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从秦皇到汉武
10826200000041

第41章 迷信方士:东渡重洋为慕仙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始皇本纪》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

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其财富、土地、权势已经到了旷古未有的地步,万民拜倒在他脚下,天下掌握在手中,雄视四方,没有人敢与大秦相抗衡。

但,秦始皇并没有因此而满足。那么,他到底还想做什么呢?事实上,野心勃勃的秦始皇早在统一天下那天起,就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长生不老!

在秦始皇眼中,这权势、这富贵如果只能享受几十年,实在太短暂了。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不,我要做个不死神仙,千秋万代做帝王!

在历史上,几乎每个皇帝都有这种想法,其实秦始皇就是始作俑者。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最痴迷,也最疯狂。当天下初定后,他发动全国的物力、财力去追求这个梦想。

于是,一种迎合他这种愿望的人出现了,那就是方士。

所谓方士是这样一批人,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和物理学知识,并且能够活学活用,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丹药制造领域。

同时他们还有一定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秦始皇的时代,这样的人物简直就是神仙。因此,当时方士的社会地位很高。

徐福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个很有名气的方士。他的出现,让秦始皇激动不已,简直把他当成了活神仙。中国最早的一次航海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那么,当时这么多方士,为什么偏偏徐福得到秦始皇的青睐,能够留名于世呢?

徐福,字君房,与其他方士一样,他专业知识掌握的很好。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因为他比较同情弱势群体,还有一幅菩萨心肠,经常帮助穷苦的百姓,因此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是很高的。

众所周知,先秦时期的方士是一帮社会活动分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团体。这个团体的名字是方仙教。

为什么叫方仙教呢?

一来与方士有关,二来是因为这些方士自称能够让人吃药成仙,长生不老。所以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这方仙教不一般啊,如果论资排辈的话,它是道教的分支机构。但是,方仙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教。

那个时候,方仙道还不属于正式宗教流派,只是一个民间活动组织。方仙道造就了一批既通晓神学,又兼有其他技术特长的方士,活跃在各诸侯国的上层建筑领域,博得王公贵戚的信任,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这里只介绍一下方士的技术特长。

比较著名的特长就是他们的矿物炼丹技术和医药养生术。

他们有这样一条理论:“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

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如果用黄金作的碗吃饭可以延年益寿,甚至能够长生不老。

为了让世人信服他们的学说,方士们编造了不少耸人听闻的奇事。

例如安期生的故事,传说安期生到海上寻找仙药,找到一只像西瓜那么大的枣子就吃了。

吃了之后安期生就成仙得道了。居住在蓬莱仙岛中,被人们称为“千岁公”。

因为神仙家方士多从事医药、养生之术,可以毫不脸红的说自己是古代科技文明的创造者。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崇尚长生不老,因此这批文化水平比较高的知识分子就以宫廷医药师的身份被君王奉为上宾,这地位可是算高的啦。

秦始皇为了永享荣华富贵,永保帝业不衰,变得极为怕死,一心想着长生不老。他坚信方士是沟通人神之间的媒介,因此方士集团在秦朝很受吹捧,可以说是大行其道。

为了能够长生而不死,秦始皇不仅大力修建神仙道观。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方士们入海求神仙,索取琪花瑶草的活动。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泰山勒石颂德。

这个时候,徐福趁机上书。

许福说道海上有三座神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山上都住着仙人,我请求前往为陛下寻找仙药。

许福当时是方士圈中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话有很大的分量,秦始皇就有些相信了。

恰巧在此期间,秦始皇看到海州湾内出现海市蜃楼,认为是仙人所显。

于是就答应了徐福的请求,让他率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但是让秦始皇失望的是徐福这次入海空手而还。徐福害怕秦始皇怪罪自己,就把责任都推到还没有见到的仙人头上。

