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统经纶:秦始皇
10790100000016

第16章 胜燕

秦灭六国的第三个战略目标是燕国。

荆轲刺秦王是秦灭燕国过程中的一支悲壮的插曲。

公元前230年,秦军攻入韩都,俘虏韩王安,接着又发兵攻赵,兵临易水,对燕国构成直接的严重威胁,燕国危在旦夕。

危亡关头,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刺杀秦王政,于是引出了一段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故事。

燕太子丹年少时曾在赵都邯郸充当人质,而秦王政出生于邯郸,二人当年曾是少年时代的好友。待嬴政在秦国即王位后,太子丹又到秦都咸阳充当人质。秦王政对昔日在赵国时的少年好友不大礼貌。太子丹请秦王允许他回国,秦王政却说:“待乌鸦头上生出白毛,马头上生角的时候,便答应你回国。”太子丹于是心中怨恨不已,便暗中逃离秦国。回到燕国后,太子丹一心想向秦王政报仇。可是,燕国国小力弱,而秦国日夜出兵于山东,兵临燕国,太子丹于急难之中向自己的师傅鞠武求教。鞠武向太子丹献计,被太子丹认为是“旷日弥久”。于是,鞠武便把太子丹引见给田光先生。当太子丹向田光“以图国事”时,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荆轲堪任大事。

荆轲是卫国人,人称庆卿。来到燕国后,人们又称他为荆卿。荆卿喜好读书击剑,不被卫君见用,便游于邯郸,又经邯郸来到燕国都城。在燕都,荆轲与狗屠以及善于击筑(筑是类似琴的一种乐器)的高渐离交游,饮酒击筑,高歌于市中,旁若无人。这位饮酒于市井的荆轲,为人深沉而喜好读书,在各诸侯国所交游的人,皆为名流豪杰及德高望重之人。来到燕国后,不久便与处士田光结为好友。田光知荆轲心怀大志,非等闲之辈,所以太子丹以“燕秦不两立”向田光讨教时,田光便说自身已经年老无能,但自己的好友荆轲却不会使太子丹失望。

太子丹闻言后高兴地问道:“可否通过先生结交荆卿?”

“可以。”田光答道。

于是田光先生起身告辞说:“请允许我事先告知荆卿。”

太子丹送田光至家门,别时告诫田光说:“适才所言乃国家大事,万望先生不要泄露于外人。”

“是的。”田光俯首而笑着回答。

田光曲背弯腰地往见荆卿,对他说:“光与先生相友善,燕都中无人不知。今日太子丹以‘燕秦誓不两立’的机密大事向我求助,无奈我已年老无能,愿先生留意于此事。光私下自认为不是外人,因此把足下推荐给太子丹,愿足下亲自前往太子丹宫中走上一遭,便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遵命照办。”荆轲回答说。

“我听人说,有贤德的人行事,应不至于引起他人怀疑。今日分别时太子丹告诫田光说:‘刚才所言乃国家大事,万望先生不要泄露于外人’,这是太子丹对我田光不信任啊!一个人的行为使人有所怀疑,说明他并非是有节操的侠义之人。”

田光向荆轲谈及太子丹的有所怀疑,其目的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使他下定决心,誓死为太子丹向秦国报仇。于是,田光又接着向荆轲说道:“愿您快快到太子丹那里去,就说田光已自刎而死,用来表明我不会将此事泄露于外人。”田光话音刚落,便自刎而死于荆轲面前。

荆轲见田光以死明志,便十分悲痛地立即前往见太子丹,告知田光已自刎而死,而且把田光嘱托的话转告太子丹。太子丹闻知后十分激动,心中对田光的壮烈行为钦佩不已,明白了田光自杀的用意。于是,太子丹再拜而跪,膝行向前,痛哭流涕。过了一会儿,太子丹才强抑悲痛地开口说道:“丹之所以告诫田先生勿泄于外人,是因为想要成就机密大事。今天田先生用一死来表明不会对他人言及此事,真是出乎丹的意料!”

