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从秦皇到汉武
10826200000022

第22章 兵不血刃,中央集权之路

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在中央集权之路上,汉武帝绝不比秦始皇逊色,有的地方甚至走的更远。相对于秦始皇的唯我独尊、专横霸道,汉武帝的统治手段显然要高明的多,也成熟的多。

早在西汉开国初期,刘邦实施分封同姓王,以确保刘家天下。他的初衷非常好,老刘家子子孙孙共享天下。然而,这么草根出身的流氓皇帝却忽视了一点。

那就是,权力是不可以共享的。如果权力过于分散,必然出现问题。果然,到了景帝时。由于诸侯国势力大增,严重威胁中央,并最终爆发“七国之乱”。前车之鉴,让汉武帝彻底明白了:在权力欲望面前,血脉相连算个屁!

于是,汉武帝一生追求的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央集权。可以说,在他五十四年的帝王生涯中,就只做了这一件事,而且是高度的中央集权。

但是进行中央集权,真要做起来又谈何容易。他的老子汉景帝也想集权,可结果怎么样?七个国家同时举兵反抗朝廷。

看来,这些龙子龙孙们都是一个脾气:谁敢夺我的权,我就跟他拼命!

不过,与软弱的汉景帝不同,汉武帝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表现的很敏锐和果断。他懂得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首先要提高生产,增强经济能力。他一方面稳定个体小农经济,宣布“重本轻末”的政策;另一方面则对地主的兼并和不法行为加以限制。

同时他还注意兴修水利,先后修了引谓入河,引汾入河,引斜入渭等渠道,这样既可通航,又可灌溉田地。在他即位后的20年里,又实施了新财政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整理币制,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直接控制起来;废销各种杂劣铜钱,统一推行“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设立盐官和铁官。控制与经济命脉有关的大手工业和大商业。

这些政策的实行,充裕了中央的财政。

大地主财大气粗了,还怕底下的小地主能反上天?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从太后和丞相手中夺权。还记得秦始皇吗?他刚登上王位的时候,也是从丞相和太后手里夺得的政权。

历史在这里,又一次重合了。

和秦始皇的情况一样,汉武帝刚登上帝位的时候,也是因为年轻,不能完全掌握政权。此时代他掌握大权的,是祖母窦太后。

从一个没有实权的少年,到权倾天下的国君,汉武帝刘彻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这一转变的,让我们翻开历史的面纱,去感受一个少年帝王的气魄、谋略。

如前所述,实权派人物窦太后崇尚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实际上是一个保守现状的守旧派,而且是一个典型的任人唯亲分子。代武帝当政期间,她任用自己的亲族窦婴做丞相。

窦婴与窦太后不同,他是当时儒家集团里的知名人物。他的政治理想是想利用儒家学说来作统治工具,改变旧政。

因此,他和窦太后之间一开始就有矛盾,而且是本质上的矛盾。正是因为存在政治方略的分歧,没过多久窦婴即被窦太后解除了丞相职务。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这对刘彻来说,实际上意味着解除了施展政治抱负的障碍。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在这一年,做丞相的是另一个外戚田蚡,汉武帝的亲舅舅。

田蚡也是孔子学派的人物,因为背后有王太后的支持,有些专权,朝廷中的百官也都依附他。这自然也要和头角峥嵘的汉武帝发生矛盾。

有一天,田蚡向汉武帝奏事,并推荐了一大批官员。

汉武帝不高兴地问他说;“你准备任用的官员都提完了么?我也打算用几个人呢!”这句话意思很明显。田蚡当下心有所悟,此后气焰收敛了许多。

从此,汉武帝才算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

在把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到自己的手里以后,武帝一方面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另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二、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

三、再设置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四、开辟多种渠道选拔官吏,避免任人唯亲、任人唯财、任人唯权。

此时,丞相由于在行政上总理一切,地位仍然很高。

但是汉武帝为了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的手里,使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够顺利地实现,在打击田蚡以后,就不愿意丞相做他的助手了。

于是,汉武帝就趁机把原来在他身边拿拿文书的尚书或中书的地位加强起来,终至于使丞相成为有名无实的职位。武帝以后的汉朝的历代皇帝,直到东汉,“中书”或“尚书”都是中央发号司令的机构。可见这项政令影响之深。

汉武帝以前,中央政府的大官,多是功臣或功臣于弟,一般官吏也大都由郎官出身。

郎官是侍卫皇帝左右的小官,人数很多,如果不是出身官家或有中等以上财产的人,是很难做到郎官的。

这样,官吏的来源很狭隘,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僚机构扩大的要求。

但是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力量更加强大了,他们迫切要求政治上的地位。

汉武帝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又采用了所谓“破格用人”的政策,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大量提拔起来,充当中央和地方的官吏,从而加强自己的统治力量。此外,汉武帝还把以前实行过但没有被重视的“察选”制度,大大地加以扩大和发展。

命令各级官吏保举有才能的人士,听候甄别试用。著名的学者董仲舒和公孙弘,就是经过“贤良”的策试(考试)而被重用的、后来汉武帝又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命令郡国每年举孝(孝涕的人)廉(廉洁的官吏)各一人。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条件而又不肯做官的人,则由政府来“征召”。

被征召的人由汉武帝亲自召见,被认为合用的,就授给官职。汉武帝还用“公车上书”的办法,使官吏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给皇帝建议国事,意见合他的要求的,就根据上书的人的特长授给官职。像东方朔、主父偃、朱买臣等著名汉臣,都是由于上书言事而被重用的。这样,汉武帝就把秦以前已经开端,奉始皇曾经加以发展的官僚制度大大加强了。

除集中政权之外,武帝还千方百计地加强中集权。

军事就是政治的延续,在军事方面刘彻也不放松。

集中军权。为了改变汉初军队分散全国各地而首都内外并无重兵的状况,设置中央常备军,先是设立了御林军和期门军,保卫京师。以后又设置了八校尉,该军后来成为西汉王朝军事主力。

集中财权。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回中央,全国用统一的五铢钱;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由国家垄断,当然利润也归国家所有;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打击大商贾。

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在边疆民族问题上,汉武帝改变过去主要采取的安抚和亲政策的方针,通过战争开拓疆域。

他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连续发动了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保障了黄河流城广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之后又消灭了南越割据政权,统一了今天的两广地区,又在今云南、贵州等省设置郡县,加强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与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国联系,开通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交往。

经过他的这一系列文治武功,西汉王朝政治空前集中,终于发展到鼎盛时期。

武帝果然是武帝,一出手就气度不凡。

这几项政令的实施,不仅有条不紊而且环环相扣、紧密衔接,从而保证了集权政治的顺利进行,这就是汉武气魄。

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进行的这次及集权风暴,不仅拉开了中国封建王朝正规化的序幕,也让人们见识到少年刘彻的帝王才干。

点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始皇建立了一个政治形式上统一的中央大帝国,汉武帝建立了一个思想意识形态上统一的大帝国,此后的历朝历代之所以能够延续下去并且不断发展,正因为武帝的这次集权活动提供了发展的雏形和范式。

由汉武帝开创的这个帝国,在此后的岁月中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汉人一词也沿用至今,汉武功绩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