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父兄基业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临死时,令长弟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嘱托张昭等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去世后,年仅十九岁的孙权统领了他的旧部,执掌了大权。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然后,令人将孙权的丧服脱去,换上官服,扶上马,让他巡视各军。曹操则根据张绣的劝告,集中力量去征服河北,对孙权采取怀柔政策,维持原有的同盟,表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当然,孙权所统治的不止会稽一郡,所以他以江南三角洲的中心吴郡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为大本营,常年屯驻在那里。
孙策死亡的噩耗传出,周瑜立即率兵奔丧,留在吴中镇守,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吕范、程普也率军奔丧,留在吴中,与吴郡太守朱治一道助张昭辅佐孙权。由会稽功曹出为富春长的虞翻得知孙策去世,对诸长吏说:“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遂留在原地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仿之,咸以安宁。孙策的堂兄、孙静的长子定武中郎将孙禺,原屯驻于乌程。
孙权率军来到会稽郡城外,虞翻组织民众登城而守,并派人告谕孙禺:“讨逆明府,不竞天年。今摄事统业,宜在孝廉,翻已与一郡吏士婴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为孝廉除害,惟执事图之。”孙禺遂退回原防。这表明,父兄余烈尚存,危难之际忠心保江东大有人在。
当然,孙权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明显的。他虽拥有扬州绝大多数郡国,但深险之地犹未尽从,外边又到处都是跨州连郡的枭雄,时刻觊觎江东,就连属下的宾旅寄寓之士,亦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曹操在官渡表天子征华歆、王朗到许都,孙权不打算放人。华歆对孙权说:“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孙权不得已,放华歆赴许。王朗则从曲阿辗转江海,积年乃至许都。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打败袁绍后,进一步扩张势力,便写信给孙权,要求他送子弟做“质任”。孙权召集群臣共商对策,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决,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他说:“将军现在继承父兄的基业,拥有六郡的土地和人力,兵精粮足,将士听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民安康,有何必要去送人质呢?若送人质,定要受制于曹操,最好的待遇也不过是封侯,区区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哪能与割地称王相比呢?我建议不要急于送人质,从容地观察一下形势再说。”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当时也在场,她很赞赏周瑜的意见,并且让孙权把周瑜当做兄长。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没有向曹操送人质。
整训军队,择贤任能
孙坚以军功闻达于世,孙策以武力开基,因而江东多精兵良将。孙权继承父兄余烈,时天下仍旧大乱,他自然要多有征伐,以此树立威信。
孙权继命后的第一件事是整顿军队。他要通过视察,把统兵官年龄小、无力带兵的部队合并给有能力带兵的军官。除了重用原来孙策时的文武要员张昭、张纮、周瑜、吕范、董袭、程普、朱治、太史慈等人外,还“招延俊秀,聘求名士”。渡江南下的士人如鲁肃、诸葛瑾、步骘、严畯等都受到优待,委以重任。
孙策时的老臣,如董袭,董袭字元代,扬州会稽郡余姚县人,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会稽,董袭迎于高迁亭。孙策见而伟之,即署门下贼曹。从孙策平定山阴宿贼,身斩其渠帅黄龙罗、周勃,还拜别部司马,授兵一千人,旋迁扬武都尉。
