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商末周初那些事儿
10792200000029

第29章 纣王西征,羌族助周

闻太师中计,纣王西征

闻太师自从那天中了黄明调虎离山计,带兵回到朝歌就十分的懊恼。密切关注黄飞虎的动向。边关消息不断传来。

一会儿是萧银破锁开关,总兵张风被杀,让黄飞虎逃走了,一会儿是陈桐被杀,黄飞虎投奔穿云关去了。又一会儿是潼关守将陈梧被杀,界牌关守将黄滚纵容儿子叛变,领兵一起投奔西岐去了。汜水关韩荣告急,求助援兵。

闻太师被这接连不断的消息气得坐立不安,心想先王把纣王托付给自己,如果说当今的纣王无道,那也是大臣们辅佐不利。东南二路已经造反了。现如今又祸起萧墙,朝廷重臣反出朝歌,如果这样继续下去那还得了?自己追途中计而回,难道是天意吗?无论如何,不应有负先王重托,应当尽人臣之节,于是急忙上朝面见纣王。

纣王见闻太师行色匆匆而来,知道一定又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果然闻太师告诉纣王,自己被黄明骗回朝歌,如今黄飞虎父子已经斩将出关,投奔了姬发,如果这个时候不趁机出兵西岐,恐怕以后会后患无穷,纣王还是如从前一样刚愎自用,认为黄飞虎虽然反出五关,但是想他也不会有所作为。姬发只是个黄毛小子,不足以为惧,只是下令让闻仲派得力将守住各地关隘,监视西岐动静。商朝的时候,中有五关之阻,左有青龙关,右有佳梦关之险,纣王自然以为,即便是姬发发兵,也不见得能够攻破朝歌。

无关之阻指的是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临潼关中国古文化的诞生地之一;临潼关左上是华清池,是临河与潼水河汇流而成;临潼关左下是姜寨;临潼关右上是烽火台,周幽王为博妃子欢心而戏弄诸侯的地方;临潼关右下是骊山;路过烽火台就是陈塘。

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一夫”的诗句。

穿云关是处于商周之间最中央的关隘,在五关之中地势最高,也号称云中城。

汜水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据《雅安地区文物志》记载,青龙关原名“八步关”,有“八步天险”之称,为秦汉时从邛崃翻镇西山进芦山的必经之地,乃是青衣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清朝时,重建关城并更名为“青龙关”。

汜水关也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闻太师见纣王轻敌自大,劝说纣王,虽然商朝有这些险要的关卡,但是姬发心高志远,不是个本分的人,并且又有有姜尚辅佐,姜尚这个人足智多谋,变幻无常,散宜生、闳夭等人也是机谋百出,更何况还有一个勇冠三军的南宫适,黄飞虎父子又归降西岐,这对于西岐来说无疑是猛虎生翅,一旦真的挑起事端,那后果不堪设想。

纣王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还是以为姬发没有胆量叛变,但是为了安慰闻仲,下令派得力的将士去探听消息,如果情况属实,在开始西征。

闻太师无奈,只好独自叹息,领旨后于众将商议,希望找出一个可靠的人去探听西岐的动静。

这时候上将军晁田应声自愿前去探听消息。闻太师听了之后十分的高兴,嘱咐晁田,这次前去有两个任务,一则刺探军情,二则观察行军布阵地势。但是闻太师不放心晁田一个人前去,于是又命令晁雷和晁田一同去,并点齐一千人马,即日出朝歌城西进,马不停蹄地朝西岐赶去。

晁田、晁雷悄悄来到西岐之后,在丰邑城东郊扎下营寨。

晁田与弟弟晁雷浸入西岐之后,发现西岐没有兵将阻挡,感觉很奇怪,心想莫非西岐并没有造反的迹象。

晁雷认为他们是奉太师之命,到西岐刺探军情的,如果没有见阵不好下定论,不如先叫上一阵再作计议。

晁田觉得有道理,于是兄弟二人便带上人马在城下叫战。南宫适领命带一队人马出城,排开阵势,南宫适认得晁雷,晁雷说自己是奉纣王思维旨意,太师的军令,前去问罪姬发为什么没有君王旨意,妄自尊大,自立武王的?并说如果西岐交出反叛黄飞虎,便可保西岐平安无事,但是如果延迟,或是故意推脱,抗拒朝廷,那就不要怪君王没有仁慈之心了。

