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跟着中医学养生
10825800000008

第8章 胃为仓廪之官

肠胃在身体内的位置,上连食道,下接肛门,是承上启下的交通枢纽,其在生理功能上是主容纳,具有腐熟水谷的作用,故古人称之为“后天之本”。肠胃宜疏通,否则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黄帝内经》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而《刺法论》则将脾胃分开介绍:脾为“谏议之官”,胃为“仓廪之官”。“仓廪之官”就是粮仓的管理员,之所以说胃为“仓廪之官”是和它的功能有关的。

人以胃气为本

胃主受纳,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是指胃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这一过程称之为受纳,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就是指人们吃喝的东西,“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脏六腑的精华全是从胃那里得到的。

《类经》中说:“胃司受纳,故为五谷之府”。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所以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胃主受纳功能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整个消化功能的基础。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而出现厌食、胃脘胀闷等症状。

胃主受纳功能的强弱,取决于胃气的盛衰,反映于能食与不能食。能食,则胃的受纳功能强;不能食,则胃的受纳功能弱。用老年人的话来说,就是“能吃是福”。一个人如果不能吃,吃下去人体消化吸收不了,就很不好了。中医强调,如果一个人胃脉已绝,他基本上就没救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家一方面不要暴饮暴食,另一方面要养成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对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胃还主腐熟,腐熟是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胃主腐熟指胃将食物消化为食糜的作用。胃接受由口摄入的饮食并使其在胃中短暂停留,进行初步消化,依靠胃的腐熟作用,将水谷变成食糜。食物经过初步消化,其精微物质由脾之运化而营养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行于小肠,不断更新,形成了胃的消化过程。如果胃的腐熟功能低下,就会出现胃脘疼痛、嗳腐食臭等食滞胃脘之候。

胃还有通降之功能,是指胃脏的气机宜通畅、下降的特性。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初步进行消化之后,必须下行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于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胃肠虚实更替的状态。这是由胃气通畅下行作用而完成的。另外,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和大肠转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彼此协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主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可以出现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症,或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胃气不降,不仅直接导致中焦不和,影响六腑的通降,甚至影响全身的气机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谓胃气,其含义有三:其一,指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胃为水谷之海,有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又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性。这些功能和特性的统称,我们称之为胃气。由于胃气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的营养来源。因此,胃气的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存亡,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临床治病时,要时刻注意保护胃气。其二,指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即脉有从容和缓之象。因为脾胃有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华以营养全身的重要作用,而水谷精华又是通过经脉输送的,故胃气的盛衰有无,可以从脉象表现出来。健康的成人胃气之脉以和缓有力,不快不慢为其特点。其三,泛指人体的精气。《脾胃论》中说的很明确:“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

胃气可表现在食欲、舌苔、脉象和面色等方面。一般以食欲如常,舌苔正常,面色荣润,脉象从容和缓,不快不慢,称之为有胃气正常。有的算命先生,往往以胃气之有无作为判断未来吉凶的重要依据,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算命先生也是根据中医理论进行推测,并没有预知未来的本领。

中医向来很重视保护胃气,这实际上就是保护脾胃的功能。在用药和建议病人饮食上更是切记“勿伤胃气”的原则,因为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中医养胃方法颇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饮食调理。第一,食要有节制和节度,要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第二,食宜清淡、温热熟软,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第三,不要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因夜间进食影响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或加重胃疾病。

脾胃相辅相成

东汉末年,有一本专门探求事物名称之源的著作叫《释名》,里面说道:“脾,裨也,裨助胃气以化谷也。”

胃与脾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接收食物,脾主运化食物。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程序,必须脾与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发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有赖于脾阴的资助,而且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纳运过程。在病理上,脾恶湿故多湿症,胃恶燥故多燥症,所以在治疗上,健脾祛湿,益胃养阴等方法是常用的。

从天地四时的升降运动,联系到脾胃的升降功能,脾主升清,脾气上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输步到全身发挥其营养功能,脾以升为顺;胃主通降,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进入小肠,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为和。而且脾胃为居中焦,是升降的枢纽,脾胃的升降影响着各脏腑的阴阳升降,因此脾胃健运,脏腑才能和顺协调,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洋溢活跃。所以在治疗上都应该注意调理脾胃气机,使当升的得升,当降的能降,恢复正常的脾胃升降功能。

