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28

第28章 下肢部常用的治疗手法

1.阔筋膜张肌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置于床上;术者,立于其关面。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臀部;另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髂嵴后上缘起,反复推揉患侧阔筋膜张肌,至胫骨外侧髁(阳关穴)附近。

2.阔筋膜张肌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臀部;另一手,掌根或肘尖,从髂嵴后上缘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阔筋膜张肌,至胫骨外侧髁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施术重点。

3.阔筋膜张肌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髂嵴后上缘起,反复揉搓患侧阔筋膜张肌及其周围,至胫骨外侧髁附近,以透热为度。

4.阔筋膜张肌踩压、蹂拨法

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于踩床上,患侧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大腿内侧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一足踩于其患侧大腿的上部;另一足跖部或拇指,从髂嵴后上缘起,反复踩压、蹂拨患侧阔筋膜张肌,至胫骨外侧髁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5.髋关节外展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髋关节轻度前屈,并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两足心相对;术者,立于其右侧。

手法两手成左右位,置于其两膝关节内侧,在反复向外按压的同时,两手顺势用寸劲使髋关节充分外展(图68)。

6.髋关节牵引外旋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屈曲至90°;术者,立于其床上,助手立于其健侧。

手法助手两手成左右位,按于其两侧髂前上棘部,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着患侧踝部,另一前臂托着腘窝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并内收、内旋髋关节的同时,继续屈髋、屈膝;当髋关节部有滑动感时,便逐渐外展、外旋髋关节,且徐徐伸直下肢,以髋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后脱位整复成功。

若此法,未能使其复位,可再用一助手,当髋关节外展、外旋时,协同用力推挤股骨粗隆部,后脱位即可整复。

7.髋关节牵引屈髋整复法

体位同上。

手法助手两手成左右位,按于其两侧髂前上棘部,固定骨盆;术者,以前臂和肘部环抱患侧腘窝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髋关节的同时,继续向上牵引,并徐徐内旋髋关节;当髋关节部有滑动感时,便慢慢伸直下肢,以髋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后脱位整复成功。

8.髋关节牵引内旋整复法

体位同上。

手法助手两手成左右位,按于其两侧髂前上棘部,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着患侧踝部,另一前臂托着腘窝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并外展、外旋髋关节的同时,继续屈髋、屈膝;当髋关节部有滑动感时,便逐渐内收、内旋髋关节,且徐徐伸直下肢,髋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前脱位整复成功。

9.髋关节牵动法

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髋膝关节屈曲,足跟靠着臀部;术者,坐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成上下位,蹬着其健侧胫骨粗隆部和踝部,两手握着患侧小腿的小端,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并旋内、外旋髋关节;当旋内位有阻力的同时,两手顺势用寸劲充分牵引患侧髋关节

(图69),以髋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为佳。

10.髋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置于床上;术者,立于其前面。图69髋关节牵动法手法一手扶着其髂骨部;另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股骨外侧上、中1/3部起,反复推揉患侧髋部及其周围,至髂嵴附近。

11.髋关节痛点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踝部,在行髋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髋关节内下方的痛点及其周围紧张的软组织,以有热感为宜。

12.髋关节旋转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大腿的下端;另一手,握着踝部,在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髋关节至最大弧度的同时,扶大腿下端的手,迅速滑至小腿下的下端,两手顺势用力将患肢牵拉伸直(图70),以髋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为佳。

13.“4”字按压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并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外踝置于健侧大腿的下端;术者,立于其健侧。

手法一手按着其健侧髂前上棘部;另一手,反复向下按压患侧膝关节,使患侧髋关节充分外展、外旋。

14.髋关节过伸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按于其患侧足背,使足靠着臀部;另一手或前臀,托着大腿的下端,在反复行髋关节后伸运动的同时,托大腿下端的手,顺势用寸劲使患侧髋关节充分过伸(图71)。

15.腘绳肌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踝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臀横纹(承扶穴)起,所复推揉患侧腘绳肌,至腘窝平面(委中穴)附近。

16.腘绳肌揉拿、提弹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或两手多指,从臀横纹起,反复揉拿、提弹患侧腘绳肌,至腘窝平面附近。以坐骨结节附近的腱联合部为施术重点。

17.腘绳肌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拇指或肘尖,从臀横纹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腘绳肌,至腘窝平面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施术重点。

18.腘绳肌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臀横纹起,反复揉搓患侧腘绳肌,至腘窝平面附近,以透热为度。

19.腘绳肌踩压、蹂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踩床上,患侧踝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跖部或拇趾成上下位,从臀横纹起,反复交替踩压、蹂拨患侧腘绳肌,至腘窝平面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20.髋膝关节过屈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手成左右位,置于其两侧胫骨粗隆部,两腿夹着两侧足部,在两臂伸直反复下压膝关节的同时,足尖慢慢垫起,使大腿紧靠胸腹部(图72)。

21.股四头肌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髂前下棘(髀关穴)起,反复推揉患侧股四头股,至髌骨上缘(鹤顶穴)附近。

22.股四头肌揉拿、提弹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或两手多指,从髂前下棘起,反复揉拿、提弹患侧股四头肌,至髌骨上缘附近。以腱联合部为施术重点。

