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64

第64章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原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在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

“译文”

颜渊感叹说:“越仰望它越觉得高,越钻研它越觉得深。看看就已走到他前面,忽然又落在他身后。老师循循善诱,教给我广博的文化,用礼仪规范我们,想停下来也不可能。我竭尽了才智,他仍然高耸在我前面。我努力想跟从,却总追不上。”“故事”

乐天知命有大忧

颜回入孔门不几年,就把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学说掌握的差不多。孔子在人前人后又不断地夸他几句,颜回就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有时好在同学们中间露上一手,显显他这个大弟子的能耐。

一天,孔子闭门不出,子贡进屋送茶,见孔子面含忧思,独自叹息。子贡不敢询问,就出来告诉了颜回。

颜回让子贡他拿把琴来,放在院子的树下,颜回一边弹琴,一边高歌。

过了一会儿,子贡走过来说:“师兄,老师叫你。”

颜回进了屋,孔子问他:“你为何独自弹琴欢歌呢?”

颜回反问道:“老师为何独自忧伤感叹呢?”

孔子说:“先说说你独乐的理由吧。”

颜回道:“我过去听老师说,乐天知命故不忧,所以我乐!”

孔子叹了口气,说:“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你并没有完全领会我的意思。‘乐天知命故不忧’是我过去说的话,现在我要改正过来。你只知乐天知命无忧,而不知乐天知命有大忧呀。”

颜回听了孔子的话,十分茫然。

孔子停了停,慢慢地说道:“现在我告诉你吧。你们跟着我学习诗书礼乐,并不是单纯为了完善自身。我修诗书、正礼乐,是为治理天下国家,留给后人效法。如今鲁国的君臣不像君臣,父子不像父子,看来我的主张在今世今朝是不能实现了。今世今朝尚且不能实现,怎么还有可能留传给后世效法呢?”

说到这里,孔子叹了口气,低下头说:“如今我才知道,诗书礼乐仁义道德这一套,对今日乱世是没有救了!”

颜回静立一旁,见孔子不再言语,自己又无话可说,只好悄悄地退了出去。回家后,他对孔子的话反复琢磨,更加用心思考,竟茶饭不思,闭门七天,以致骨瘦如柴,终于悟出了孔子思想的真谛。

从此之后,颜回变得谦虚好学,更加用心思考老师的每一句话,最终达到了“闻一知十”的境界,成为家贫好学的典范。

华盛顿隐退

华盛顿被美国人尊为国父,这一方面是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另一方面是他不恋权势适可而止的领导风范。华盛顿在第一届总统任期将满时就想隐退。后来,朋友们都劝他留任,他们说,只要华盛顿继续领导美国,“南北双方将团结一致”。1792年,华盛顿在总统选举中再度当选。

在华盛顿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后,他又执意隐退,不再参加总统竞选。尽管当时美国朝野绝大多数人要求他再次竞选连任,但他坚决拒绝接受第三次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这里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的是他希望将国家的权力交给新一代领导者手中,而华盛顿自己也想告老还乡,回家安度晚年。

1796年9月,华盛顿向全体美国人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这篇《告别词》反映了华盛顿的主要政策思想和政治主张。他希望美国人要珍视全国的联合,要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放弃党派观念;在外交上要遵循“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的原则,“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人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华盛顿的这些思想对他的后继者们产生过一些较大的影响。

1796年12月,美国举行第三届总统选举,约翰·亚当斯当选为总统。1797年3月3日,是华盛顿担任公职的最后一天,他举行了告别宴会。在宴会快要结束时,华盛顿举杯向大家祝福,全场的人充满了伤感的情绪。3月4日,新总统亚当斯在临时首都费城宣誓就职。仪式结束后,华盛顿离开了办公室。当他来到大街上,向欢送他的人群致意时,人们争先恐后簇拥在他的周围,希望最后再看看这位领袖。华盛顿头上的银发在风中飘动,眼里噙着泪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不停地挥动着双手,用手势表达他的感谢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