中医的出发点是整体观,这里讲的脾胃,不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与胃,就生理和病理上而言,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的范畴。在五行中,脾属土,而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长以滋养万物。胃与脾,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人以水谷为本,而脾胃又是受纳水谷,运化精微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医认为: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没有出生之前,是由先天之肾精为胎儿生长发育供应营养物质,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所供给。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但就算是先天非常好,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那就会多病减寿。所以说脾胃后天之本,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源。脾主运化,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化为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营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胃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而失常,故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是脏腑的中心,与其他脏腑功能很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而且根据五行关系,很容易出现相生相克的疾病转变现象。正如《慎斋遗书》所说:“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例如:脾生血,心主血,脾气足则生化气血功能旺盛,心血充盈;脾气虚则化源不足,心血亏虚。脾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滋生相互促进,肾阳可以温煦脾气,以发挥其运化功能;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又可资助肾的藏精。故在治疗上,应该考虑到疾病的转变规律,顾此及彼。

中医养胃之法

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概括起来有: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我将与脾胃病有关的药膳推荐几种:

砂仁粥。粳米100克,砂仁细末3克。粳米熬粥,粥成后加入砂仁细末,再煮1-2沸即可。适用于胃痛、嗳气、腹胀等。

山药百合大枣粥。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放一起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除了合理选择药膳外,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四种养胃中成药。

香砂养胃丸。药物组成为白术、香附、陈皮、藿香、枳实、木香、砂仁、甘草等。此药和胃止呕,行气消食。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症见胃脘作痛,倒饱嘈杂,两胁胀满,呕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舌苔淡而厚腻者。水丸每服6克,日服3次。颗粒剂(冲、剂)每服1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见以上症状者,经中医辨证后,皆可使用该药治疗。

香砂平胃丸。药物组成为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南山楂、麦茅、香附、砂仁等。此药健脾燥湿,和胃止呕。主治湿浊内停,饮食积滞,胃失和降。症见呕吐恶心,倒饱嘈杂,胸膈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而厚腻者。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该药最宜治疗脾湿伤食之证,若单纯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则非本药所宜。

香砂六君子丸。药物组成为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等。此药健脾和胃,燥湿化痰。主治脾胃虚弱,痰饮内停。症见胸脘胀闷,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舌淡苔薄白者。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该药适用于脾虚为主,兼有痰湿、气滞之证者。

香砂枳术丸。药物组成为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此药健脾和胃,行气宽中。主治脾虚食少,宿食不消。症见饮食减少,痰食停留,胸膈胀满,脘腹疼痛,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者。每服6-9克,日服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有上述症状者,经中医辨证后,可用本药治疗。

2.针灸推拿法。

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

胃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一些适量运动。除了一般的力所能及的体能锻炼外,每天要进行腹部的自我按摩,它是防治胃肠病最简单、最卓有成效的选择。通过自我按摩胃腹部,能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方法是: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以胸骨柄剑突下为中心,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后同法在神厥穴(即肚脐)周围揉摩各30——50次。此外,追加揉摩两腿足三里(左膝盖骨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50——100次。每天早晚两次。随着按摩的坚持,胃肠部必有反应,或打嗝,或肠鸣,或肛门排气等,这都是正常的良好的生理反应,是对胃肠刺激相适应的结果。自我按摩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所以服药的请不要停药;但随着胃动力的逐步增强,可以慢慢减药。为了防止胃病复发,持续自我按摩是一辈子的事,有百利而无一弊,既能防治肠胃病,还能提高其他器官的功能,如肾及泌尿系器官的功能等。

3.精神调养。

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养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而现代心理卫生学研究也证明,心态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胃病患者要保持心态平衡,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尽量避免紧张、恼怒、焦虑、忧郁等情绪的影响,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我曾见过一个女患者,早上起来很高兴,10点左右吵架,12点钟她饭就吃不下了。这就是精神上的刺激,我想人人有体会。精神的因素对胃肠有影响,所以我总劝我的胃病患者尽量不要生气,特别是妇女,有的人在月经期间,有的是在更年期,特别容易急躁,容易生气。如果长期心情不舒服,胃痛、胃胀、嗳气也特别多。这种病人,我一摸她的脉搏就是弦脉,它的搏动,像一根弦线,绷紧的,很有力的。弦脉是肝脉,主要就是精神紧张,情志不舒畅引起的。

4.运动养胃。

现代物质条件好了,很多人都在讲,病多了,力气小了,究其因主要是运动的少了(主要指的是主动性运动、出汗性运动),肌肉的肌力弱的缘故,因而强调健身运动,萎缩性胃炎病人胃蠕动力度差,应适当、科学运动,以促进肌力恢复,这样有利于早治好、早恢复,不用药胃能正常的工作。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

