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城堡,仅按照中文字面拆分开来,便可以将其理解为城及城中堡垒。在古代欧洲,古罗马、希腊,就筑有很多城堡。那时的城堡是万千奴隶们建筑的固若金汤的小型城邦。史传最著名的城堡就是雅典南中心的卫城和迈锡尼城堡。雅典卫城建于一座高于平地七八十米的山顶上;原本是御敌的城堡,后在才在城堡中建筑了大大小小的神庙,随着山势高低错落,蔚为壮丽;迈锡尼城堡则是建在希腊半岛南部的高峰上的一座城堡,里面也同样有着神庙、宫殿等。著名的狮子门就是它的城门之一。设计师针对当时战斗员冲锋均以左手执盾,分手持矛,即左侧身体部位有眉护,右侧裸露无掩蔽,就将城墙设计在门的两突出。使正门前筑成为一个狭长的过道;左墙倚山而立,右墙高耸处设弓箭手,专射来敌裸露的右体。这些都被中世纪城堡的建筑者吸收到了日后兴建的欧洲城堡的城门上。到了中世纪,城堡就是贵族专门为宗族和家族聚居而建造的,除此以外还是他们的军事以及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周围平民聚居而逐渐形成的市镇大多不包含在城堡之中。
在欧洲各种语言中的关于城堡的单词所特指的城堡,都代表着他们的历史中最辉煌的城堡:法文中Ch?teau特指文艺复兴以后的城堡,这些城堡无论外观还是内部都极尽奢华;而西班牙独有的Alca-zaba—城堡、碉堡,因为建造在摩尔式的城镇壁垒之内且带有强烈的阿拉伯民族特色而得名;而英文的Castle以及意大利语的Castello则都是从拉丁文的Castlum演变来的,Castlum是从原意为营地的古拉丁文Castrum演变而来。即便到了今天,在欧洲的许多地方还可以看到这些建筑对历史的影响,如现在在法国南部等地,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以Castel开头的小镇,如Castellane(法国南部蔚蓝海岸与阿尔卑斯山附近的一座古镇)、Castelnaudar(法国西南卡尔卡松市附近的一座古镇)……
欧洲中世纪的领主们,都热衷于建筑城堡。他们为维护既得利益,不惜消耗大量人力和财力建设城堡以保卫自己的世袭领地,他们不停地相互攀比、倾轧,处处夸耀着自己的伟岸,城堡中的一砖一石,都渗透着男性荷尔蒙。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封闭的农牧社会这的确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创举,城堡的设计更开创了一种独有的建筑美学原则,体现了欧洲先民们的才智。今天人们把现存的古城堡誉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因为它们已经不完全是历史见证,而是代表着这片土地上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流和载体。
欧洲城堡的发展
从公元9世纪开始,地方上的强权势力就开始以城堡为据点占据欧洲各个地区。这些早期的城堡设计和建造大多简单得弱不禁风,但慢慢发展为坚固的石材建筑。它们多属于国王或国王的臣属,以及地方上的贵族,城堡的作用多是协助他们对领地的控制。最重要的是那时的欧洲地区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为了满足生存、强大的愿望,贵族和领主最初争先在自己的领地上为宗族聚居建造城堡。欧洲城堡的发展是经过了悬系在生死之间的惊悸而来的,远不如今天我们在欧洲的山峰和高地,惊见依托山地制高点兴建的军事城堡,邂逅褪去戎装摇身一变成为仿若漂浮在水面的梦幻豪宅那么轻松。
土木城堡 城堡发展的第一阶段,早期的城堡为木制结构,那时造一间房子大概需要砍伐12棵橡树,但是要造一座小城堡,则要砍掉8 000棵左右。这样的城堡多建造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不容易靠近,此时的城堡结构简单,由城堡中央的主堡以及木制的城墙和防御塔楼构成。城堡外形远远不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城堡外形庞大、精美,它们甚至只能称为以围子环绕的防御堡垒。若无山峰可据,则多以人工筑起高高的土丘;或者干脆将建造地点选在易守难攻的河岸边。木制的箭塔,或者称为主堡以3层者居多,第一层一般深居地下,用于储备生活最基本的物资,倘若日后需要退居城堡防守,那么这些物资就如同生命一样的珍贵;第二、三层在地面以上,是警戒以及城堡主生活的地方。主堡是城堡中最重要的建筑,因此主堡的入口一般位于距离地面很高的第二层,需要借助木梯方能进入,易守难攻。一片空地之外的,则是城堡的木制城墙,是防护谷仓、家畜围栏和士兵居住点的重要防御系统。公元9—11世纪左右,欧洲各地的城堡均为这一类型的城堡。