孙权意识到招揽人才的重要,开始广招俊秀,聘求名士。孙权的姐夫(即孙策的妹夫)弘咨向孙权推荐诸葛瑾。诸葛瑾字子瑜,祖上原籍徐州琅琊郡诸野县(诸野之葛氏渐成诸葛氏),后世迁至阳都县,他本人少时游学京都,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等,遭母忧返回家乡,事继母恭谨,因避战乱带眷属来到江东。孙权以诸葛瑾为长史。步骘也在此时入孙权幕府,任主记。步骘字子山,徐州下邳国淮阴县人,单身避乱江东,种瓜自给,夜诵经传,刻苦自学,得以成才。诸葛瑾、步骘后来都成为吴国的重臣,诸葛瑾位至大将军,步骘成为丞相。
武将如从荆州投奔过来的甘宁,经过周瑜、吕蒙推荐,孙权甚为器重,待之如同旧臣。吕蒙字子明,荆州汝南郡富陂县人。其姐夫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吕蒙就在邓当手下当兵。邓当死后,张昭向孙策推荐由吕蒙接替,拜别部司马。对年轻能干的吴人陆逊,也招到幕府任职,“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经过亲自考察和谈话,孙权还赏识了吴县县丞广陵人吕岱,逐渐予以重用。
这时孙权虽尚稚嫩,但一些英雄气质已显露出来。孙策在世时,曾使吕范主财计。孙权有所私求,向吕范索取,吕范一向把自己的命运维系于孙氏政权,所以办事认真,必先请示孙策,不敢专许,弄得孙权很不愉快。孙权出为阳羡长,想要用钱时,吴郡功曹周谷私下给予,然后做假账蒙混,使孙策不知,孙权高兴一时。如今孙权统事,认为吕范忠诚,因而厚见信任;以周谷能欺更簿书,不再任用。这样,六七年间,做到了“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从而使孙氏在江东的统治稳定下来。
扩张势力
孙权继父业,唯江东地区。而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很早就有百越与汉族人民共同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修筑了从咸阳直接通往会稽的驰道,并谪发内地罪人至江南,加强了南北联系和民族融合。汉武帝几次将东瓯、东越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
随着秦汉四百年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越人民之间的民族界限也越来越淡薄。许多沿江和平原地区的人民已基本消除了民族隔阂。孙氏在江东建立政权后,为了与强大的曹操等势力抗争,更加紧对广大山区汉越人民的镇抚。当孙策进入曲阿,驱逐刘繇时,已有军队数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说明孙策要彻底平定吴、会两郡,就必须令两郡山区越民纳入其统治之下。孙策死时,因“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吴郡各县县长甚至不敢离开县城给孙策送葬。
孙权统事之初,就“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建安八年(203年),孙权“使吕范平鄱阳,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山越反抗剧烈之县)令长”,分别镇压山越。另外,会稽南部都尉贺齐也平定了建安(今福建建瓯)、汉兴(今福建浦城)、南平(今福建南平市)的反抗,擒获山中名帅洪明等五人,出兵万人。以后仍不断对山越用兵,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毕竟从山民中榨取了一定数量的兵员和物资,从而增强了孙氏政权的力量。
除了山越以外,孙权也镇压了其他的反抗势力。如庐江太守李术,原为孙策所表用,孙策死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命李术送回叛者,术回答说:“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权进军攻李术,于皖城枭李术首级,徙其部属三万余人。建安九年(204年),孙权弟丹杨太守孙翊为郡都督妫览、郡丞戴员杀死,妫览欲逼娶孙翊妻徐氏。徐氏与孙翊亲信旧将孙高、傅婴共设谋杀妫览、戴员。孙权闻讯,从椒丘赶到丹杨,族诛览、员余党。
之后,孙权进一步扩张势力。其实,孙吴早就图谋攻取荆州,荆州居吴上游。江夏守将黄祖曾射杀孙坚,更成为孙氏讨伐的借口。建安八年(203年),孙权又攻黄祖,正胜利进军之际,“而山寇复动”,因之孙权不得不回军镇压山越。建安十二年(207年),权再次“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次年春,权第三次出击黄祖。祖水军横置两蒙冲,挟守沔口(即夏口),蒙冲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权前锋董袭、凌统各率敢死士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船,突入蒙冲内。
董袭用刀切断两绁,蒙冲乃漂流。权军遂得前进,吕蒙在前亲枭黄祖手下水军都督陈就之首。于是将士乘胜,水陆并进,遂屠其城,黄祖逃走,被追及斩首,掳获男女数万口。至此,江东实力迅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