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26

第26章 腰骶部常用的治疗手法

1.腰部揉拿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或两手多指从第1腰椎平面(胃俞穴)起,反复揉拿两侧腰部,至第5腰椎(大肠俞穴)附近。

2.骶棘肌横行挤压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拇指成左右位,从第1腰椎棘突两侧骶棘肌的外缘部起,反复向中线横行挤压,并向上、向外旋转脊柱两侧的骶棘肌,至第5腰椎附近(图37)。

3.腰部敲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虚掌或空拳成左右位,从第l腰椎平面起,反复交替敲两侧腰部,至第5腰椎附近。

4.腰部牵抖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两手紧抱床头;术者,立于其床的另一端。

手法两手成左右位,握着其两侧踝部,将下肢抬起,使大腿和下腹部离开床面,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牵引腰部的同时,握踝部的手,顺势上下抖动(图38),使牵抖之力传递至腰部。

5.腰部机械牵抖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或仰卧位于电动或手动式机械牵引床上。

手法在其胸部和髂骨部,各束一条牵引带,在持续牵引腰部最后5分钟时,术者两手成左右位,托着其两侧髂前上棘部,快速上、下抖动(图39)。

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加减10%~20%。牵引时间,每次为20~40分钟。或先牵引10分钟后,解除牵引力,休息5分钟。然后,再牵引20~40分钟。但应在手法施术前进行。

6.俯卧位腰部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一手拇指或肘尖,按压于腰部病变部位作为支点;另一手或前臂,托着两膝关节前面,将下肢抬起,在反复行腰部后伸和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的同时,托膝关节前面的手,顺势使腰部过度后伸或旋转1次(图40)。

7.立式腰部旋转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中立位;两前臂稍旋前;术者,骑马式或立于其后面。

手法两手成左右位,环抱其两侧胸胁部,反复交替在冠状轴、矢状面上“画圆”,使躯干向左、前、右、后,或

右、前、左、后活动;随之,带动了腰部在纵轴水平面上旋转运动。术者,两手“画圆”弧度越大,腰部的旋转弧度亦大,反之,弧度则小。

8.仰卧位腰部前屈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两前臂交叉置于腹前;术者立于其右侧。

手法左手托着其上背部,右手按于两膝关节前面,在让患者腰部前屈起坐的同时,左手可助一臂之力,使腰部前屈至最大弧度(图41)。

9.腰椎定点旋转整复法

体位患者,反向骑于长凳或靠背椅上,腰部向患侧前屈至所需弧度;术者,立或坐于其后面。

手法一手拇指,置于其病灶腰椎棘突的患侧缘,用力推按棘突作为支点;另一前臂,穿过患侧腋下后,绕过颈项部,手扶于健侧肩部,在让患者腰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弧度且有阻力的同时,扶肩之手顺势用寸劲向患侧一扳(图42),以腰部有回位声为佳。

10.侧卧位腰椎旋转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下肢屈曲,置于健侧下肢的前面;术者,立于其后面。

手法一手置于其患侧肩前部;另一手或前臂,置于髂骨部,在让患者腰部向后旋转至最大弧度,且有阻力的同时,两手顺势用寸劲交错一扳(图43),以腰部有回位声为佳。

11.腰椎揉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第1腰椎起,反复按序揉拨腰椎,至腰骶关节附近,以有热感为宜。

12.腰椎颤压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髂骨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两手手掌重叠,从第1腰椎起,随患者呼吸,有节律地按序颤压腰椎,至腰骶关节附近(图44),以病变部位有回位声为佳。

13.腰椎踩压、弹跳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踩床上,胸部和髂骨部,各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跖部成上下位,并排从第l腰椎起,随患者呼吸,有节律地按序踩压、弹跳腰椎,至腰骶关节附近(图45),以病变部位有回位声为佳。

14.仰卧位腰部旋转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两手扶着两侧床缘,髋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右侧。

手法两手成左右位,置于其两膝关节前面,在稍用力推按膝关节,使腰骶部离开床面的同时,两手顺势反复行腰部顺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图46)。

15.腰背肌拿提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两手多指和掌根成左右位,从第5腰椎平面起,反复拿起腰背肌皮肤后,腕关节迅速前翻,至第7胸椎(膈俞穴)平面(图47),以使腰背肌充分伸展。

16.胸、腰椎旋转矫正法

体位患者,反向骑于长凳,或靠背椅上,健手扶着患侧肩峰;术者,立于其健侧。

手法一手穿过其患侧腋下后,扶于肩前部;另一手, 置于健侧肩胛部,在让患者腰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弧度且有阻力的同时,两手顺势用寸劲交错一扳(图48),以病变部位有回位声为佳。

17.胸、腰椎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跪坐位于床上,颈、腰部后伸;术者,蹲于其后面。

手法两手成左右位,穿过其两侧腋下后,扶于肩前部,双膝垂直顶着下部腰椎的两侧,头靠着枕部,在后拉肩部的同时,膝关节顺势用寸劲向前一顶,分5、6个点进行,至第7胸椎附近(图49),以病变部位有回位声为佳。

18.脊柱滚动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用长约5尺,宽2~3寸的布带,在膝关节上方,将两腿对称的绑在一起,使两膝相合的间隙正对脊柱,两手抱于两膝关节前面;术者,立于其右侧。