石制城堡 这是城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11世纪左右,建设在土堤上面的木制箭塔,开始逐渐改由大块的石头建造,这种防御工事被称为空壳要塞,日后逐渐发展成为方形石制箭塔和要塞。在要塞以外,则是石墙,石墙是这种城堡防御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石墙包围着旧的板筑和要塞,在石墙外另有壕沟,或护城河环绕。城堡的入口不再依靠简单的城门防守,人们已经开始依靠吊桥和闸门来自我防护。石头代替泥土和木材来建筑城堡,这种材料的选用使得城堡的坚固程度大大提高。最著名的基本要塞型城堡,是由征服者威廉所建造的伦敦塔。虽然经过了后来的国王对城堡的扩建和改造,但是今天仍然可以经过了加固的城堡,其安全程度得到了更多的信任,于看出它最初建造的方形要塞。是人们开始把许多重要的公共建筑,搬到城堡中主堡的周围。中世纪欧洲充满宗教文化浓郁的馨香,神殿、寺塔,以及后期出现的教堂。当时的欧洲建筑艺术深受宗教神话影响和熏陶,城堡主和建筑者都崇拜宗教文化。他们心目中的神是人的精粹和升华,所以那些神像也更为威武、高大、完美,成为人格化的神。所以他们在城堡内大量修建神庙,并且供奉塑像,日后也就成为城堡建筑的又一特色了,甚至影响了日后市镇中公共建筑的类型和布局。也正是从11世纪初开始法国、英等地的城堡数量开始不断增加。
石制城堡的第二阶段 在十字军东征之初。起初十字军东征,尽管战斗力强,装备好,但却总在他们看来弱小的对手面前屡战不克。后来他们才发觉对方所筑的城堡防御功能比欧洲原有的城堡设计要复杂、精细得多了。那些城堡中高高的围墙、瓮城、护城河和圆形碉堡等等启发了欧洲的世俗和贵族领主,新的防御技术和攻城工程师使欧洲城堡的设计得到改进。城堡开始逐渐发展称为同心样式。并且开始建筑两堵甚至更多的环形城墙。而最初为方形的箭塔则被改造成为圆形,以减少原有的边角容易受到夹击的危险,从而使整个箭塔更具有抵抗力。而在城墙和箭塔的顶端则开始建造更多垛口以及堞眼,以便加设更多的卫兵和武器,从而提高向下攻击的能力。后来在城镇外,甚至贵族的住宅外也普遍地建造起圆形碉堡,开挖护城河。更加坚固的城堡主堡此时成为城堡主主要的生活场所。第一层是地窖和粮仓,有存放酒类的大酒桶和酒缸,有大的储柜及其他东西。第二层是起居室、大厅以及宴会厅。大厅是城堡的中心,是主人夫妇的社交场所。一般大厅的面积都很大。厅中的墙壁上往往有绘画及挂毯之类的装饰物,绘画多是该城堡的历代主人的画像以及他们业绩的描绘和宗教绘画,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基督的受难与复活,圣徒制造奇迹。
此后的时期内,城堡的建造成就了许多行业,成群结伴的城堡建造者会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工作,出名的石匠受到热烈的需求,工人们则有干不完的开凿、搬运、起吊、发掘和分裂石头的工作。城堡的建造时间,可以不到一年便能完成,也可能耗上二十年的时间。领主希望雇用工匠来建造城堡,城镇也急需熟练的工人来建造大教堂。而建造城堡需要的许多工具也在建造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诸如松鼠绞轮、手推车、臼研机等工具都在此大行其道复杂的石制城堡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高高的城墙、高大的塔楼、城门以及供人们出入的吊桥,加上深约3米、宽近10米的壕沟,构成了城堡更加雄壮庞大的外观。为图荣华的百世继承,城堡主们据险守卫,高筑城堡;并在城堡里建造了宫殿、住室、塔楼钟楼、神庙等公共建筑,在这些主体建筑周边,还有其他建筑配套,如战士住室、训练场、监狱、仓库、酒窖、作坊和水井,可以说凡是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四通八达的小道曲折萦回,层次接连。