南宫适听完之后,大笑起来,谁都知道纣王罪大恶极,残害忠臣,大兴土木搜刮民财,平时只知道享乐,荒淫酒色,大商朝已经腐败不堪了,晁雷居然还是说纣王仁慈,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姬发奉行仁德,人心向周,这也是天下人也都看的明明白白的。

于是大骂晁雷无知,助纣为虐,晁雷见南宫适骂自己不禁十分愤怒,拍马舞刀劈向南宫适。而宫适也不示弱,举刀迎战,晁雷抵不住南宫适,二马交错之际,晁雷猝不及防被生擒下马,摔在地上,西岐众军士见了,一齐向前把晁雷绑了。南宫适也不追杀,敲得胜鼓进城交令。

晁雷被捉了之后,姬发西岐的文武不但没有杀了他之后,反而对他以礼相待,晁雷心想如今这局势也确实是纣王的无道造成的,于是便也反叛了纣王,之后晁雷得到姜尚秘计,快马加鞭,星夜暗过五关,绕渑池,渡黄河,风餐露宿,回到朝歌城,直接奔到闻太师府上求见。门卫急忙通报。闻太师传晁雷速进殿,汇报西岐情况。

晁雷按照姜尚的计谋,告诉闻仲西岐已经自立为周国,反抗商朝,正在招降纳叛,积极准备东侵。自己与晁雷驻军丰邑东郊,与南宫适打了一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两军大战了几个回合,各有伤亡,数日里对峙,汜水关韩荣却不肯发兵接济,军中乏粮断草,人心动摇,势不得已,才让晁田坐镇营中,自己连夜赶回,希望闻仲发军粮马草,增派兵卒,攻打西岐。

闻太师听晁雷的话,却并不怀疑,只是点一千兵马,并告诉晁雷粮草随后就到,自己回去禀告纣王,再派大将接济。

晁雷领命点一千人马,将家眷父母秘密夹在军中,连夜逃出朝歌,一路上匆匆忙忙,赶回丰邑,然后直接到姜尚府中,拜谢姜尚,感谢姜尚的妙计让自己的家眷父母都到了丰邑,并保证自己一定尽心为西岐出力。

姜尚知道这是个缓兵之计,只能瞒住闻太师一时,等到他醒悟过来,必然派大军征伐西岐,于是下令让将士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大战。

果然不出姜尚所料,闻太师令晁雷点一千人马不久之后,就得知晁雷带着父母家眷已离开朝歌,投奔了西岐。

于是立马进殿见纣王,要求征伐西岐,以绝后患。

纣王见姬发如此猖獗的对抗朝廷,心想一定要剿灭才是。但又不知道派谁去西征才合适。

这时候太师闻仲,保举了青龙关总兵张桂芳,张桂芳这个人善于用兵,能征惯战。

纣王一听觉得十分的合适,随即传下旨意,发令箭旗号、节钺,派御使官往青龙关传旨,青龙关另任神威大将军丘引镇守。而纣王传旨西征,则正式拉开了商周战争的序幕。

御史官奉旨到了青龙关,张桂芳接旨,将守关印牌交给神成大将军丘引,尽起一万雄兵,任风后的后裔飞廉为先行官,占卜出吉日良辰之后,放炮出关,浩浩荡荡杀奔丰邑城,几天之后,来到丰邑,就在城外东郊扎营安寨。命先行官飞廉出营挑战攻打城池。

姬发的十二弟姬叔乾迎战,不幸被飞廉打死。南宫适也被捉拿了,黄飞虎、姬奭、姬高受伤。姜尚率败兵逃回丰邑城,不管张桂芳如何挑战,只是紧闭城门不出。张桂芳一面攻城,一面向纣王报捷。

黄飞虎见连打败仗,不禁自责,害怕万一张桂芳攻破西岐,自己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了,于是恳求姜尚将他们黄氏父子绑回朝歌,以赎罪。