当荆轲坐定后,太子丹避席向荆轲叩头说道:“田先生不以丹为不才,使我有幸在您的面前,敢于有所求助,这真是上天哀怜燕国,不使其无依无靠啊。今天秦王政有贪利之心,而欲望又无法满足。如不占有天下土地,称王于天下,他的意愿就不会满足。而今秦已俘虏韩王,占有韩国全部土地。又发兵南下伐楚,北上兵临赵国,王翦率数十万大军进至漳(今河北省南部)、邺(今河北磁县南)一线,而李信出兵于太原(今山西中部)、云中(今内蒙土默特一带)。赵国无力抵挡秦军,必定称臣降秦。赵称臣于秦,祸患必定降至燕国。燕国弱小,数年来困于抵御外敌,今日动员全国的兵力也不足以抵挡秦军。各诸侯国又都畏惧秦国,不敢联合抗秦。以丹私下的愚计,认为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使其出使秦国,用重利向秦人炫示。秦王政贪利,势必愿意接受。如能在咸阳宫中劫持秦王,逼他全部退还侵占的诸侯土地,像当年曹刿用匕首逼迫齐桓公退还侵占的鲁国土地那样,那就太好了;如果秦王政不答应退还侵占的诸侯土地,便可当即将他刺死。秦国的大将都统兵在外,闻知国内有乱,必定君臣相疑。这时各诸侯国乘机联合攻秦,秦国必破无疑,这便是丹的最大心愿,只是一时找不到可以堪任这一重大使命的人,望荆卿留意于此事。”

荆轲心里明白太子丹的意图是想让自己肩负起这一使命,便推辞说:“这是国家的大事,臣才能低下,恐不足以担负此任。”

太子丹见荆轲谦让,便抓住时机,当即向荆轲叩头,再三地恳请荆轲不要推辞,荆轲终于答应此事。因而,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居于上舍,每日以酒肉宴席进献,时常又另献珍馐,有车骑、美女供荆轲任意驱使,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意愿。

荆轲在宫中已久,仍未有前往秦国行刺的意向。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已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有赵国国土,北上进兵,抵达燕国的南部边界,太子丹深为恐惧,便向荆轲说:“秦兵早晚之间便会渡过易水,我想能长久地如此侍奉足下,怎能做得到啊!”

荆轲明白太子丹是在督促自己入秦行刺,便说道:“太子不提及此事,我也正想向您禀告。今天得不到信物而前往,秦王会相信并接见使者吗?臣听说秦王政以黄金千斤、食邑万家来悬赏樊将军的人头。如果诚能得到樊将军的头与督亢(燕国易水流域最为富庶的地区)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定高兴并接见臣,臣便可以乘机刺杀秦王。”

太子丹听荆轲说要用樊于期的人头作为拜见秦王时的见面礼,感到很为难。他说:“樊将军在危难之际投奔于丹,丹不忍心以一己之私而伤害长者的诚意,愿先生还是另想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会忍心以樊将军人头作见面礼,便私下拜见樊于期,向他说道:“将军对秦王的仇怨可谓太深了,您的父母及宗族都惨遭他的杀害。现听说秦王用千金与万家悬赏您的人头,您将如何对付?”

樊于期闻言后仰天长叹,流涕说道:“于期每每念及亲人被害,常痛于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报仇的办法!”

“今有一办法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同时为将军报仇,您看怎样?”

樊于期见报仇有望,急忙向前问道:“有什么办法?”

荆轲说:“愿得将军的人头,用来献给秦王,秦于必定高兴而接见臣。这时,臣便可以用左手把住他的衣袖,右手以匕首刺入他的胸膛。如此,将军之仇可报,燕国亦可免遭秦祸。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樊于期闻听后立即脱去一边衣袖,露出半边肩膀,扼腕向前说道:“先生所言,正是臣日夜切齿之恨,今日愿听从先生的见教!”樊于期话音刚落,便自刎而死。

太子丹闻知樊于期为报秦仇而自杀,便驱车急驰前往,伏尸痛哭,极尽悲哀。然而死者不可复生,便将樊于期的人头用匣子封装起来,以备进献。

太子丹已得到樊将军人头,便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很快便用万金购得赵国徐夫人的匕首,使工匠用毒药浸泡,用试于人,只要划破一点皮肤并见到丝缕之血,即便死去。于是,荆轲整理行装,不日启程。当时,燕国有一名叫秦舞阳的勇士,十三岁时便杀过人,人们都不敢正视他。于是选定秦舞阳作为荆轲入秦时的副使。荆轲临行前想同故友见上一面,而这位故友因路远迟迟没有到来。行装已经整理完毕,荆轲为等待故友而未能立即启程。太子丹见此情景,怀疑荆轲是不是有所反悔。

荆轲见太子丹怀疑自己临行前动摇,感到莫大的耻辱,便怒叱太子丹说:“哪里用得着太子另有派遣!臣如果怕死,怎能手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臣之所以有所逗留,是为了等待故友,以便行前见上一面。太子以臣行动迟缓,请立即告辞诀别!”

