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09

第9章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发财和做官,这是每个人所喜欢的,如果不用合乎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妄有的。穷困和卑贱,这是每个人所厌恶的,如果不用合乎道的方法摆脱它,君子也是不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德,怎样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即使像在吃饭这么短的时间也不会违背仁德的,就是在最急迫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在一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在一起。”

“故事”

勇士不丧失精神

弟子们跟着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陈国君主对孔子师徒很尊敬,但又不委以重任。他们滞留在陈国,除了读书、听孔子讲解《诗经》和礼仪等学问外,便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干了。

一天,子路和巫马期两个人来到野外去打柴,这时已经下午,太阳正慢慢地向西方落下。子路和巫马期边打柴边聊天,突然一阵轰隆隆的车马之声呼啸而至。他们抬起头一看,只见满天的黄尘中跑来一队车马,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头。马车上的人身穿绫罗绸缎,一派富贵之相,他们在马车上谈笑风生,逶迤而来。马车走到山脚下便停住了。车上的人下来,停好车马,便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拿出酒杯开怀畅饮,酒令和欢笑声在山脚下回荡。

子路看着百步之外的这种富贵生活,心中感慨万千,他见巫马期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情景沉默不语,于是问道:“巫马期,他们真是够气派啊!如果让你停止学习,便得到这样的富贵荣华,永远也不去见孔子,你愿意吗?”

听到这话,巫马期突然长叹一声,一下子把柴刀扔在地上,怒目而视子路,说道:“我曾经听孔子说过,‘勇士不能丧失精神,仁人志士不能见利忘义。’你不了解我吗?还是想试探我?难道你说的意思就是你的志向吗?”说完,巫马期不等子路说话,转身走到一块石头边坐下,眼睛望着即将落山的夕阳。

子路的脸“腾”地一下变得通红,心中惭愧,又见巫马期凛然义愤的样子,他心中十分佩服。他知道巫马期对这种荣华富贵根本没有放在眼中,便自己反思道:“是我自己被眼前的这种豪华气派诱惑得动心了吗?我离孔子教诲和追求的君子人格还差得很远呀!”

子路回来后,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他惭愧得把事情向孔子说了一遍。孔子见子路内疚的样子,没有说话,转身拿过琴弹了起来。琴声先是舒缓悠扬,渐渐地慷慨激昂起来。孔子神色严峻,两眼微闭,思绪随琴声飞扬。一曲弹罢,孔子沉思良久,轻轻地说:“你羡慕那荣华富贵,难道我的理想不能实现吗?”他像是问子路,也像是在问自己。

这时子路已经惭愧地无地自容,垂手恭立在孔子身边,对孔子说:“子路愧对老师,愧对巫马期。”

寻求珠宝

西域来了一个经商的人将珠宝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些珠宝琳琅满目,全都价值不菲。特别是其中有一颗名叫“珊”的宝珠更是引人注目。它的颜色纯正赤红,就像是朱红色的樱桃一般,直径有一寸,价值高达数十万,引来了许多人围观,大家都啧啧称奇,赞叹道:“这可真是宝贝啊!”

恰好龙门子这天也来逛集市,见好多人围着什么议论纷纷,便也带着弟子挤进了人群。龙门子仔仔细细地瞧了瞧宝珠,开口问道:“珊可以拿来填饱肚子吗?”

商人回答说:“不行。”

龙门子又问:“那它可以治病吗?”

商人又回答说:“不行。”

接着问:“那能够驱除灾祸吗?”

商人还是回答:“不能。”

龙门子说道:“真奇怪,这颗珠子什么用都没有,价钱却超过了数十万,这是为什么呢?”

商人告诉他:“这是因为它产在很远很远没有人烟的地方,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历经不少艰险,吃不少苦头,才能得到它,它是非常稀罕的宝贝啊!”

龙门子听了,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

龙门子的弟子郑渊对老师的问话很不解,不禁向他请教。龙门子便教导他说:“古人曾经说过,黄金虽然是重宝,但是人生吞了它就会死,就是它的粉末掉进入的眼睛里也会致瞎。我已经很久不去追求这些宝贝了,但是我身上也有贵重的宝贝,它的价值绝不只值数十万,而且水不能淹没它,火也烧毁不了它,风吹日晒全都丝毫无法损坏它。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定,用它则可以使我自身舒适安然。人们对这样的至宝不知道朝夕去追求,却把寻求珠宝当作惟一要紧的事,这岂不是舍近求远吗?看来人心已死了很久了!”

龙门子所说的“至宝”,就是指人们自身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