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统经纶:秦始皇
10790100000002

第2章 强秦之路

公元前361年,秦新建都城栎阳(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栎阳镇武家屯)。长期饱受国内政局动荡和关东强敌入侵之苦的秦国民众,迎来了一位年轻有为的新国君,这让他们似乎看到了复兴穆公故业、重振秦国雄风的一线希望。这位新国君,就是秦国历史上有名的秦孝公——嬴渠梁。

在登基典礼上,刚满二十岁的秦孝公,心情同全国民众一样沉重和忧愤,因为秦国衰落的势头仍然有增无减,甚至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秦穆公死后,中原各主要诸侯国为了扩张土地和人口,进而富国强兵,纷纷掀起了封建制改革的时代大潮,综合国力蒸蒸日上。而僻处西方的秦国却仍然墨守成规,固守着奴隶制度不放,没有进行任何改革,结果导致国内动乱连年不休,阶级矛盾日趋激烈,军事实力也每况愈下,在东方诸国中更是处于弱势和挨打的地位。东方强晋频频对秦国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兵锋数次深入关中腹地。公元前594年辅氏(今陕两大荔县东)之战,秦军惨遭失败,大力士杜回被晋军生擒。公元前578年晋军攻至秦国内地,在麻燧(今陕西泾阳县北)之战中,秦军又一败涂地,统军三将全部成为晋军的俘虏。

当战国时代的历史大幕拉开之后,山东六国逐鹿中原,大战不休,但对待秦国却普遍采取了蔑视的态度,认为它是落后的戎狄之邦,没有资格参加中原诸国的朝聘会盟,与其来往只能降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使秦国嬴姓子孙感到更为屈辱的是,经过改革变法之后成为中原头号军事强国的新兴国家魏国,多次挥军打过黄河,向落后孱弱的秦国发动了猛烈的军事攻势,接连占领了黄河西岸的少梁(今陕西韩城市境内)、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元里(今陕西澄城县南)、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等八城之地。魏国在这些地方建立了河西郡,修筑长城和重泉城(今陕西蒲城县东南重泉村),委派大将吴起率兵驻守,似一把尖刀直插秦国的胸膛,迫使秦国把防线由黄河岸边后撤到洛水一线。

河西八城,可是当年秦穆公数次跃马黄河、挺进中原时用数万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才取得的领地啊!如今却全部为魏国攻占。这一切都说明山东诸侯国因改革而带来的巨大进步,形成的强大军事冲击波无情地冲击着停滞不前的秦国,动摇着秦国腐朽的社会制度。秦国要摆脱被动挨打的地位,只有改革;秦国要收复失地、重振雄风,只有改革。

痛定思痛,年轻的秦孝公忧思愤盈,热血沸腾,他决心在秦国掀起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改革,以洗刷耻辱,强大秦国。

登基典礼结束后,秦孝公会集文武大臣,发表了就职演说,声音铿锵有力,言辞激愤慷慨。《史记·秦本纪》全文载录了他的演说内容:

“昔我穆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大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篇演说回顾了秦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陈述了秦国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屈辱,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最后向秦国内外发出了强烈迫切的呼唤:如果有人能以奇策异智振兴秦国,强大秦国,寡人就以高官厚禄对待他,甚至让其与我一起称孤道寡,共同拥有秦国!

秦孝公的演说刚一发表,立即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顽固守旧的贵族纷纷摇头叹息,认为年轻的国君乳臭未干,口无遮拦,把国家大政视为儿戏。希图革新的大臣则个个群情振奋,认为年轻的国君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秦国的复兴与强大终于有望了。

秦孝公呼唤改革、求贤纳士的声音犹如一声春雷,震荡在沉闷的秦国上空,传向了辽阔的东方大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魏国相府馆舍里,有一位三十岁左右、胸怀冲天抱负但苦于难有施展机会的年轻人,偶尔看到了秦孝公向天下发出的求贤令,便悄悄整装上道,风尘仆仆地赶到秦都栎阳。

这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就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前后二十多年的变法改革,在秦国结束了落后的奴隶制,确立了先进的封建制,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使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空前增强,政治地位迅速提高,并在对外战争中彻底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进而开始频频向东方发动进攻,成为一个“兵革强大,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本》)的国家。

公元前358年(秦孝公三年),秦国在西山战役中击败韩国军队,旗开得胜,显示了变法改革带来的强大威力。

公元前355年(秦孝公年),震慑于秦国的日益强大,魏惠王不得不屈尊俯就,前往杜平(今陕西澄城县东)与秦孝公相会,从此结束了中原诸国长期以来不与秦国朝聘会盟的历史。

公元前354年(秦孝公八年),秦国趁魏、赵交兵之际,发兵攻魏,在元里一战中大败魏军,收复少梁,取得了变法改革后首次对魏作战的胜利。

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十年),刚升任为大良造的商鞅亲自指挥军队穿越河西,兵渡黄河,直取魏国旧都安邑,迫使安邑守军投降。次年商鞅又挥兵攻占魏国重要城邑固阳。

公元前340年(秦孝公二十二年),商鞅率兵再度伐魏,用计生擒魏军主将公子印,彻底击溃魏军。

在秦国的连续打击下,魏国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只得献出河西之地向秦国求和。孝公一雪前耻、复穆公故业、强大秦国的愿望得以完全实现。

从此,一个国强民富、兵力强盛的秦国犹如巨人般再次挺立起高大伟岸的身躯,雄踞关中,虎视东方。现在轮到原来瞧不起秦国的东方诸侯开始寝不安枕、食不知味了,合纵抗秦之谋在东方大地上悄然兴起,企图形成合东方诸国之力联合抗击“虎狼之秦”的强大军事攻势。

公元前338年,全力支持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孝公因病去世,太子驷登上国君之位,是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上台之后虽然与其师傅公子虔挟着旧仇私怨,将强大秦国的头号功臣商鞅以残酷的车裂之刑处死,但仍然贯彻执行商鞅制定的各项法令制度,使秦国继续保持着发展势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