23.股四头肌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股部;另一手,拇指或肘尖,从髂前下棘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股四头肌,至髌骨上缘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24.股四头肌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髂前下棘起,反复揉搓患侧股四头肌,至髌骨上缘附近,以透热为度。

25.股四头肌踩压、蹂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踩床上,用布带在踝关节上方,将两腿对称的绑在一起;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跖部成上下位,从髂前下棘起,反复交替踩压、蹂拨患侧股四头肌,至髌骨上缘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施术重点。

26.髋膝关节屈伸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握着踝部,在反复行髋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同时,两手顺势用寸劲使患侧髋膝关节充分伸直或屈曲(图73)。

27.股内收肌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并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股骨内髁(曲泉穴)起,反复推揉患侧股内收肌,至腹股沟(阴廉穴)附近。

28.股内收肌揉拿、提弹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或两手多指,从股内侧中、下1/3部(血海穴)起,反复揉拿、提弹患侧股内收肌,至腹股沟附近。以耻骨附近的腱联合部为操作重点。

29.股内收肌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股骨内髁起,反复揉搓患侧股内收肌,至腹股沟附近,以透热为度。

30.股内收肌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并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健侧。

手法两手拇指并排置于其内收肌联合腱的后缘,在持续而有力地前推联合腱的同时,拇指顺势用寸劲弹拨患侧联合腱(图74)。如此反复多次。

31.股内收肌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踩床上,髋关节轻度前屈,并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两足心相对;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跖部成左右位,从腹股沟部起,反复对应踩压两侧股内收肌,至股骨内髁附近。以耻骨附近的腱联合部为操作重点。

32.髌骨牵引顶推复位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腘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拇指按于其脱位髌骨的外侧缘,其余手指扶着大腿下端的内侧;另一手,握着踝部,在反复行膝关节小弧度(约15°)屈伸运动,且在伸膝关节的同时,置于髌骨外侧缘的拇指,顺势用寸劲向内前方顶推;当髌骨有滑动感时,便迅速伸直膝关节,以膝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整复成功。

33.膝关节牵引、提按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屈曲;术者,和助手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助手,两手握着其患侧大腿的下端;另一助手,两手握着踝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膝关节的同时,术者,双手按脱位的相反方向推挤,或提按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当膝关节有滑动感时,便徐徐伸直膝关节,以膝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整复成功。

在整复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腘窝的神经和血管,切忌暴力牵引。

34.膝踝关节过伸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关节前屈至所需弧度;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按于其患侧大腿的下端;另一手,多指拿着足跟部,手腕托着足跖部,反复用巧力向上牵拉,使膝踝关节充分过伸(图75),以膝关节部有回位声为佳。

35.内侧副韧带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轻度屈曲;术者,立于其健侧。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踝部,在反复行膝关节小弧度屈伸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从胫骨内侧髁下缘(阴陵泉穴)起,反复揉压、弹拨内侧副韧带,至股骨内髁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施术重点。

36.膝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腘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两手手掌或大鱼际,从胫骨粗隆平面起,反复交替推揉患侧膝部,至大腿中、下1/3部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推揉重点。

37.膝关节隙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拇指,从膝眼部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膝关节的内、外侧关节隙,至胫骨内、外侧髁后缘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38.膝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手掌或大鱼际成左右位,从胫骨粗隆平面起,反复交替揉搓 患膝关节的内、外侧及髌骨周围,至大腿中、下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39.膝部揉压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大鱼际或掌根成左右位,从大腿中、下1/3部起,反复交替揉压患膝关节的内、外侧,至小腿上、中1/3部附近,以有热感为宜。

40.髌周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髌骨周围的边缘间隙。以髌韧带及其痛点部位为施术重点。

41.髌骨活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拇、示二指成左右位,卡着其髌骨的上、下缘,其余手指扶着膝关节的内、外侧,反复快速、上下活动患侧髌骨,以深部有热感为佳。

42.膝踝关节过屈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髋关节外展,膝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成左右位,踩着其两侧腘窝部;两手握着两则足跖部,反复用力向下按压,使两足尖相对,足跟紧靠臀部(图76)。

43.腘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踝部垫一棉枕;术者,立 于其患侧。

手法 一手扶着其患侧小腿部;另一手,拇指或掌根,从股后侧中、下1/3部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腘窝 部,至小腿后侧上、中1/3部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施术重点。

44.腘窝部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踩床上,患侧膝关节屈曲至 90°;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一足扶着其患侧小腿部,另一足跖部,持续踩压患侧腘窝部,以膝部有强烈热感为佳。

45.膝关节旋转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至90°;术 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大腿的下端;另一手,握着足部,反复行患侧膝关节顺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图77),以膝关节部有松动感为佳。

46.膝关节牵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膝部按压于患侧大腿的下端,两手握着足 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向上牵引膝关节的同 时,握足部的手,顺势反复行患侧膝关节顺或逆时针方向 的旋转运动,并徐徐过屈,继之,过伸膝关节。

