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91

第91章 肩关节 脱位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 脱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乃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按脱位的时间和复发次数,可分为新鲜性、陈旧性和习惯性脱位3种。按一侧或两侧脱位,可分为单侧和双侧脱位两种。按脱位后髁状突在颞颌关节窝的前方或后方,可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类。临床中,以前脱位多见;后脱位罕见。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青壮年少见。

病因与病理本病的发生与年老体弱,肌肉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降低有关。

在张口大笑、打哈欠、张大口进食,或严重呕吐时,口裂开大,超越了正常的生理范围。髁状突和关节盘同时滑至关节结节下方,处于不稳定位置。此时,如翼状肌强力收缩、牵拉,下颌骨髁状突和关节盘继续向前滑动,越过关节结节的最高峰;更由于嚼肌痉挛,颞下颌韧带紧张,将髁状突交锁在关节结节前方的颧弓下,关节盘被夹在髁状突与关节结节之间,不能自动退回,造成双侧前脱位。

如在一侧上下臼齿间咬食较大硬物,张口时,下颌部遭受侧方暴力撞击,全麻下不适当的放开口器,或粗暴拔牙等。至两侧嚼肌和颞下颌韧带张力不平衡,使下颌骨向一方扭转,即形成单侧前脱位。

年老体弱,嚼肌和颞下颌韧带过度松弛。或素体虚弱,关节结节过低。或新鲜脱位整复不当,或过早活动,多可形成习惯性脱位。

症状

1.颞下颌关节双侧前脱位,下颌骨下垂,并向前突;口裂增大,不能主动开合;下齿裂突于上齿裂之前;语言不清,吞咽困难,流涎不止,表情障碍。

2.颞下颌关节单侧前脱位,口裂增大,较双侧脱位小;口角歪斜,下颌倾向健侧,患侧低于健侧。

体征

1.双侧前脱位,可见咬肌痉挛,呈块状突起,面夹成扁平状,下关穴部位饱满,可触及髁状突,耳屏前方可触及明显凹陷。

2.单侧前脱位,可见患侧下关穴部位饱满,可触及髁状突。患侧耳屏前方,可触及明显凹陷,两侧下颌关节部,外形不对称。

3.无论单侧或双侧前脱位,病变局部均有疼痛和压痛。但无明显肿胀。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相鉴别。

治疗

一、治则 缓解肌肉痉挛,麻醉止痛,整复脱位。

二、取穴 上关、下关、耳门、颊车、阿是穴。

三、手法

1.咀嚼肌推揉法。

2.咀嚼肌揉拨法。

3.颞下颌关节口腔内整复法。

4.咀嚼肌揉搓法。

四、加减

1.颞下颌关节口腔内整复法未成功者,加颞下颌关节口腔外整复法。

2.病程长者,加颞下颌关节运动法、颞下颌关节推按法。

如咬肌痉挛不能缓解,复位困难者,可用1%盐酸普鲁卡因5ml,注入脱位局部,两分钟后,新鲜性前脱位的髁状突,多可自行复位。如未能复位,可用上述手法整复。

复位后检查,患者张、闭口正常,上下齿裂咬合对齐,语言清晰,吞咽、表情自如。

注意事项

1.新鲜性脱位整复后,一般无需其他处理。但在1~2小时内,不要大声说话。3~5日内,不要用力张口并进食生冷和硬物。12小时后,局部可行毛巾湿热敷。

2.严重或陈旧性脱位整复后,应行头颌绷带固定于闭口位1~2周。目的,在于保持整复的位置不变,使被拉长的关节囊得以修复,以防再次脱位,或形成习惯性脱位。但头颌绷带固定不宜太紧,只要张口不超过1cm即可。绷带的力量应向上方,勿将下颌骨推向后下方。

3.习惯性脱位整复后,也需用头颌绷带固定5~7天,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