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欧洲古堡游
10812700000017

第17章 欧洲最完美的中世纪城堡卡尔卡松城堡

城堡简介

卡尔卡松城堡居于奥德河(A u d e)河畔陡峭的岸边,可从城墙俯瞰卡尔卡松市的下城区(Basse Ville)。这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欧洲城堡,罗曼风格的防御塔楼红色的圆锥形尖顶,非常引人注目。城堡所在的卡尔卡松市处于大西洋、地中海,扼伊比利亚半岛于欧洲其他地区的要道上,是西哥特人、萨拉森人和查理曼大帝争夺的焦点。罗马人在公元前2世纪便将这里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中世纪这里更成为军事冲突多发的地区。那时,卡尔卡松市作为地中海的一个小公国的都城,特别是在12世纪,这座城镇是特朗卡维尔家族(les Trencavels)的领地。也正是这个家族最早修建了卡尔卡松城堡。因为考虑到了边境的防备问题,所以城堡的主人不断增兵修堡,现在内城街道交错,房屋林立都是那一时代的积累。除了在军事方面的部署,城堡的主人更是对城堡周边的经济文化悉心经营,特别是最后一任城堡主人的母亲是一位文学艺术爱好者,她把当时许多颇负盛名的诗人都聚集于此,鼓励他们创作,对当时地中海文明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这一时代也是卡尔卡松城堡最兴盛的时代。

13世纪西蒙-蒙特福德(Simon de Montfort)占领了卡尔卡松城。此后,他以城堡为据点并准备长期居留,其间竟以武力疯狂镇压城内的居民,聚敛财物,最终引起了卡尔卡松人的反抗,于是当时的国王路易九世不得不在城堡下修建了新的城区,将愤怒的市民迁到那里。13世纪末期城堡被特别加固,作为法国当时抵御西班牙回教徒侵犯的最重要的要塞。到了1659年法国吞并了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区的部分土地,并且重新划定了法国国界,签订了《比利牛斯山条约》,卡尔卡松城堡的防御的作用因此而被削弱,重要性不如以往,城堡渐渐荒废了。19世纪,当大多数人认为该拆除这座庞然大物的时候,建筑史学家厄热讷伯爵(Eugene Violet-le-Duc)看到了城堡在建筑上的重大意义,开始对城堡进行了修复。

城堡外部拥有双层城墙易于防守,也是古代士兵操练比武的地方,或者储存物品,在欧洲城堡建筑中也极少见,今天看来仍然壮观,但在中世纪不知令多少攻城士兵断送了性命。城墙上有着许多塔楼和堞眼,使得卡尔卡松城堡与人们心目中完美的中世纪城堡更加接近了。城堡中有两座建筑最能代表中世纪城堡的风格,一座是圣纳泽尔大教堂(C a-thedral of St。Nazaire),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收藏着著名的围城石,上面雕刻着1209年铲除异教徒军队围攻城堡的情景。而另外一座建筑就是整个卡尔卡松城堡的核心—伯爵堡。它的历史则可以上溯到高卢-罗马时代,与城堡的内城墙是同一时期兴建的,城堡中重要的建筑,城堡外有护城河,5座罗曼式的尖顶塔楼十分抢眼,而城墙上还保留着模仿兴建之初的防御用木长廊,高大坚实的城门两旁的防御塔楼及密道也保留着可以向敌军投掷武器,倾倒滚油的长廊。

碑铭博物馆是后来特别设立的,博物馆中收藏着自罗马时代到中世纪的各种文物,包括陶器、壁画、建筑遗迹、以及中世纪武器等。卡尔卡松城堡中被城墙所包围的地域已经成为卡尔卡松市的内城区。特别是在1997年城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后,这座中世纪保留下来的最大的城堡,更受到卡尔卡松市的重点维护。城墙以内的建筑不得随意改动,因此今天仍然基本保持着中世纪的城镇风貌。走进罗曼式的拱形城门,从木制吊桥跨越护城河方可进入内城。依照中世纪风格修建的石块路高低起伏,仅有四五米宽,低层的房屋沿街而筑,带着中世纪神秘古朴的气息。现在在城堡中还可以在许多地方看到盾和剑组成的城徽,它们似乎在诉说着经受过血与火洗礼的卡尔卡松城堡的荣耀。站在城堡前的空地上仿佛看到中世纪骑士在城堡中操练,比武时武器叮当作响,攻城士兵的呐喊也时隐时现。

周边漫游

卡尔卡松镇 虽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但是卡尔卡松镇并不像欧洲其他旅游地一样游人如织,如今城堡里面仍然有大约1 000人居住,内城和外城都没有突兀的现代味十足的旅馆、纪念品商店,只有中世纪的建筑和城堡外大片大片的美丽葡萄庄园,仍然保持着它天堂般的安宁。到了夏季在城堡两层城墙间凹进的空地上,当地人还会演出当年罗马人占据城堡以及其他时代的城堡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