胜败乃兵家常事,姜尚没有听取黄飞虎的建议,而是独自想解围的办法。

族解围,西周大胜

羌族在卜辞中,专称指称为羌的方国,泛称则包括西方与西北各部落和方国。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所举武丁时一次征伐方的卜辞,征集归好之族3000人,“旅万人,共万三千人”。此外,还有北羌、多马羌等专称。《综述》共举关于北羌、马羌的卜辞五条,只有一条是记录对北羌的征伐,其余四条都记录着北羌与马羌对商朝的臣服。卜辞中商朝捕获羌人(“隻羌”)或用羌人作人牲、做奴隶,都是统称为“羌”。商代用人牲的羌的涵义并非仅限于羌方的臣民,而是对西北游牧民族的统称;‘隻羌’卜辞不是卜对羌方的战争,而反映了对西北各方国边民有组织的劫掠运行”(罗琨:《商代人祭及相关问题》)。在商王朝不断发动的战争中,大量的羌族沦为奴隶。

商朝不断向被他视作羌人的各部落、方国进行征战,有时并非因为被征伐的部落、方国有侵入与掠夺行为,而是专为捕掠人口,即“隻羌”,除此以外,商朝还强迫已被征服的部落、方国进贡人、畜等,充分表现了奴隶占有制的商王朝民族压迫的特点。他们将这些主要是俘获也有一定数量进贡的羌人,用于祭祀祖宗、上帝、河岳或祈年、法灾等重要祀典,从两三人至上百人不等,其中武丁卜辞有“戊子卜,宕,贞亩今夕用三百羌于丁。用”,“丁是武丁至祖庚、祖甲之世祭祀最隆重的祖先之一,多认为是指祖丁。辞末缀验辞‘用’,表现占卜后三百羌人一次被杀祭了。这是甲骨文中能确知的一次实际杀祭的最高数字”。

在用作人牲的羌人中,不仅有一般的羌人,还有用“二羌白(伯)”的记录,而对夷人、奚人很少见用作人牲的记录,“以国族名相称的人牲除羌以外,出现在卜辞中次数一般较少,有的仅一二条”(《甲骨探史录》)。除了作人牲,羌人奴隶多用于作畜牧生产,偶也有用于农耕生产,这些生产奴隶奚人及其他各族较多,而羌人则主要是用于作人牲。陈梦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羌可能与夏后氏为同族之姜姓之族是有关系的”。周民族发祥于西土,有史以来,他们对西方周边民族有着频繁的交往和深刻地了解。当时,西部各族笼统地称为“戎”或“西戎”。戎族最大的一支是羌人。羌族人分布在西北广大的地区。因此,历史习惯地把他们称作“西羌”,或称“羌戎”,泛指这一地区的众多部族。

纣王时,因大量用羌人祭祀、殉葬,任意屠杀,引起了羌族的反抗斗争。他们对纣王的统治十分不满,经常骚扰商疆,掠夺商族人的粮食财货。而与周部族却来往密切,保持着友善关系。其中羌族部落群中的姜姓一支,还与周族姬姓有着世代相传的姻缘关系。

这天,姜尚与姬发等文武百官商议退兵的计谋。姜尚见张桂芳勇猛无敌,担心如果围城时间长乐,恐怕西岐要因为缺乏粮食而溃败,建议姬发寻求外援。

姬发想了想,觉得姜尚说得有道理,思来想去,才想起来姬昌在位的时候,曾经和西戎交往密切,至今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而西戎至今受着纣王的欺压,心中一直不满,不如去联络西戎出兵,内外夹攻,这样就可以击退张桂芳了。

建议是很好,但是不知道谁能够胜任搬救兵这项艰巨的任务,姬发正在发愁的时候,周公旦站了出来,表示自己自愿前往西戎搬救兵,剪商建周,这一战关系十分的重大,趁这个机会广泛联络西方、北方、南方各部落,也是一个明智的措施,这样在击败张桂芳之后,也可以合力攻打朝歌,于是姬发点头应允了。

姜尚听说周公旦要去,十分的高兴,周公旦这个人非常的有才,所以姜尚相信周公旦一定会搬到救兵,于是建议周公旦乔装打扮,半夜出城,以掩人耳目。

于是周公旦辞别众人,半夜出城,潜出包围圈,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几天之后,来到西羌地界。在草莽之中,看见一群人,腰围树叶,手持石杵、铁棒,披头散发,赤足奔跑,正在追打一只野鹿。

