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失眠抑郁病配餐宜忌
10822600000015

第15章 这些是不是失眠症

失眠是患者自己感觉到的症状,但这些感觉往往有不少认知上的误区,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是认为每天睡眠时间低于6~7小时即是失眠。众所周知,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学龄儿童需10~12小时,青少年需8~9小时,成年人需7~8小时,而老年人只需要6~7小时就够了。而且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量,个体差异也很大。有的人把一昼夜的一半时间用于睡觉;也有的人,每昼夜只需睡3~4小时就足够了。甚至有极个别人,每昼夜睡眠时间不到1小时,仍能生龙活虎,并没有不适感。衡量正常睡眠的时间,要以本人平时的睡眠习惯作为衡量标准。一个平均每夜睡眠9小时的人,如果只睡6小时就会产生失眠感觉;反之,一个平常习惯于每晚只睡5小时的人,只要他(她)本人感觉到自己睡够了,疲劳恢复了,那就是正常的睡眠,绝不能因为少于大多数人的平均睡眠时间而称之为失眠。

(2)把正常范围内的变动当作失眠。例如,老年人与年轻时相比,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深度变浅,夜间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加,早晨也醒得较早,这是正常的。又如,平时睡眠时间一贯较少的人,有时可因夜间过多时间醒在床上而自感失眠。外界环境因素和精神刺激引起的暂时失眠,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在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正常,这也不能算作失眠。又如,乘飞机长途旅行的时差改变或突然改上夜班所导致的失眠。精神负担过重,如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在重大问题作出抉择时,往往夜不能眠,但一旦解除精神负担,不久便可恢复正常睡眠。还有,睡眠环境极差,如蚊虫叮咬、光线过强、噪音过大等,均可干扰睡眠,而当上述情况改善后,便可恢复正常的睡眠。

(3)自我感觉上的错误。如好多人把疲乏无力认为是失眠。少数人在睡眠过程中心理活动较多,实际上睡得很好,但是总是觉得经常醒在床上。而当患者了解了有关睡眠和失眠的知识后,打消了思想顾虑,不用药物治疗就恢复了正常。疑病者也常把睡眠作为关注的焦点,认定自己患了失眠症。

对那些由于失眠认知上的误区而产生的假性失眠患者,主要是普及睡眠知识,一旦认识到自己睡眠正常,往往主观症状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