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27

第27章 人而不仁,礼乐何用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呢?做人,没有仁爱之心,音乐对他有什么用呢?”“故事”

人中君子

孔子在编写《诗经》、《春秋》的那年秋天,一天,他和子夏到村外散步,见一猎人在田里搜寻猎物。此时天气渐冷,田野里一片空旷,猎人没有找到猎物,忽然发现地头上有株大树,树上栖着许多乌鸦。猎人张弓射箭,就听“叭”的一声,一只乌鸦应声落地。子夏连连赞道:“好箭法!”

孔子抬头见树上的群鸦惊飞半空,“呀呀”乱叫,辗转盘旋,不肯远去。

猎人喜滋滋地提起死鸦就走。不料,半空的群鸦围追着猎人边飞边叫。猎人怎么驱赶都无济于事,只好无奈地扔了死鸦,仰天怒骂道:“真晦气!”然后背上弓箭,扬长而去。

半空中的乌鸦见猎人走远了,便纷纷落地,围着死鸦不停地哀鸣,其声悲凄,好似吊丧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这时,有位农夫走来,又惊飞了群鸦。

农夫见了死鸦,就地挖了个坑把死鸦埋了。空中的乌鸦又呜叫着盘旋一阵,然后向远方飞去。

孔子目睹此景,不由地深深叹了口气。

子夏不解:“老师为何兴叹呢?”

孔子道:“我因有感于乌鸦!乌鸦是禽类中最仁慈的一种,它好比人中君子啊!无故被人猎杀,所以兴叹!”

子夏又问:“老师怎么知道乌鸦是禽类中最仁慈的呢?”

孔子道:“乌鸦有反哺之心,故称为慈。你不见刚才猎人射死一鸦,群鸦追逐猎人,待猎人扔掉死鸦后,它们又围住死鸦哀鸣,直到农夫埋了死鸦,它们才飞走。这种不忍同类死亡和暴露于野的心思,是多么真切呀。如今天下大乱,人类相互争夺残杀,竟不如一群乌鸦有仁者之心啊!”

孔子说完,心中更加沮丧,子夏连忙搀扶着孔子回到书院。

最后一堂课

一位老师和他的一群学生十年间游历了很多的国家,拜访了无数的学者,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

进城之前,老师在郊外的一片草地坐了下来,对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

学生们围着老师坐了下来,老师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老师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学生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老师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十分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老师,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学生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学生,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学生都讲完了,老师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学生们都来了,他们按照各自的方法没能除去杂草。原来相聚的地方却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学生们围着谷子地坐下,等待老师的到来。然而,老师没有出现。

几年后,老师去世了,学生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