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11

第11章 众恶之,必察焉

“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对于一个人,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认真考察一下再表示自己的态度;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认真考察一下再表示自己的态度。”

“故事”

用金试颜回

颜回家贫,在孔门弟子中是最出名的。颜回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污辱他。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心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镇纸)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的。虽然大家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这样,同学们更怀疑是他偷的。

一天放学后,同学们都到孔子面前说颜回偷了同学的铜方圈,开始孔子不信,可告状的一多,孔子生气了,没想到自己门下竟会出现小偷,决定把颜回赶出学堂。可转念一想,颜回偷方圈又没人亲手抓住,假如不是他,不是白白冤枉了一个好孩子吗!孔子想了想,就拿出一锭金子写了几个字,说:“那就试试他吧。”

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他一脚踏进教室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颜回低头忽见脚下有一个白纸包。打开一看是一锭闪闪发光的金元宝,纸包上写道:“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笑了笑,取出笔也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在原处,然后走到自己座位上,取出经书放声诵读起来。

过了一会儿,有人趁颜回不注意,把那纸包拿给了孔子。孔子打开一看,纸包上又多了一行字:

天赐颜回一锭金,

外财不发命穷人。

孔子看了默不作声,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们也都低下了头。

后来,丢失的铜方圈找到了。那个同学找颜回道歉,颜回只是一笑而已。

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了。颜回也不负师望,不仅学问大进,而且品德修养也居孔门弟子之首,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的头一名。

大师的悲哀

1929年的一天,徐悲鸿(现代画家,1895~1953年)应几位朋友之邀,去参观在京举办的一个中国画展览。

宽敞的大厅里,一幅幅装裱精致的画令人眼花缭乱。徐悲鸿看了一会儿,感到很不痛快。由于不少作画者墨守成规,闭门造车,致使画面死板,毫无新意。他正思忖着,忽然一幅挂在角落里的画引起了徐悲鸿的注意。他仔细端详品味着画面上那几对虾,只见它们体若透明,摇须摆尾,生动逼真,笔法娴熟。这位曾经观赏过世界许多艺术珍品的画坛巨星,以他那善识人才的慧眼,发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想到这里,徐悲鸿暗自点了点头,随即叹了一口气。

“徐先生,这齐白石是个60岁的老头,听说他以前是个木匠,画得是不是不怎么样?”

“不,我是为这个怀才不遇的人感到惋惜,真没想到在这角落里还藏着一位杰出的国画大师啊!”

“哈哈,您真会开玩笑,把一个性格怪僻、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当大师!”

徐先生的脸色严肃起来:“我不是在开玩笑,我不仅要去拜访他,而且还要聘请他当教授,这样的人才不重用,实在可惜。”

“什么,请齐白石当教授?”友人望着离去的徐先生感到不可思议。

徐先生拜访齐白石回来,兴奋地对人说:“齐白石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我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他。”

几天后,徐先生果真聘请齐白石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徐悲鸿任该院院长)教授,他并亲自乘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一年后,由徐悲鸿亲自编集作序的《齐白石画集》问世了。它似一阵春雷,震撼着当时的中国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