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84

第84章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

“原文”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论语·述而》

“译文”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是很难沟通的。但一个来自互乡的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弟子们感到困惑不解。

孔予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就应该肯定他的进步,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故事”

子棋拜师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仲春一天的上午,大司寇孔子从百忙中脱身“换脑子”,即休息一下,带领弟子们来到石门山山脚下。此地花香鸟语,泉水淙淙入池,塘内鱼儿畅游……有若赞叹:“鲁国山水之美胜似天堂啊!”弟子们尽情地观赏着艳丽春色。

恰在这时,一位长发披肩、衣衫槛褛、手脸不净、的童子急急火火地赶来,扑通跪在孔子面前,叩头拜道:“我从鲁国边乡而来,奉家父之命,特来拜师求学。只因家居穷乡僻壤,无钱交纳学费,不知夫子愿收我否?”

“嘻嘻!”子路嗤之以鼻:“边乡乃藏污纳垢之地,风气不正,不可理喻之徒甚多。你来拜师,岂不有损于夫子的名声!竖子不足于教,还不赶快走开!”

“不得无理!”孔子瞪了子路一眼,亲手拉起童子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童子抱拳施礼答:“我叫现成,字子棋,现年12岁。”

孔子问:“你父为何让你找我求学?”

现成答:“父亲把我的字定为子棋,希望我成为有学问的好男子,知仁达理,教化乡亲,匡正当地风气,造福桑梓,这正是家父让我拜夫子为师的原因。”

孔子微笑着点了点头,顺便问及一些字的写法和知识,现成竟会写会答。

看到老师对童子的亲热劲儿,子路以“提醒”的口气说:“老师,对边乡之人,别人都躲而远之,还不让他赶快走开?”

“走吧,走吧!”还有几个弟子竟驱赶起来。

孔子严厉地批评:“错了!你们全错了!我常讲,‘君子成人之美’,难道你们没听明白吗?从求学的目的看,他父亲是个有见识的人,他能遵从父训,说明他既孝顺又聪明。老夫不收这样的人为弟子,还能收什么样的人做弟子呢?”

孔子话音没落,现成连忙跪地,一气叩了三个响头。

孔子再次拉起他,继续对弟子们说:“从今之后,现成就是你们的师弟了!他避垢就洁,本是好事,为何看不到这种美德呢?你们要学习面前这塘清水的品格,既净自身,又能为别人洗污涮垢;至于现成家贫,更是不应嫌弃。我主张‘有教无类’,不论求教者来自贫贱或富贵家庭,一律谆谆教诲!对于现成这样的贫寒有志气的孩子,免其学费且不说,我还要为其提供衣食呢!”

现成泪水扑簌。

弟子们感受颇深、深受教育。

现成和诸位师兄内心深处进发出的同一个强音:有教无类——高尚的师德!

犯罪证据

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但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关进监狱。

出狱后,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

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证据,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躲脱了。

在一个大风雨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卞福汝主教把他带回家中供他吃住,但他等主教睡着后,却把主教房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该干坏事。

不想,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到教堂,让主教认定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

“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

谁知主教却温和地对警察说:

“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也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警察走后,主教对冉阿·让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