随着火炮的威力提升,人们也开始改变城堡的设计,以往高危险陡的城墙被低矮倾斜的城墙所代替,石墙内部则以碎石和燧石来填充,这些碎石和燧石由臼研机来混合,建成的城墙宽度一般由2—7米不等。此时是军事城堡发展的高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骤降的低谷,甚至灭亡。11世纪时,征服者威廉宣称拥有英国所有的城堡,并从贵族的手上把它们收回。13世纪,城堡的建造或强化必须得到国王的同意。到了15世纪中期,由于王权的扩张,城堡开始衰落,许多地方开始废除城堡,以便使它们不能作为叛乱者的依靠。在英国甚至掀起了摧毁城堡的运动,许多曾经风光一时的城堡很快都成为了一堆堆悲怆的废墟。
花园城堡 文艺复兴后,整个世界开始平和下来,战争减少,财富的生产从农村转到城市,防御设施强化的城镇反而变得更为重要。此时,大部分城堡被废置,有少部分仍然为贵族所保留,其它则沦为废墟,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而被贵族掌握的城堡开始从外到内大加改造,但是此时建筑的目的已经不再处处以战略目的为主,而是使它们脱胎换骨适合贵族们奢靡的生活。只有在战争纷繁的特殊时期,人们生存的必需品才被放在主堡中,现在这些都被清除出主堡。墙壁上透光的缝隙被拓宽成为高大明亮的玻璃窗,阴冷昏暗的城堡如今变得通透明亮,各种优雅的建筑元素都被运用到城堡的改建中,哥特式建筑俊朗的线条,巴洛克式雍容的装饰;绘画、织锦、壁画、雕塑等能够凸显主人品位的豪华装饰更是不能少……所有这些都要聘请那些时代,名噪一方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和艺术家来设计完成。除了城堡中各个建筑内部,建筑外的空地也不能被遗忘。随着园艺的发展,城堡中的空地上英式园林、意式园林与法式园林竞相登场,时而讲求对称,时而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经过这一时代改建的城堡,展现了城堡空前雍容、华贵、优雅的一面。
欧洲城堡的分类
城堡经历的时代跨度大,起初作为军事建筑,在中世纪战争纷扰的年代,城堡的损毁与修建十分频繁,随着武器以及攻城器械的升级,城堡几乎以同样的速率升级换代,所以很少有哪座城堡能够保持某种始终如一的建造样式。如果一定要对城堡的类型细化,那么根据城堡主要建造以及存在的年代以及所受文明的影响,有几类城堡倒颇具特色,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也可算得上在城堡家族中自成一系。
十字军城堡 主要在十字军东征期间修建,那时十字军每占领一个地方便很快地修建起一座城堡以巩固他们的战绩,这便形成了特有的十字军城堡。因为是纯以军事目的建造的城堡,所以这样的城堡大多在地势险要的高山上,十分注重攻击及防御系统的修建。
花园城堡 这类城堡的建造或最终成型的时期多在文艺复兴及以后,其在园林史上的价值不亚于在城堡研究领域的价值。现在这些城堡更成为旅游的热点,它们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中部及意大利地区。
摩尔城堡 中世纪的西班牙是个穆斯林国家。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城堡内外体现了浓厚的穆斯林文化气息,这类城堡守望塔顶也大多是圆形的。
另外在西班牙也有一些富含哥特式建筑元素的城堡,这些城堡多是借口铲除异教徒对西班牙发动侵略战争时期占领西班牙贵族的城堡改造而成的,糅合了哥特建筑和阿拉伯建筑的特点。
欧洲城堡的分布
德国城堡所代表着德式的冷酷,英国城堡代表着其皇家的权力,法国城堡代表法国浪漫优雅,西班牙城堡代表了这个民族崇尚自由的个性……每一个国家的城堡都如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文化与历史背景而带有鲜明的个性。
