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商末周初那些事儿
10792200000004

第4章 祖甲明理,重修汤刑

舍弃王位的祖甲

武丁为了防止在他百年之后出现争位之乱,便很早立了太子,太子名叫孝己。孝己以孝闻名,《尸子》记载说:“孝己每天夜里都起来五次,看看父王和母后被子盖好没有,如果没有盖好,或者盖得薄了,他一定设法给他们盖好。还要看一看父王和母后枕头的高低,总之,他非常孝敬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休息好。”

武丁经常出征,可以说是个马上国王。平时许多朝政都交给孝己来处理。殷墟里发现有许多占卜、祭祀的甲骨文,都能证明太子孝己具有很大的权力,也有很高的威望。

不幸的是,孝己的母亲早早地归了西天。

孝己母亲去世以后,武丁又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武丁对她非常宠爱,后来就续为正妻。第二个王后生子祖庚后不幸也早死。于是,武丁又续立了第三个王后。

商朝社会,原配正妻和后来续为正妻的,死后都要在宗庙中列位供奉。后人祭祀先王时,有的配以正妻同祭。祭祀时称正妻为“先妣”。从商代甲骨文看,武丁的三位正妻分别被称为妣辛、妣癸、妣戊。

武丁对第三位年轻的王后当然更加宠爱。这位爱妃给武丁生了个儿子叫祖甲,祖甲从小聪明伶俐,夫妇俩把他看做心肝宝贝似的。

爱妃很想让武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样,孝己就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孝己出于对继母的孝心,天天到后宫问安。他不来问安还好,越来问安,父王的爱妃心里越难受。

有一次,祖甲得了病,武丁的爱妃说是因为孝己来后宫把祖甲吓病的。傅说、甘盘等都不相信,觉得孝己被陷害,他们劝孝己今后少到后宫去。但孝己至孝,他仍旧像往常一样,到后宫向继母一天三问安。

武丁爱妃为了达到让丈夫废黜太子孝己的目的,就想出一个很恶毒的阴谋。有一天,孝己来问安之前,她故意把自己的衣服撕破,一副衣冠不整的样子,等孝己进来,她拉住孝己厮打,然后让宫女去唤来武丁,说:“太子表面温文尔雅,骨子里却是衣冠禽兽,他平常来到后宫,说是来问安,但那一副色迷迷的样子,分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今天终于原形毕露,调戏起臣妾来了。”说罢,“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武丁大怒,废黜了孝己的太子名分,并把他驱逐出殷都。

孝己被赶出国都那天,国人都恋恋不舍,有许多人一直送到郊外。孝己来到荒郊野外,感到走投无路。他觉得自己背着这样一个不清不白的丑名声,走到哪里都说不清楚,于是含冤投河而死。百姓听说孝己暴死野外,前来参加追悼者人山人海。

当孝己死了以后,爱妃要武丁立祖甲为太子,武丁也有这个意思。但祖甲从小就懂得礼义,明白道理,有是非观念,他劝武丁说:“父王怎么能忘记九世之乱呢?九世之乱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因为有的君王有私心,继统不讲秩序,引起骨肉相残。现在大哥不在了,还有二哥祖庚,怎么能不按秩序来呢?”

母亲听了很生气地说:“立谁为储君,这是你父王的权力,作为儿子,你无权干涉朝政。”

但祖甲一点也不听,他坚持认为:“立长是天经地义。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立储出于私心就会引起国家混乱,所以我这不叫干涉朝政,我就是不同意废长立幼。”

“不许胡闹。”母亲制止他说,“你懂什么?古时候帝尧禅让帝舜,帝舜禅让帝禹,天下应该是贤者为君,却论什么长幼?’

“大哥孝己贤明仁慈,举国闻名,你们为什么还要给他强加罪名废黜他的太子名分?”祖甲不平地质问道。

母后怕他再说出不好听的话,于是气呼呼地说:“事到如今,你还替那衣冠禽兽辩护,你这个忤逆不孝之子,给我滚出去!”

