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54

第54章 骶尾部痛

第十五节 耻骨联合分离

在正常分娩过程中,耻骨联合在损伤因素作用下,其间距大于6mm以上,且伴有局部疼痛,骨盆功能障碍者,称“耻骨联合分离”。本病,好发于妊娠后期,或产后的妇女。

病因与病理内分泌紊乱,为本病的主要原因。

妇女在妊娠期,尤其在将分娩前,由于内分泌的影响,使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软骨、韧带松弛。在分娩时,耻骨联合及两侧骶髂关节,均出现轻度分离,使骨盆发生短暂性扩大,以利于胎儿的娩出。如产妇内分泌(黄体素)过多,致使韧带过度松弛,产时两侧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容易发生过度分离。如胎儿过大,胎位不正,产程过长,产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或接生粗暴以及腰骶部受寒湿等,均可使松弛的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软骨、韧带发生损伤,造成产时或产后骨盆收缩力平衡失调,使骶髂关节软骨面错位,致耻骨联合面,不能恢复到正常位置,而形成耻骨联合分离。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必然发生骶髂关节错位。但其他各种外力所致的骶髂关节错位,则极少发生耻骨联合分离。

症状

1.耻骨联合部疼痛,下肢抬举困难,且疼痛加重。并常伴有骶髂关节损伤或半脱位的症状。

2.站立时,一侧下肢不能负重,不敢分腿、跨步,行走无力,上下台阶时痛甚。

3.严重者,需扶双拐行走,甚至不能平卧,或卧床不起。

4.病程长者,可并发耻骨联合部软骨炎。

体征

1.检查时,在耻骨联合部,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到分离的间隙。

2.髋关节运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为甚。

3.耻骨加压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两手手掌重叠,置于其耻骨联合部,并垂直向下按压,如耻骨联合部出现疼痛),骨盆旋转、分离、挤压试验和分髋试验阳性。

4.X线平片检查,可见耻骨联合部间距明显增宽。严重者,其间距可达15mm以上。有时,可见到两侧耻骨上下脱位。并发耻骨联合部骨软骨炎者,可显示耻骨联合边缘不齐,或成锯齿状,甚至,耻骨边缘骨质破坏。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骶髂关节损伤或半脱位、耻骨骨折、耻骨拉伤和耻骨骨软骨炎等病变相鉴别。

一、耻骨骨折患者有典型的外伤史。伤后即感局部剧烈疼痛、肿胀,且有明显压痛,下肢行走及负重受限。耻骨加压试验和骨盆挤压试验阳性。X线平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耻骨拉伤本病多因外伤,或运动创伤所致。如舞蹈演员劈叉、横向提腿,运动员单腿或双腿起跳、跨栏、跨步跑时,使耻骨部附着的韧带拉伤。伤后,耻骨联合部疼痛,不能重复上述动作,不能跨步。严重者,走路时显摇晃步态,甚至行走困难。骨盆正位片检查,无异常发现。

三、耻骨骨软骨炎本病又称“非化脓性软骨炎”。耻骨联合关节炎,多发生于男性泌尿系统。手术后,或妇女妊娠后期,或分娩期,也是某些运动员的常见病之一(如足球运动员的发生率较高,其他运动员也时有发生)。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是毒性较小的细菌所引起。也有人认为,系血运障碍所致耻骨坏死。本病,起于耻骨联合处,可蔓延至耻骨,也可累及坐骨结节。患者多有一侧或两侧耻骨部剧痛和压痛,并可放射至会阴及大腿内侧,下肢可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本病的病程不一,有时可以治愈。但在发病期,症状比较明显,骨盆X线平片检查,有特征性改变。

治疗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剥离软组织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产物的吸收,归挤整复。

二、取穴气冲、髀关、血海、阿是穴。

三、手法

1.股内收肌推揉法。

2.股内收肌揉拿、提弹法。

3.髋关节外展运动法。

4.骨盆按压法。

5.耻骨联合归挤整复法。

6.髋关节旋转运动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

四、加减

1.病程较长者,加股内收肌踩压法,骨盆踩压法,“4”字按压法;减股内收肌揉拿、提弹法,骨盆按压法。

2.下肢运动受限者,加髓膝关节过屈运动法,髋关节牵动法,髋膝关节屈伸运动法。

3.兼有下腰痛者,加侧卧位腰椎旋转整复法,腰骶部踩压、蹂拨法。

注意事项

1.症状严重者,术后,可用多头腹带固定骨盆和屈髋、屈膝位,平卧硬板床休息2~3周。并应主动进行股内收、内旋活动锻炼。

2.症状较轻,或恢复期病例,可缓慢散步和腰前屈、后伸以及臀大肌的收缩活动。但应避免做髋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

3.耻骨联合部,可行毛巾湿热敷,或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封闭。

4.局部应保暖,避免外伤和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