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馀人,裨小王以下七十馀人。
——《史记·匈奴列传》
在刘彻当皇帝之前,匈奴一直是汉人心中的噩梦,等到刘彻对匈奴动粗后,汉人才松了一口气,过上了好日子。
那么,这一戏剧性的转变时怎样发生的呢?
前文曾经提到,秦始皇的时候大将蒙恬大败匈奴。这群野蛮人对杀人如麻的秦军是又恨又怕,一口气跑到漠北躲了十多年。
秦朝兴起的速度快灭亡的速度也不慢,顷刻之间这座大厦就崩溃了。
接着就是二猛子项羽和老流氓刘邦的楚汉相争。
匈奴虽然说很落后,但是脑瓜子一点儿不比汉人难使,有便宜还是要沾一沾的。趁着中原大乱的机会,又迅速的恢复了元气。
这时候,匈奴的领导是一个叫做冒顿的投机分子。
匈奴的领导的头衔是单于,于是人们就称他冒顿单于。匈奴在这个人的领导下四面出击,夺取了大面积的领土。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后,忙着收拾国内的乱摊子,一时间也照顾不到匈奴。
对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讨好就讨好,不惜一切代价首先要保持住新生的大汉政权的生命。
因此当时刘邦尽现流氓本色,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约为兄弟,这些丧权辱国的勾当作了不少,总算熬到了刘邦驾崩。
到了文、景两帝时期,表面上继续推行刘邦政策,暗中招兵买马,准备反扑。汉武帝时期另匈奴害怕的汉朝骑兵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的。
不过,到汉武帝即位时,匈奴人仍时不时地来骚扰一下汉朝边境。
汉武帝是个战争狂人,怎甘心被人欺负,他早就憋着一股劲要把匈奴赶回老家去了。然而,当时汉朝的力量还是无法与匈奴对抗,如果开战仍然胜负难料。
汉武帝虽然好战,但他并不傻,知道自己现在需要等待时机。
于是,为了击破频繁侵扰边境的匈奴,他实行马政,休养生息,他收回了盐、酒等奢侈品的国家专营权,收以重税,充盈国库……他无时无刻不在为对匈战争做着准备,他卧薪尝胆,一等就是二十年!?他着力改变众臣无为清静的黄老之道,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要有所作为,要勤政!在内,他制定了“军军臣臣父父子子”的严规,他要求众臣上朝时必须臣传统一的朝服,他要求君要有君的威严,臣要有臣的规矩,舅舅田酚也一样要行跪拜之礼。在外,他施恩于藩王,结邦与邻国,在政治上团结四邻,孤立匈奴,为大战深谋远虑,积极筹划。他的智慧,他的豪情,他的威严,他的傲骨,无不成就着他一代天骄的梦!
此后,汉武帝开始勘定边患、拓展疆域,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汉帝国。这件大功业,对中国的历史意义重大。
首先是南收两越。东越、南越是古代百越族的生活区。汉武帝时有南越、闽越和东海三个王国,都接受汉的封号。汉武帝时,朝鲜半岛中、北部也归入汉帝国疆域,汉朝影响东达日本,西通南夷。西南夷乃今川南、贵州、云南及甘肃边地,汉武帝派司马相如率使谕抚,后来相继都可行使直接统治。
再是通西域。为配合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秦朝西不过临洮,汉疆域扩展到西域,势力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直抵中亚以西。
汉武帝勘定边患,开拓疆域,被史学家们誉为“有功于吾国最大者”,汉代已形成明确的国家概念,汉武帝时已有汉统一的《舆地图》,这个地域统一的概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还使中华文化植被四方。
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几个辅佐大臣后,他很快便去世了。汉武帝是汉朝诸帝中生命力最强、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然而,建立这样的千秋伟业,怎能不需要代价?四十万战马,返回时仅存不足三万匹,十万大军,也死伤惨重。为了诱敌深入,李广带领的五千步兵全军覆没。漠北战场上尸横遍野,流血漂橹,吹不散的黑云沉沉的压在天边,凝固了的鲜血染红了漠北苍绿的的草原,一派阴郁和凄凉!仅一个“忠烈之乡”,八百名男丁中,上过漠北战场的就有七百一十之多,而只有不足一百人生还……如此的惨烈,着实是一次让人心痛的胜利!?于是有人说刘彻好大喜功,说他是劳民伤财的暴君。可是,又有谁能理解他做异国之军的苦心?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国家的安定,更为了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讨伐匈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那个梦,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牺牲,甚至,他还要承担得到“暴君”恶名的风险。谁人知晓他的心痛他的不得已?他一样的心疼大汉男儿的血肉啊!?这就是他——刘彻——辉煌的一生。他从来就不是普通人,他建立的千古奇功是那样令人赞叹,他的过人才能和识才慧眼是那样犀利不凡,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汉朝赢来了尊严,他宽广的胸怀更为他的子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巨大空间……他有千秋的霸业,也有糊涂和错误;充满壮志豪情,又能谦和和悔过,不能不说,他的的确确是一代名君,他的一生是充实的,更是伟大的!