他对秦始皇说:仙人嫌弃陛下给他们的礼物太少,就没把仙药给我,只是让我在一旁远远的看了看。他这句谎话虽然一时间保住了自己的小命,但是却成了秦始皇怕他出海的借口。

秦始皇信以为真,就放过了徐福,这样他总算保住了一条老命。

第二年,泰始皇再次东巡,顺便来找徐福。

路上遇到了刺客张良用大铁锤砸他,但是秦始皇命不该绝,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秦始皇仍按原计划去徐福的家乡找徐福,但是徐福这次有些害怕就躲了起来,秦始皇最终没能见到徐福。

十年后,直到秦始皇的第三次东巡,他才见到徐福。

徐福深知秦始皇的暴戾恣睢,所以当第一次入海求仙失败后,他还应组织一次入海活动,似乎合乎情理,不过两次皆因失败而告终。

秦始皇满怀希望地来找徐福,但是这次徐福这个老头子又让他失望了,这几年间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

徐福的释是这样的: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但是海上有大鱼护卫仙山,大鲛鱼十分厉害,船只难以靠近仙山取药,须派善射者同去,射杀鲛鱼,才能上岸求药。

公元前210年,已是秦始皇垂暮之年,秦始皇满足了徐福提出的各项条件,让他再次出海。

徐福受秦始皇之命,欲再次出海求长生不死之药。

他在原齐国旧地饶安一带招募童男童女各500人,并集合从全国各郡而至的技艺百工、水手、弓箭手共3000余人,筑城侨寓,在此进行物质准备,操练船队,曲突徙薪,以不变应万变。

徐福率船队浩浩荡荡沿无棣河入渤海,辗转漂泊,经庙岛群岛、辽东半岛,到达朝鲜半岛西海岸。

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

长生不死之药没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

话说当时徐福率领的船队在日本靠岸之后,当时日本还处于原始社会,最先进的工具就是石斧石刀,到处是一幅野蛮人的景象,和秦王朝的繁荣强大根本不能比。

话说当时徐福领着他这一帮手下浩浩荡荡地到了日本本土,那些野蛮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对这群天外来客佩服得要命。

不仅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还把他们奉若神明,就差烧香拜佛了。

徐福一下给乐了,想不到来寻找仙人到头来自己却被当成了仙人。在这里他是老大,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没人管得着。于是,早把秦始皇交待的差事忘光了。

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徐福感觉相当不赖,于是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了。

他琢磨着怎么着这仙药恐怕是找不到了,如果空手回去,说不定这颗脑袋就和身子分家了。还不如在这里过过土皇帝的瘾呢。

主意打定了,于是就开始过他的皇帝瘾。

但是这徐福不是个享福的名,他看到人家小日本的技术太落后了,禁不住就开始手痒痒,前面说道徐福不仅是为神学大师,知道怎样把人们哄的对自己奉若神明,同时他还是一位技术大师。

他就把那些养蚕啦、种植啦、冶金啦等技术教给了小日本,从而为中国培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要知道,这些技术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啊,他这么一传授,日本的社会一下进步了好几百年,终于脱离了原始社会的落后)

后来历朝历代的日本人民尊奉徐福为农神、纺织神、医药神。徐福生前没能见到仙人,死后却成了日本的神仙,恐怕他是没想到的吧。点评:

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因为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地方,他们都怀念徐福。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地方,世代传说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制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

尤其在日本,徐福集团的到来,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于是,两千多年前徐福那次复杂的东渡,虽然让他如履薄冰,但是今天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话说回来了,徐福能够东渡日本离不开发达的航海技术。

但是如果说徐福是侥幸走运,在大海里没有浪打船翻的话,不免有些牵强。由此可见古代中国造船术和航海术的发达。

要知道这个时候,曾经在海上强大一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一群赤身裸体在森林中奔跑的野人。在哥伦布远航南美大陆的700余年前,代表中华民族卓越文化的古代方士,已将睿智的眼光投向了大海。

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在长达250余年的时间里,以不同凡响的毅力,前仆后继,为能施展他们的宏伟信念,积极向海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