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88

第88章 跖筋膜炎

第十四节 跟腱周围炎

跟腱周围炎,系临床中较常见的—种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好发于青壮年,尤以田径、体操运动员和军训人员多见。

病因与病理本病,多为急性外伤,或重复性劳损所致。

当猛力踏跳,或急速起跑,因小腿三头肌突然强烈收缩,使跟腱及其腱围组织撕裂、出血、肿胀,引起损伤性反应。日久,腱围各层之间及腱围与跟腱之间发生粘连。也可因过度跑跳,长途跋涉,使小腿三头肌反复收缩,跟腱及其腱围组织不断摩擦,而逐渐劳损,引起局部组织代谢失常,血运受阻,腱围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变性,或部分组织坏死。久之,也可导致腱围各层之间及腱围与跟腱之间,发生粘连。

症状

1.初起,跟腱及跟骨结节部疼痛。疼痛多发生于活动开始时。稍活动后,疼痛可减轻。但用力跑跳,或走路多后,疼痛加重。

2.病程长者,凡牵动跟腱的任何动作,均可产生疼痛。甚至上下楼梯、爬坡,或行走等,都可引起疼痛。

体征

1.在跟腱表浅部位有压痛,捻动跟腱时,疼痛明显,或出现捻发音及捻发感。

2.病程长者,跟腱失去韧性。挤捏时,缺乏弹性,且可触到硬块。局部增粗,或成梭形。

3.足跖屈抗阻力试验为阳性。

4.X线平片检查,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踝关节扭伤,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症,跟腱部分断裂,跟骨骨骺炎等病变相鉴别。

一、跟腱部分断裂本病,有典型的外伤史。断裂部位,多在跟骨结节上方2~4cm处。局部肿胀明显,疼痛剧烈,且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到断裂处的凹陷部。

二、跟骨骨骺炎本病,原因不明。好发于11~15岁之间的儿童。跟骨结节下方疼痛,且有压痛。但肿胀不明显。X线平片检查,跟骨骨骺较正常变小、变窄,密度增高。

治疗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剥离软组织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产物的吸收。

二、取穴委中、承山、太溪、昆仑、阿是穴。

三、手法

1.跟腱推揉法。

2.小腿三头肌揉压、弹拨法。

3.小腿三头肌揉拿、提弹法。

4.小腿三头肌揉搓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四、加减

1.急性损伤,且症状重者,加踝关节屈伸运动法。

2.病程长者,加小腿三头肌踩压、蹂拨法,踝关节牵动法;减小腿三头肌揉压、弹拨法。

注意事项

1.急性炎症期、术后,应休息。并避免行走和踝关节跖屈活动。

2.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在卧位或坐位下,逐渐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和旋转运动锻炼。

3.症状较轻,或慢性病例,在一般性活动不引起疼痛时,可行短距离足跖着地的慢跑步。但应避免长时间步行和剧烈的跖屈活动。

4.局部应保暖,配合毛巾湿热敷。或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痛点封闭。

5.跟腱部分,或完全断裂者,按摩治疗无效。应及早采用其他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