这样,经过多年年的励精图治,汉朝已经足够强大,于是硬气了不少。受了野蛮人那么多年的欺负,这一次要让他们吃点儿苦头。
这一年,不知死活的匈奴人再次侵犯边境,刘彻决定不再做缩头乌龟。
他拍案而起,对自己的军队说:打吧。
于是,一场汉朝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了。
向匈奴动武那年是公元前133年,而这场战争一打就断断续续打了三、四十年。
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
公元前129年卫青袭破龙城之战
公元前127年河南、漠南之战俘敌一万多人
公元前124年高厥之战卫青俘虏了右贤王以下的裨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人。
公元前123年两次出定襄,越阴山之战斩首二千余级,活捉了匈奴的相国,斩单于的大父若侯产。
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歼敌近四万人,俘虏近四万人
公元前121年匈奴汗国浑邪王投降,河西走廊成为中国领土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共歼匈奴9万余人。
漠北之战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按照战前的部署汉军全部由定襄出发北进,以霍去病攻单于主力。
战前双方有一场间谍战,匈奴首先放出单于在东部的口风,误导汉军。
汉军不知是计,改变原部署,决定分兵两路。卫青仍然按计划出定襄,霍去病则东出代郡。
匈奴的单于得知汉军军情变动的消息,将人畜辎重转移至后方,率精兵于漠北以逸待劳。卫青率领5万骑出定襄后,马上抓获一个敌军从俘虏,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居处。
他分兵两路令李广、赵食率军出东道策应,亲自率精骑北进千余里,越过大漠,见单于已列阵而待,即令以武刚车环绕为营,而纵5000骑出战。
双方拉锯战随即展开,战至日落,卫青以左右翼包围单于。
单于不敌,遂率壮骑数百突围逃去。汉军追至阗颜山而还,前后共捕斩1.9万余人。另一方面,霍去病率部出塞,穿过大漠,北进2000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左贤王哪里是霍去病敌手,随即战败,匈奴兵一败涂地迅速溃退。
霍去病大获全胜,欣喜之余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以祭地。把匈奴赶到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附近才班师回朝。这次战役霍去病一共俘斩7万余人。此战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
此后,双方暂时休战十八年之久。十八年之后,汉武帝再次引起战争。
公元前99年李广利战败、李陵降匈奴
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兵七万攻匈奴,一日破左贤王二万骑兵
公元前89年武帝下达“轮台屯田诏”,此后,终武帝之世,双方再未发生大战。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用兵频繁的皇帝,他雄图大致、精力旺盛,不甘心被匈奴凌辱。
于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对匈奴极力打击,虽然在他生前没能招降匈奴,但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汉奴战争,才有后来的匈奴向汉宣帝称臣的可能。
点评:
边疆问题一直是中国历代帝王十分关心的问题,汉武帝尤为如此。他当政的几十年中,对匈奴的战争就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四十年。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经历文景之治的汉朝空前强大,另一方面也有汉武帝本身的原因。
当朝太史令司马迁就说他好大喜功。
但是史书记载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由此可见,武帝并非不讲和平之人,他晚年还曾经下令与匈奴和平相处。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和平的希望小之又小,我们无需责怪武帝的用兵频繁。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汉武帝的匈奴政策对团结中华民族所起到的作用。
值得骄傲的是,正是由于这段时期的边疆政策,大汗王朝才为世界所承认。汉人从此扬眉吐气。同时也应该认识一点,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兵作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