为首的那个人身材巨大,长相怪模怪样,发现姬旦,收住脚步,大喝谁这么大胆,擅闯羌族地界。

周公姬旦赶紧上前行礼,并说自己是西伯侯姬昌的第三个儿子姬旦,特意过来特来西羌,拜见羌伯的。

那壮士一听是西伯侯的儿子,十分地高兴,西岐向来与羌族交好,于是便询问周公旦这次特意来有什么事情。

西岐军事紧急,周公旦也就不再绕远,直接说明来意,周公旦告诉羌伯,西岐现在已经改号西周,建都丰邑,自己的兄长姬发自立为武王。遭到纣王的不满,于是纣王派遣大将纣张桂芳西征,丰邑城现在处于危险的境地,已经被困了,自己是受自己的兄长的托付,特意来西羌求援的,希望羌族能够出兵共同击败纣王的军队,这样一来可以解救丰邑,二来也可以保护西羌安宁。一旦若邑城被攻破,纣王必定会让张桂芳西进灭羌。这正是一个合作的好机会,西岐和羌族里应外合,共同击退纣王的人马,然后东进,灭了商纣,然后结万世之好。羌族也不用在担心有朝一日,纣王挥军灭羌了。

羌伯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羌族一直以来都受纣王的欺压,纣王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征战收服,一来是东夷叛乱,二来时西岐叛变,让纣王目不暇接,如果纣王腾出空闲时间,必定会挥军灭了羌族。于是便让周公旦转告姬发,自己马上就回去召集羌族各方的武力,三日之后在丰邑城下回合,共同击败张桂芳。

周公姬旦见羌伯这样的爽快,不免心中高兴,一边拜别,一边感谢,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丰邑。

张桂芳派先锋官飞廉攻城,看见城楼上摘了免战牌,丰邑城内,连日不战,今天却摘了免战牌,这其中一定有别的变故,于是,下令停止攻城,召集众将嘱咐他们要千万小心,沉着应战。

正在说话的时候,忽然听见侍卫禀报,说是西北方向尘土飞扬,有无数人马飞奔而来。

张桂芳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姬发请出了西戎的兵马前来救援。

于是连忙下令飞廉带5千人马迎敌。飞廉点齐人马刚走,只见丰邑城门大开,为首姜尚率领众将就杀了出来。张桂芳急忙提枪上马,自己带了5千人马迎战西周兵将。丰邑郊外,一场恶战,喊声震天,人叫马嘶,只杀得人仰马翻,尸横郊野,流血遍地。商营早被踏平,南宫适也从囚牢中被救了出来,跳上马背,一齐来战张桂芳。

张桂芳与飞廉腹背受敌,敌挡不住,连连败退,于是便趁机逃跑,躲进山林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张桂芳收集残兵败将,商讨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帐下甄参军建议张桂芳向朝歌救助援兵,前来共同击破西岐。

于是张桂芳派飞廉急急忙忙地连夜回朝歌告急,飞廉领命之后,快马加鞭,奔回朝歌去了。

飞廉日夜兼程,奔回朝歌,直接到了闻太师府上汇报军情。闻太师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心想张桂芳如此的勇猛都败下阵来,这朝中还能委派谁去应战呢?

东南两处近来一直叛乱不断,如果这个时候自己离开朝歌前去应战,朝歌没有人把守,这个时候万一有人来攻打,那自己有负先王的重托了,该怎么办才好呢?

于是闻太师急急忙忙上殿去见纣王,禀告纣王张桂芳奉旨西征,初战大捷,再战不利。周人请用了西羌援兵,击败张了张桂芳,先锋官飞廉回朝歌请求援助,但是朝歌的兵力不足,请求纣王决策。