胃病不能小觑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要想治好困扰我们的“老胃病”,就要在养生上多下工夫。在我看来,很多人的胃病都是自己的不以为然造成的。比如,有人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的情况,却总以为就是没吃好,胃有点不舒服,自己吃点药或是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正是这些忽视,导致了疾病的不断发展,严重了,甚至有癌变的可能。

从中医来讲,胃病并不是单单因为胃不好造成的,因而,养胃还要兼顾脾、肝。除戒烟酒外,注意饮食是重点。

饮食应该是温、软、淡、素、鲜和富有营养为宜。按时进食,少量多餐,使胃中常有食物和胃酸混合、中和,从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及胃溃疡面而加剧胃病。所以要管住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粘、过辣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同时要注意卫生,细嚼慢咽,减少粗糙、生硬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黏膜的侵蚀。

初春饮食应以辛温、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够祛寒,清淡能够利湿,这样可使人体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例如可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以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而油腻、生冷、酸涩、黏硬和大辛大热的食物,会助热生火,伤害脾胃,要忌食;蔬菜、水果可避免“上火”,要多吃。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增甘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建议可在春季多食用大枣、山药等。此外,春天肝气升发过度,会引起脾胃病旧病复发。

特别是到了夏天,胃炎病人这张嘴巴一定要管牢,东西不要随便吃。比如西瓜,大家都喜欢吃,但好多病人吃了西瓜之后,反复疼痛、胃胀,这种例子很多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有个40几岁的患者,看了两个多月情况一直很好,我交代他要两个注意:一个是西瓜,恐怕要引起反复发作,胃不舒服;第二是冷饮不能吃。他很听话,长时间胃都好的,就大意了。一天家里吃西瓜,叫他吃就吃了,薄薄两块西瓜一下肚,过了两个钟头就不舒服,痛到吐为止。他电话打过来求救,我叫他喝一点温开水。结果,喝下去两个钟头人就缓过来了。好多萎缩性胃炎病人,幽门功能差,收缩不好,关闭不紧,胆汁就容易返流,对胃造成刺激。这时喝点温开水,把胆汁稀释一下就好了。他苦笑说,从此不敢吃西瓜了。西瓜虽好,但其味甘性凉寒,体虚胃寒,大便滑泻,有胃炎或溃疡病的人,尤其不能多吃,否则会刺激胃过度收缩,引起胃痛、腹胀和腹泻。同样道理的还有茭白,茭白性寒,《本草纲目》上写得很清楚的:“脾胃虚冷者勿食。”

夏天还要少吃冷饮,吃冷饮对于有胃病的人最不好了。我有个熟人,他是萎缩性胃炎,已经七八个月治下来,胃镜复查萎缩的部分缩小了,肠化找不到了,还有一点点炎症,再保养保养即可恢复。但夏天一来,他一边看足球,一边冰块啤酒一大杯,吃得个舒服。胃一冷收缩,胀啊痛啊的就来了。这一来,他又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秋凉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晚上睡眠要盖好被子,避免腹部着凉引起胃痛或旧病复发。

养护脾胃有一个原则:吃饭最好是七八分饱。早晨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吃饭,因为经脉气血是从子时一阳初生,到卯时的时候阳气就全升起来了。辰时,太阳也已经升起来了,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人体需要补充一些阴,而食物属于阴,这个时候吃早饭,能够补充人体能量,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得很丰盛才可以。而且吃早饭不容易发胖,因为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吃饭最容易消化。另外,到九点以后就是脾经当令了,脾经能够通过运化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人的五脏去,所以早饭吃得再多也不会发胖。午时以后,大家也要吃一点。到了下午,一派阴霾之气,所以中国古代人就讲“过午不食”,但是这个做法对现代生活是不太实用的,因为古人是先去劳作,回来以后吃点饭,下午四点多钟再吃点饭,但是他们晚上八九点钟就睡了,我们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步,因为现在人都睡得偏晚,所以晚饭是肯定要吃的。但是要想让夜里的睡眠好,晚饭就要少吃,既补充精血,又不会把脾胃过度地累着。总结一下,就是人上午吃东西好消化吸收,下午吃东西基本上不太好消化吸收,所以晚饭八成饱就是很合适的。

正所谓:“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亡”,认识到脾胃的重要性,能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及早预防,这样也就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