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种风景的老人
10820400000044

第44章 麻六嫂

元城北街的黄老六去关东做生意,兵荒马乱的没有挣到钱,却领回一个俊俏的小媳妇。

小媳妇是满人,瘦高个,面似银盘,有几个浅白麻子,人们便称她麻六嫂。麻六嫂通文墨,说话满面带笑滴水不漏,办起事来也是极有板眼。麻六嫂叉开腿,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家里却收拾得有条有理,出门来穿衣打扮干净利落,不像其他带孩子女人那般邋遢。

倒是显得黄老六有些窝囊了。

文革那一年批斗黄老六,黄老六吓得屙了一裤子。麻六嫂从堂屋里走出来,一边用手归拢着双鬓凌乱的头发,一边对造反派吼了一嗓子,我替俺孩子爹去挨斗。

1979年,三儿子在越南战场牺牲的消息传来,黄老六的病加重,一紧张就蹬腿了。政府来慰问,领导握着麻六嫂的手说,大娘,你好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麻六嫂站在黄老六的遗像前苦笑笑,摇着头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成千上万的都死了,都是爹娘生养的汉子,都是毛头小伙子啊。

葬了黄老六,送走县上的领导,麻六嫂没掉一滴泪。村里人都说这关外娘们的心咋恁硬?

深夜,一声尖锐的号啕,刀子一样,似乎要把黑夜划破。邻居们心里一紧,屏息听了,知道是麻六嫂,纷纷披上衣服,踩着月光过去劝她,却怎么也推不开门。有人扒着门缝看,哭声已经停止了,院子里有一点星火明灭,是麻六嫂坐在大青石上抽烟。

再后来,麻六嫂抽烟不背人了,一根从娘家带来的大烟枪形影不离。在街上走,有时候把大烟枪横跨在肩上,有时候噙住玉石烟嘴吸几口,轻轻咳嗽,盈盈的笑,一副慈祥的样子。

有一年大旱,禾苗打了蔫,可是田里只有一口井,人们争抢着浇地,几乎要打破脑袋了。开会研究浇地的事情,会场上乱成了一锅粥。麻六嫂三个儿子依仗着人多势众,占了上风。这时候,麻六嫂来了,挥着大烟枪冲三个儿子呵斥:都给我回去。

儿子们说,娘啊,咱那几亩玉米苗儿要旱死了。

麻六嫂说,乡里乡亲的,谁不指望着田里吃饭?咱不和人家争,咱最后一个浇。

那一年,麻六嫂田里一片枯黄,没收到粮食。过年时,麻六嫂开门,却发现门口放着一兜一兜的馒头、小米。麻六嫂忙不迭地让儿子挨家挨户送回去。麻六嫂手里提着大烟枪,站在自家的屋顶上喊话说,婶子大娘啊,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我老婆子还有一双手,这粮食我不能收啊,谢谢你们了。

乡亲们都说麻六嫂比男人还男人。

一般人家的婆媳关系紧张,婆婆人前说媳妇,媳妇背后骂婆婆。而麻六嫂和三个儿媳妇相处得和和睦睦,媳妇们拿她当亲娘,婆媳之间没有红过脸。麻六嫂走在大街上总是笑吟吟的,吐一口烟就开始向人们说起每个儿媳妇的好处。俺这三个儿媳妇啊,赛过亲闺女呢,你瞧,我这衬衣,大儿媳妇给买的,这手镯子,二儿媳妇买的,今儿一大早,四儿媳妇给冲了一碗鸡蛋茶端到屋里。

元城北街从南头到北头,谁家不羡慕麻六嫂?谁家有了婆媳吵骂、弟兄斗殴,都是来找她出面调和。三胜两口子打架,三胜媳妇丢下孩子回了娘家,说是一辈子也不回来了。三胜找了几拨人去说好话,媳妇也不听。孩子在家日夜嚎叫,三胜就来找麻六嫂。麻六嫂叹一口气,提上大烟枪出发了。

午后,三胜媳妇夹着小包袱跟在麻六嫂身后回来了。麻六嫂一边让三胜媳妇给孩子喂奶,一边用大烟枪在三胜脊背上磕打一下说,以后再给你媳妇气受,我跟你没完。说着话,冲三胜丢一个眼神就走了。

麻六嫂的孙子有出息,部队转业,在市里安了家,年轻貌美的孙媳妇要奶奶到城里住几天。麻六嫂拗不过,被孙媳妇推进了车里。

这一住就是半年。麻六嫂急着要回家,可是一进家门正好赶上大儿媳和二儿媳为了鸡毛蒜皮一件小事在院子里吵架,招来很多人围观。

麻六嫂觉着丢了面子,摔了大烟枪,以后就很少说话,一病不起了。

三个儿媳妇轮流守候在她身边。夜深人静时,麻六嫂睁开眼睛,像是一下子康复了,把三个儿媳妇全叫到身边,一一拉着儿媳妇的手说,人活一口气,受点委屈谁见了?可不能在人前丢了面子。一家人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锅的?人的心啊,长短不齐,像草一样,乱蓬蓬的,松散,离不了一根揽草的绳。

第二天早上,麻六嫂的身子变得冰凉了,儿媳妇们哭得比死了亲娘还要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