手法一手置于其抱膝关节的手部;另一手,托着骶尾部,在让患者用力,将两大腿拉向躯干,头颈部极度前屈的同时,两手顺势交错,用力反复行脊柱的前后滚动运动。

19.脊柱揉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第2胸椎起,反复按序揉拨脊柱,至腰骶关节附近,以有热感为宜。

20.脊柱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踩床上,胸部和髂骨部各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跖部成上下位,并排从第2胸椎起,随患者呼吸,有节律地按序交替踩压脊柱,至腰骶关节附近(图50),以病变部位有回位声为佳。

21.脊柱颤压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和髂骨部各垫一棉垫;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两手手掌重叠,从第2胸椎起,随患者呼吸,有节律地按序颤压脊柱,至腰骶关节附近,以病变部位有回位声为佳。

22.腰骶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两手大鱼际或掌根成左右位,从第l腰椎平面起,反复推揉两侧腰骶部,至骶尾联合部(腰俞穴)附近。

23.腰骶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手掌或大鱼际成左右位,从第1腰椎平面起,反复交替揉搓两侧腰骶部,至骶尾联合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24.腰骶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拇指或肘尖,从第1腰椎平面起,反复揉压、弹拨两侧腰骶部,至骶尾联合部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施术重点。

25.腰骶部踩压、蹂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踩床上,髂骨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 两足跖外缘部,或拇趾成左右位,从第1腰椎平面起,反复踩压、蹂拨两侧腰骶部,至骶尾联合部附近(图51)。以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26.背、腰、骶部揉压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两手大鱼际或掌根成左右位,从第2胸椎平面起,反复揉压两侧背腰骶部,至骶尾联合部附近。以患侧腰骶部为施术重点。

27.背、腰、骶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手掌或大鱼际成左右位,从第2胸椎平面起,反复交替揉搓两侧背腰骶部,至骶尾联合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28.背、腰、骶部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踩床上,胸部和髂骨部,各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跖外缘部成左右位,从第2胸椎平面起,随患者呼吸,有节律地按序交替踩压两侧背、腰、骶部,至骶尾联合部附近。以腰、骶部为踩压重点。

29.骶尾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两下肢外展;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臀部;另一手大鱼际,从腰骶关节起,反复推揉骶尾部及其两侧,至尾骨尖端(长强穴)附近。

30.骶尾关节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肘膝卧位;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骶骨部;另一手,戴乳胶手术手套,示指伸入肛门内与拇指配合,拿着尾骨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骶尾关节的同时,拿尾骨的手,顺势用寸劲向后上方端托,骶尾关节部有回位感为佳。

31.骶尾部揉拿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骶骨部;另一手,戴乳胶手术手套,示指伸入肛门内与拇指对应,反复揉拿骶尾部,以有热感为宜。

32.骶尾部揉搓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两下肢外展;术者,立于其左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臀部;另一手小鱼际,从腰骶关节起,反复揉搓骶尾部及其周围,至尾骨尖端附近,以透热为度。

33.臀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患侧髋关节轻度前屈,外展并旋内,膝关节屈曲;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骶骨部;另一手,拇指或肘尖,从髂嵴后上缘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臀部,至股骨大转子(环跳穴)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34.髋周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骶骨部;另一手,拇指或肘尖,由前向后反复揉压、弹拨患侧髋关节周围的肌腱,至股骨大粗隆附近(图52),以有酸麻胀感为宜。

35.臀部踩压、蹂拨法

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于踩床上,患侧髋膝关节屈曲,大腿内侧根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一足踩于其患侧大腿的上部;另一足跖部或拇趾,从髂嵴后上缘起,反复踩压、蹂拨患侧臀部,至股骨大转子附近。以病变部位为操作重点。

36.髋周踩压、蹂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足踩于其患侧大腿的上部;另一足跟或拇趾,由前向后反复踩压、蹂拨患侧髋关节周围的肌腱,至股骨大粗隆附近,以有酸麻胀感为宜。

37.耻骨联合归挤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半坐、半卧位于床缘,背部垫一厚枕(或由家人扶持),左手置于耻骨联合部,两侧髋关节屈曲关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足跟靠于臀部;术者,坐于其左侧。

手法右手环抱其右侧髋部,并用力向中线归挤骨盆;左手拿着右手腕部,在快速敲置于耻骨联合部左手手背的同时,助手两手握着两侧踝部,迅速用力将两下肢内旋拉直,如此反复多次。

38.骨盆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踩床上,用布带在踝关节上方,将两下肢对称的绑在一起;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成左右位,足跖部踩于其两侧髂前上棘部、足跟踩于腹股沟部(正对气冲穴),在持续踩压骨盆的同时,两侧髋膝关节反复交替屈伸,使骨盆小弧度的左右旋转运动,以下肢有强烈热感为佳。

39.骨盆按压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用布带在踝关节上方,将两下肢对称的绑在一起;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手成左右位,手指按于其两侧髂前上棘部,掌根按于腹股沟部,在持续按压骨盆的同时,两侧肩肘关节反复交替屈伸,使骨盆小弧度的左右旋转运动,以下肢有热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