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中国移动智能手机的秘密
10791100000064

第64章 互联网手机第二季——用什么搏市场

2011年8月小米手机横空出世后,带来了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第一波浪潮。彼时的互联网企业试水手机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硬件十软件十操作系统”铁人三项,以小米手机为代表;第二种是不涉及硬件,有自己的Android优化版操作系统,并与品牌智能手机厂商合作,如阿里云、盛大等;第三种则是在品牌智能手机上搭载软件,内置自己的关键应用,如腾讯、新浪、360等。

时过三年,小米手机在2012年出货量高达719万部,销售额高达126亿元;除了电商渠道外,开始拓展线下渠道,并和国内三家运营商都有了合作,越来越像一个传统手机商。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未见有持续的投入,在电子书项目上逐渐有起色的盛大也没能把自有品牌的云手机进行到底;360的合作伙伴大都为优思、创智成等小型国产手机厂商。互联网手机喧嚣过后则慢慢归于平静。

进入2013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已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竞争充分的行业,在市场由技术型转向服务型突破的时候,又一拨互联网企业投入手机业。

近日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阿里云手机,推出6款搭载阿里云手机系统的智能手机,展示了全新升级的云OS系统,联合阿里无线、阿里云计算建立起一套针对应用开发者的良性分成机制,俨然已构建了一个新生态系统。无独有偶,百度挑了传统芯片厂商英特尔,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押注基于HTML5而开发的WebApps形态。

而新近投人大手笔转型电商的苏宁,与日本Pioneer“先锋”自2012年开始合作推出一系列音乐智能手机,最新的四核智能手机先锋S90w在苏宁电器线下各大门店、线上苏宁易购双渠道首发。先锋手机的运营模式,走得是苏宁研发制造,先锋借牌,在国内销售路子。

显而易见,一个行业不可能人人都进化为“平台化”,都打造出生态系统。手机业前赴后继的生态梦,至今成功的也不过为谷歌和苹果,微软都仍在挣扎努力中。而三大主流操作系统构建的平台地位越稳固,就越难以留出新兴平台的生存空间。想短时间内去替换用户所选择的平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拨开这一拨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生态系统、电商转型”纷繁热闹的表面,各大佬敢下重手,理性大过梦想,凭的是在原有领域已经构建成熟的产业链优势,在硬件拼疯了的手机市场,寻求差异化的突破口。

阿里的智能手机生态圈,凭借的是阿里系的网购基因,引用阿里手机高层的说法,是要“和厂商分享我们的经验,帮助手机厂商拓宽自己的电商能力”“手机厂商在这里零距离接触到用户,收集用户反馈和需求,做好产品,提升口碑和品牌。”而苏宁,借助自己强大的线下力量,将互联网手机通过传统分销渠道销售,大大提高产品的实际利润率。百度,借的是“百度联盟”为基础的开发者,构建HTML5的底层生态系统后,可以很容易将现有百度的各种开发工具从PC互联网转到移动互联网上开发。

手机不过是移动互联网生活的载体。在硬件同质化导致手机越卖越低价的时候,我们可以预见,在各自领域构建了优秀生态系统的互联网企业,会成为手机行业的另一种重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