赵高是有意去灭秦的,他对秦国有着莫大的仇恨。胡亥却不然,他当了三年的一把手,到死也没有过足皇帝瘾,所以他一方面穷雄极奢的享受最后的幸福时光,另一方面也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统治的指手画脚,完全陶醉在赵高为他营造的幻想中。
胡亥一方面极其不自信,事事都得靠赵高的安排,极度在乎别人的想法和看法。另一方面他又极度的自负,自己认准的事,谁也改变不了,说个不字都会让他脑袋搬家。
起义军快要打到秦国的政治中心的时候,胡亥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是他对祖宗的基业毕竟还有些怜惜之情,于是凑了些军队就去打仗。
但是赵高就不同了,他看到秦国反正是不行了,索性自己一不作二不休,过过皇帝瘾也算对得起自己,不白来人世一遭。典型的破罐子破摔心理。
点评:
胡亥一生过得糊涂,一直被赵高玩弄,到死总算明白了一回,但是明白的有些晚了,最后还是被赵高玩弄死了。
他的死是死有余辜,但也可以说是在为秦国殉葬。秦国可怜,相比之下,胡亥更可怜,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一次意外到了自己手中,最后还是没了,自己反倒为这意外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扶苏当皇帝,胡还没准能够多享受几年花花公子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