纣王听完闻仲的话之后,下令征集登人,对付羌人。

登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系。登人讲两种话,分别有各自的自称。讲达让话的登人自称"达让",讲格曼话的登人自称"格"。在察隅一些地区中通用达让话。登人没有文字,多使用结绳和刻木记事的方法。平时没有记年月日的习惯,因而也就没有记年龄和生日的习惯。登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饲养。登人的穿戴是男子一般穿无袖长衣(长达臀部以下),戴一种银耳环。女子穿有袖的短上衣(仅仅遮住胸部)和裙子,男女都用大披肩(宽约一米,男子的长约三米,女子的长约二米,可做被盖使用)和挎包。主食原料为玉米、鸡爪谷、青稞、小麦。粮食加工使用竹制簸箕和木礁。盛水使用几节长的粗竹筒。烧开水也使用竹筒,竹碗是用粗竹节稍加砍制而成。把竹碗留出长柄即是竹瓢。也用人用细竹篾编成竹碗,制做细密,可用来盛稀饭。登人无论男女均酷嗜烟酒。居住的是长廊式无窗户的长屋。这种长屋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形似火车的硬席卧铺车厢。墙壁和地板用竹子编织或用木板盖成。登人的婚姻习惯,主要父权下的一夫一妻制,也有相当数量的一夫多妻,但无一妻多夫现象。丧葬方面,有火、土葬两种,忌讳水葬。认为把死者丢进水里,全家都会不顺利。登人禁忌繁多,主要有:煮酒时,外人不准进家。人死后,除不得提起死者的名字外,一定时间内,同姓人均不劳动,以示吊唁和乞求丰年。不然,认为会造成人遭殃、地减产。一般男性死后,停止劳动11天,女性死后,停止劳动10天,忌讳碰人身体或跨人的腿,忌讳任何人坐在动物头颅下边或附近,也不允许在堆放动物头颅的上方悬挂任何东西。不准把棍子、伞等东西倚在柱子上。客人从远方来,须进大门,不准走后门。

他们住木结构二层阁楼,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畜、家禽。婚姻主要是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制。无论男女都酷嗜烟酒。丧葬方式有土葬和火葬两种,忌讳水葬。登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以刻木、结绳、摆木棍(树枝)记事。登人信鬼不信神。

于是,闻太师便奉纣王的旨意,大张旗鼓招募登人。不到三天,居然征集了2万多人。闻太师十分的高兴,但是高兴归高兴,兵卒易得,将帅难求,让谁领兵去征战是一个问题。

想来想去,闻太师想到了自己的师友,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于是闻太师便亲赴九龙岛,请自己的师友出山建功立业。

于是闻太师请来了九龙岛的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四人,统帅登人西征。闻太师安顿四位师友在相府住下之后,设宴款待,之后又向纣王请旨,前去讨伐西岐。

纣王接见了闻仲的四个师友之后,命人拿出美酒,满斟四斛,分别敬酒,并说了一些鼓舞的话,四个人喝完酒之后,集合登人,浩浩荡荡向西进发。没过几天就达到了西岐山中,张桂芳见救兵到了,十分的高兴,于是重整队伍,向丰邑进发,仍在东郊扎寨安营之后,亲自攻城挑战。黄飞虎、晁田、晁雷围住张桂芳大战;羌伯抵住王魔四个人,西周人马又卷土重来,与商军展开一场恶斗。王魔四友抖擞精神,只顾厮杀,未防羌伯暗器,最后都纷纷身亡了。

张桂芳见自己节节败退,感觉没有颜面去面对纣王,于是掉转枪头,自刺身亡。西征人马非死即亡,全军覆灭。

纣王收到消息以后,大吃一惊,询问谁还愿意前去西岐应战?这个时候鲁雄站了出来。

鲁雄这个人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实际上没什么本事,却喜欢倚老卖老,自作聪明,纸上谈兵。张桂芳兵败西岐,鲁雄向闻太师请缨讨伐,并且吹嘘说:“张桂芳虽少年当道,用兵特强,只知己能,恃胸中秘术。风林乃匹夫之才,故此有失身之祸。为将行兵,先察天时,后观地利,中晓人和。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无所不知,十万之众,无有不力,范围曲成,各极其妙。定自然之理,决胜负之机;神运用之权,藏不穷之智,鲁雄此乃为将之道也。末将一去,定要成功。再副一二参军,大事自可走矣。”

闻太师见鲁雄已经年迈,担忧不好意思推脱,只好把恶来、费仲派给他,做他的参军,费仲、恶来向来都是只会在纣王面前耍嘴皮子的人,从来没有出征过什么大战,但是如果违背太师的意愿,就要背负不忠的罪名,说不准纣王恼怒了就要背负杀头之最,于是两个人硬着头皮接过参军印信,跟随鲁雄祭旗、起兵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