英国大不列颠岛 中世纪大不列颠岛上争战不断,城堡成为战争中最不可或缺的建筑。苏格兰、威尔士与英格兰之间的战事因合并与叛变时起时落,城堡在这一特殊时期成为皇室及贵族们的定心丸。这些城堡多建筑在高大的岩石之上,或者为水所绕,以形成难以逾越的防御。在敌人的眼中城堡也成为首先征服的焦点,到战争结束,为了打击被征服者的信心,许多城堡又被纷纷摧毁。从1066年后不久,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威尔士,开始建造土木防御工事,后来又以石造城堡取而代之,威尔士的领主与侵略势力的建筑计划也迅速提上日程。城堡的建筑热潮于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达到巅峰。现在在威尔士的诸多偏僻地区,人们仍然习惯将古代要塞作为核心划分某些历史文化区域。
在爱德华一世当政期间,他通过发动大规模的征服战和政治斡旋得到了以前独立的威尔士。伦敦开始控制威尔士,英国法律也被引入,威尔士的军队被编入英国军队,爱德华更通过将自己的儿子封为威尔士亲王来巩固他的征服成果。更重要是爱德华一世在当时的英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城堡,这些城堡成了军事、经济和社会征服的标志。据史料估计,英格兰在1154年有城堡250座,每座可控制30—40个教区。苏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些有幸被保留下来的城堡大多经过后世的修建,因此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适宜居住的豪宅,其中以哥特风格及新古典主义风格突出的城堡居多。而且英国现在仍然保留着贵族封号,所以和西欧许多国家不同,英国的许多城堡中还居住着王室成员和一些贵族。
德国莱茵河地区 德国一直被誉为城堡之国,现存的城堡及城堡遗址就有2万多座,其建筑样式大多为罗曼样式与哥特样式。而在被德国人奉为德意志之父的莱茵河两岸更密布着更多这样的城堡,它们主要分散于长达700公里的莱茵河两岸;河岸均是悬崖峭壁,山峰层叠,奔腾的莱茵河蜿蜒其间,几乎每一座山峰之上都矗立着一座城堡。其中城堡相对最集中的就是美因兹到科隆地区,尤其是从宾根到科布伦茨不到100公里的河段内不仅著名的城堡密集,而且自然风光也极美,是德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城堡带。德国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多的城堡,主要是因为德国历史上割据现象严重,在17世纪上半叶,“三十年战争”之后,德国曾经割据成为300多个诸侯邦。作为统治者的防御工事和军事实力象征的城堡的大规模兴建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军事城堡的规模,通常属中小型,和那些保留爵位制的君主制国家不同,德国的许多贵族虽然仍然保留着姓氏,但是大多无力承担修复城堡的经济实力,因此德国许多城堡都已经废弃,其他的城堡也少有人居住,多被改造成为旅馆、博物馆等。13世纪时古代德国地区,修建城堡的风潮达到顶峰。
法国卢瓦尔河流域 卢瓦尔河流域的城堡浸透了法国历史上最多的爱恨情仇。中世纪的法国是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此时法国城堡都是各地领主建造的以防御为主的建筑。卢瓦尔河两岸的大多数城堡都是法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几大贵族安茹家族、卡佩家族、瓦洛家族和波旁家族恩恩怨怨的结晶。但是自从贞德把英国人从法国赶走之后,所有的法国城堡似乎都失去了那种阳刚之气。到了十五六世纪,随着政局的稳定,军事城堡渐渐荒废、消亡,但仍然有一部分曾经“素面朝天”的军事城堡都被改造得富丽堂皇。因为地域、贸易和文化交流,法国人更从意大利人那里学会了意大利人称为villa的庄园的建造方法。于是曾经的射击孔成了高大的落地窗,警戒塔由高大的壁炉烟囱取代,吊桥和闸门则因精美的铁艺大门退役,护城河要么成了摇画舫的地方;要么干脆填平在上面建造各色的花园。被改造成了王宫贵族藏娇、享乐的地方。不过也正是因此,卢瓦尔河流域的各色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浓郁城堡迎来了它们最风光的时代。法国大革命后,昔日的贵族全部销声匿迹,这些城堡却留住了贵族带不走的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