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
10792300000164

第164章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法

1.辨证论治

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和学习困难,智力一般没有问题。中医理论认为本症属于“失聪”、“健忘”、“痰阻”等范畴。小儿特点是阳常有余,阴则不足,本性好动。若有先天不足,禀赋虚弱,后天失养,阴阳不调,极易造成脏腑功能失常。阴阳不调,易致心肾不交,神志失控;后天失养,脾失健运,可致脾肾不足,阴虚而阳盛。虽表现为心肝有余,实则心肾脾不足,易出现神不宁、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坚之症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儿童多动症是以虚证和里证为主,是虚为本,实为标,里为因,表为果的关系。

(1)肝肾阴虚型

主症:注意力涣散,五心烦热、自汗、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弦脉、目眩头晕或健忘。

辨证分析:本证主要为肝肾两脏的阴虚,肝主藏血,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血不足,血不养肝,故可见目眩头晕、注意力涣散等;肾主藏精,阴精虚弱不足以制阳,故见五心烦热、口咽发干、自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数。精血是互生的,精足则血旺,肝肾才得以相互滋养,故肝血不足或肾精亏损,均可导致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为主。

(2)心火旺盛型

主症: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舌边红、脉数等证。

辨证分析:心火盛,故心中烦热,心火扰神,则急躁失眠,心火上炎,可引起口渴、舌红、脉数等症状。

治法:清泻心火为主。

(3)痰湿内阻型

主症:多动多语、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涣散、胸闷憋气、恶心、呕吐、痰多等证。

辨证分析: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故有“纯阳”之称,又由于迅速生长发育,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加之后天调护不当,脾常不足,可影响脾的运化,使脾虚失运,水湿内留,时日长久,聚而成痰,上蒙清窍,神机不利,引起此证。此证多见于肥胖症儿童。

治法:健脾化痰为主。

(4)痰热内扰型

主症:心烦意乱、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哭笑无常、脾气暴躁、打人骂人、五心烦热、急躁、失眠等。

辨证分析:小儿素体较弱,阴常不足,易于生热,若后天调护不当,或久食肥甘厚味食品,易于引起以上诸证。

治法:清热化痰。

2.穴位疗法

通过对人体特定的穴位针刺或按揉等方法,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治理心肾、健脑宁神的目的。

针刺治疗:选用内关、太冲、大椎、曲池为主穴。注意力不集中配百会、四神聪、大陵;活动过多配安神、安眠、心俞;烦躁配神庭、膻中、照海,选穴以少而精为原则,采用快针、深针法,年龄大者可用电针。针刺后即用梅花针叩刺背部夹脊、膀胱经、督脉穴,以叩至皮肤潮红为度,隔天治疗,10次为1疗程。

穴位按揉:选百会、角孙、率谷、风府、神庭、天柱、心俞、肾俞、膻中、关元、合谷、神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每次按揉100次左右,最好能达到酸、麻、胀、沉或轻痛等得气感(有一种感觉也可),10天为1疗程,一般用5~10疗程。心火内盛者,取少府穴;痰火扰心者,取大椎、丰隆;肝火旺盛者,取太冲穴;心肾不交者,取太溪、少府穴。

捏背疗法:用食指与中指的指面自上而下直推大椎至长强穴(脊椎),每推50次。同时使用捏法,自下而上捏背,一般捏3遍,每捏3次再将皮提一下,即“三捏一提”法。捏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隔日1次,10次1疗程。

耳穴治疗:取心、肾、脑干、皮质下、神门,两耳交替,每次揉压1~2分钟,每天3~5次。或用耳穴埋豆法:以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或酸枣仁耳穴压丸,用胶布贴在耳穴上,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每日按压3次,每次0.5~1分钟,15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常用穴位有:兴奋点、脑干、皮质下、肾、心、肝、神门等。

3.推拿疗法

推拿指螺纹面,可以疏通经络、滋补心肾、清肝潜阳、益智宁神,方法简便易学,无痛苦,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家实施。

治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取小指末节、食指末节螺纹面分别由指根向指尖直推小指螺纹面,由指尖向指根直推食指螺纹面。

心气阴两虚,取拇指及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由拇指桡侧向掌根直推,顺时针方向旋推无名指螺纹面100~500次。

痰浊内阻,按摩中脘法5分钟,揉脐法5分钟,按揉足三里穴20次,以健运脾胃之气。按揉天突穴15次,直推膻中穴50次,以化痰顺气;配以开天门法(推攒竹)20次,以宁心安神。隔日1次,15次1疗程。

痰火扰心,取手掌面,以掌心为圆,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用拇指作顺时针弧形或环形推动,配以清心经,可清心泻火,健脾利湿。

4.饮食疗法

俗语有“民以食为天”、“药疗不如食疗”的说法,确实有不少疾病可以通过饮食的调节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食物中配以一定的中药进行食疗,效果更好。多动症儿童可以试着采用以下的食疗方案:

三七脑髓汤:每次用鲜猪脑或羊脑一具,三七粉3克,加少许食盐、葱、姜等调味品,隔水炖熟,当菜吃。

鱼鳞膏:将青鱼、草鱼或其他较大鳞片的鱼鳞洗净,用清水一饭碗,煮沸15~20分钟,去鱼鳞,冷却后即结成膏状。食用时可稍加酱油、麻油凉拌,亦可加糖,放入冰箱中片刻,作为冷饮,能补脑强身。

参蛋汤:太子参15克,红枣15枚,鸡蛋2个,置锅内加水同煮,蛋熟后取出剥去蛋壳,再加入同煮片刻,即可吃蛋喝汤,每天一次,久服可见效果。

猪肉莲子汤:瘦肉75克,莲子30克,百合30克,共放沙锅内加水煮汤,调味食用,每天一次,连服。

虾壳汤:虾壳15克,菖蒲9克,远志9克,每天一次,久服有效。

莲子汤:莲子肉20克,芡实15克,红枣12克,同煮酥,加少许白糖,作早餐或点心。

5.治疗多动症的常用中成药

治疗多动症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传统古方及现代研制新药两种。

用于多动症的传统古方有:①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孔圣枕中丹,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多动症;②柏子养心丸,适用于心气虚证多动症;③归脾丸,适用于心脾气虚证多动症;④礞石滚痰丸,适用于湿热内蕴、痰火扰心证多动症;⑤血府逐瘀丸、生化汤丸,适用于心肝肾失调证多动症。

现代研制的新药有:①静灵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多动症;②清脑益智合剂,适用于先天不足、精血亏虚证多动症;③康益糖浆,适用于阴阳不调、心肾不足证多动症;④益脑宁,适用于肝旺有余、心神失宁、脾运失调证多动症;⑤集神口服液,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型多动症;⑥调神口服液,适用于心肝肾功能失调证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