听了祖甲的话,武丁有些犹豫不决。无奈爱妃枕头风吹得厉害,武丁也觉得祖甲比祖庚更懂事,于是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立祖甲为太子。他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大臣们,傅说、甘盘等都反对他这样做。这样,事情就被搁置下来。

偏偏祖庚听说这个消息以后,有点沉不住气。为了能够得到太子地位,他在贵族中到处行贿游说。结果被武丁知道了,武丁很生气,坚决要立祖甲为太子,傅说、甘盘等也觉得王子祖庚做法欠妥,不好再替祖庚辩护。于是,武丁亲自占卜,选定黄道吉日,准备举行立储大典。

举行大典这天,方国诸侯、文武百官、巫男巫女都聚齐了,场面十分隆重。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但就是找不到立储对象--祖甲。武丁派人城内域外,到处都找遍了,连个人影都没有。

后来才有人报告说:“祖甲为了让父王立哥哥祖庚为太子,他自己决定出走不回来了。”

祖甲母亲听了,号啕大哭不止。她一边哭,一边诉说:“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走了,让母亲怎么活下去呀?”说罢,觅死觅活地一头向柱子上撞去。

本来非常喜庆的气氛,一下子被搅和得一塌糊涂,武丁急忙让宫女搀扶她回后宫歇息。爱妃走了以后,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收拾这场面。

武丁心想,这么多诸侯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如果就这样打发他们回去,不知道会传出多少流言飞语呢!如果有人添油加醋,甚至以讹传讹,那对朝廷极为不利。他思来想去,权衡利弊,临时改变注意,典礼继续举行,改立祖庚为太子。于是击鼓奏乐,立储大典照常进行。

祖庚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当上了太子。

祖甲逃出京城,甘愿和庶民生活在一起,作为王子,他能做到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祖甲生活得很快活,但他哪里知道,父王武丁的心里有多么凄苦!三个儿子,长子被逐,死于野外。现在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逃得无影无踪,能不伤心吗?可怜武丁英武一世,到老来却郁郁而终。

武丁死后,祖庚即位。直到这时祖甲才回到朝廷。祖庚非常感激弟弟祖甲,因此能够听从祖甲的意见,继承了“武丁中兴”的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是一个积极、孝悌的奴隶制君主。在他统治的数年间,商代的经济文化和国力都十分强盛。

登基王位,重修《汤刑》

祖庚死后,祖甲即位。祖甲因为曾经长期生活在平民之中,了解下层平民的疾苦,所以思想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即位之后,能对小民施以恩惠,特别是对鳏寡孤独者给以照顾,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戴。他修订了历法,对殷人最为看重的占卜之道加以种种限制。到了晚年,为了防止国内奴隶主贵族对人民过分地剥削和压迫,贪得无厌地向邻近方国索取财物,祖甲下令重新修订《汤刑》这部祖宗的刑法。中国最早的刑法,是夏朝制定的《禹刑》和商朝制定的《汤刑》,它们都是以这个朝代的第一位帝王来命名的。

这两部刑法的全文虽然已经失传,但它的有些条文还散见于许多古书中。从这些条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统治者制订刑法的用意和它的严厉程度。如祖甲这次修订《汤刑》,在这部刑法中,他加进了贵族官僚因贪婪剥削而引起诸侯不满和人民反抗的,也要加以惩处的规定。但是这样一来,由于损害到了许多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招致奴隶主贵族的反对,商朝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总之,武丁、祖庚和祖甲父子三人统治的100余年,商朝的统治力量和国威远播四方,诸侯来朝,远近纳贡,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时期,是商王朝历史上一段太平盛世的年代。

因此周公曾经赞扬说:“自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以及到我周朝周文王以来,这四个人都是德行高尚的名王。”在周公看来,祖甲是商代名王之一。这是对祖甲几项重大举措的充分肯定。

然而《国语》则说:“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祖甲往后数至七个世代,即到纣王的时候,殷商就衰落灭亡了。

一个帝王,历史上的评价差异为什么这么大?为什么周公对他评价那么高,《国语》又评价这么低?我们觉得周公的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公正的,他抓住了祖甲的大节,不以小眚掩大德。周公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周公“制定礼乐”,对封建社会的建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周公在“制礼作乐”改制中,肯定借鉴了祖甲的许多做法,所以,他对祖甲特别推崇。

《国语》为什么称祖甲为“乱君”?这很可能是祖甲的举措与商朝的奴隶制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碰撞,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矫枉过正”,历史上的重大变革都是阻力重重,祖甲当然也不会例外。问题是祖甲在没有取得变革重大胜利之前就去世了,而他的继承者既没有将这一变革继续进行到底的远见卓识,又没有冲破变革阻力的魄力和勇气,使祖甲的变革中途夭折,给商王朝的继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