47.膝关节屈伸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握着踝部,在徐徐内旋或外旋小腿的同时,握踝部的手,顺势过伸,继之,过屈患侧膝关节(图78),以膝关节部有弹响声为佳。

48.小腿三头肌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踝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两手手掌或大鱼际成左右位,从腘窝平面起,反复交替推揉患侧小腿三头肌,至跟骨后上缘附近。

49.小腿三头肌揉拿、提弹法

体位 同上。

手法 一手或两手多指,从腘窝平面起,反复揉拿、提弹患侧小腿三头肌,至跟骨后上缘附近。以跟腱及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50.小腿三头肌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小腿部;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从腘窝平面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小腿三头肌,至跟骨后上缘附近。以内、外侧头和跟腱部位为施术重点。

51.小腿三头肌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手掌或大鱼际成左右位,从腘窝平面起,反复交替揉搓患侧小腿三头肌,至跟骨后上缘附近,以透热为度。

52.小腿三头肌踩压、蹂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踩床上;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一足踩于其患侧大腿部;另一足跖部或拇趾,从腘窝平面起,反复踩压、蹂拨患侧小腿三头肌,至跟骨后上缘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53.半月板整复法

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屈曲至90°;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 一手拇指置于其患侧膝关节外侧,或内侧半月板部的痛点处,其余手指扶着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另一手,握着踝部,在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小腿的同时,握踝部的手,顺势外展或内收小腿,并伸直膝关节,置于外侧或内侧痛点处的拇指,顺势用巧力向内或外,按压半月板的前角,且顺关节隙挤压半月板的边缘(图79),以半月板有闭合声为佳。

54.踝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足置于床上;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两手手掌或大鱼际成左右位,从跖趾关节部起,反复交替推揉患侧踝部,至小腿中、下1/3部(绝骨穴)附近。

55.踝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手掌或大鱼际成左右位,从跖趾关节部起,反复交替揉搓患侧踝部,至小腿中、下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56.踝关节揉压、弹拨法

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轻度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 一手拿着其患侧足部,在反复行踝关节内、外翻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由后向前,反复揉压、弹拨患侧内、外踝的关节隙及其周围。以病变部位为施术重点。

57.踝关节牵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成前、后位,握着其患侧足跟部和足跖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踝关节,且有松动感的同时,两手顺势反复行患侧踝关节的各方运动(图80),以踝关节部有回位声为佳。

58.踝关节整复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小腿的下端;另一手,握着足跟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踝关节,且有松动感的同时,两手顺势用寸劲前后交错一扳,以踝关节部有回位声为佳。

59.踝关节屈伸运动法

体位 同上。

手法 一手握着其患侧小腿的下端;另一手,握着足跖部,在足极度跖屈内翻或外翻的同时,握足跖部的手,顺势过度背伸,继之,跖屈患侧踝关节(图81),以踝关节部有回位声为佳。

60.踝管部推揉法

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并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置于床上;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 一手扶着其患侧足部;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从胫骨内后缘中、下1/3部(三阴交穴)起,反复推揉患侧踝管部,至足弓内缘(照海穴)附近。

61.踝管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 同上。

手法 一手扶着其患侧足部;另一手,拇指从胫骨内后缘中、下1/3部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踝管部及其周围,至足弓内缘附近。

62.踝管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足部;另一手,大鱼际从胫骨内后缘中、下1/3部起,反复揉搓患侧踝管部,至足弓内缘附近,以透热为度。

63.腓骨长、短肌腱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足置于床上;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 一手扶着其患侧踝部;另一手,大鱼际从跖跗关节外缘(丘墟穴)起,反复推揉患侧腓骨长短肌腱,至小腿外侧中、下1/3部附近。

64.腓骨长、短肌腱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踝部;另一手拇指从小腿外侧中、下1/3部起,反复揉压、弹拨腓骨长、短肌腱至跖跗关节外缘附近。以外踝后方的支持带部位为操作重点。

65.腓骨长、短肌腱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轻度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踝部,拇指按压于外踝后方的腓骨长、短肌腱部;另一手,握着足跖部,在踝关节极度跖屈内翻的同时,握足跖部的手,顺势背伸外翻踝关节(图82),以拇指下有肌腱滑动感为佳。

66.腓骨长、短肌腱按压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多指成前后位,拿着其患侧足踝部,两拇指从跖跗关节外缘起,反复交替按压患侧腓骨长、短肌腱,至小腿外侧中、下1/3部附近。以外踝后方为操作重点。

67.跟腱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踝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 两手大鱼际或掌根成左右位,从跟骨后上缘起,反复交替推揉患侧跟腱及其周围,至小腿中1/3部(承山穴)附近,以有热感为宜。

68.足底部揉搓法

体位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 一手扶着其患侧踝部;另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跟骨后缘起,反复揉搓患侧足底部,至足趾尖端附近,以透热为度。

69.足底部揉压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踝部;另一手,拇指或掌根从跟骨后缘起,反复揉压患侧足底部,至足趾尖端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揉压重点。

70.足底部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踩床上;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一足踩于其床面上;另一足跖部,从跟骨后缘起,持续滑行踩压患侧足底部,至足趾尖端附近。

下篇各论

损伤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