荆轲言罢立即从宫中出发。此时已是公元前227年的秋季,秦派王翦、辛胜攻燕、代,在易水以西打败燕、代联军,在形势万分危机之中,荆轲启程入秦。

太子丹及宾客中知道这一机密的,都身穿白衣白冠前往送行。到达易水河畔时,先举行祭祀路神的仪式。礼毕,荆轲便取道准备登程。这时,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为他击筑,荆轲伴随着筑声而引吭高歌。当曲调转至高亢的“变徵之声”时,送行的人无不在悲壮的乐曲中“垂泪涕泣”。荆轲面对秋风,高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接着,乐曲又转为羽调,送行的人无不随之瞪大眼睛,怒发冲冠。

于是,荆轲毅然登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向送行的人们告别。

荆轲到达秦都咸阳,将千金重礼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请求蒙嘉事先向秦王政通报。蒙嘉向秦王进言说:“燕王诚恐怖于大王的神威,不敢兴兵抵拒秦军,愿举国称臣,像诸侯侍奉天子那样,以燕国为秦的郡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因恐惧大王而不敢前来亲自陈述此意,谨斩樊于期之头,献燕国督亢地图,函封后,燕王拜送于宫庭,派使臣报知大王,请大王下达命令。”

秦王政闻知燕王斩樊于期人头并献上督亢地图,甘愿降秦称臣,十分高兴。秦王政认为,诸侯如能效法燕王降秦,秦军可减少伤亡,有利于加速他歼灭六国的大业。秦王政这个想法并不错,但他确实是有些忘乎所以了。

秦王政下令择日,设接待外宾的隆重九宾之礼,令百官皆身穿朝服,他要亲自在咸阳宫殿中接见燕国使者。

届日,荆轲手捧樊于期人头匣,秦舞阳手捧地图盒,依次入殿觐见秦王。

大殿之下,通道旁站立着一排排手持铁戟的高大卫士,个个威风无比,气氛森严。只见荆轲徐步缓行,神态自若地走至殿前,而随行的秦舞阳毕竟年轻,哪里见过这般场面,神态不免有些失常,两侧的秦国群臣似乎发现了这一点,感到有些奇怪。

荆轲从秦臣的神态上发现出了什么问题,回首望见秦舞阳那副紧张而恐惧的神态,立即明白了秦臣为何有异常反应,便机智而自然地笑望秦舞阳并随即向秦王道歉说:“北方藩属蛮夷人的乡野之子,未曾拜见过天子尊颜,因而有些畏惧,愿大王稍事宽容,使其得以完成使命。”

过于兴奋的秦王政,未能从秦舞阳的变态中有所警觉,在荆轲道歉后,便对荆轲说:“取舞阳所持地图。”

荆轲从舞阳手中接过地图,双手捧图献上。秦王接过地图,在几上展图观看。图卷打开后,现出一把锋刃匕首,秦王顿时被惊呆了。刹那间,早有准备的荆轲眼疾手快,立即跃上前去,左手把住秦王衣袖,右手同时操起匕首直刺秦王。在匕首尚未至身之际,秦王政惊起,抽身后退,因衣袖断绝而脱身。惊恐万分的秦王本能地拔剑自卫,无奈剑与鞘套得很紧,未能及时将宝剑拔出鞘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环柱奔走,而殿上的群臣全都被这突发的惊险场面吓得失去常态。

按秦朝法律,群臣在殿上侍奉君王,不得手持兵器;诸郎中(皇帝侍卫人员)手持兵器,皆站立于殿下,除非有诏令不得上殿。紧急时刻,手持兵器的郎中们万分着急,但是谁也不敢贸然上殿。因此,荆轲得以在殿上追逐秦王。秦王惶恐着急,徒手与荆轲搏击。当时,秦王的侍医夏无且急中生智,以其手持的药箱向荆轲击去,荆轲躲过。秦王环柱奔走,不知如何抵御是好。秦王身佩长剑,不易拔出,这时他的侍臣们大声向秦王呼喊提醒:“大王把宝剑推到背后!”秦王把剑推至背后,这才将宝剑从鞘中拔了出来,并向荆轲击去,砍断荆轲左股。荆轲受伤瘫倒,手掷匕首向秦王击去,匕首击中铜柱,未能击中秦王。秦王再次向前以剑击轲,荆轲身受八处创伤,自知不能成功,便倚柱大笑,伸出两腿坐在殿上骂道:“今日事未能成,是因为想活着劫持你,得到归还土地的契约以回报太子的缘故。”

于是,秦王左右的侍臣向前杀死荆轲。荆轲已死,秦王政却好久不能恢复常态。

事后论功行赏,君臣有功及有过者都受到不同的赏赐与处分,独赏给侍臣夏无且黄金二百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并且说道:“无且爱我,是你用药箱掷击荆轲的啊!”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于那些反抗自己的人,秦王从来不手软,他立刻下令前线秦军大举进攻燕国。

秦王的复仇行动立竿见影。王翦和辛胜指挥的秦军于当年在易水之西大破燕、代联军,很快占领了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慌慌张张地退保辽东郡(郡治在今辽宁辽阳市),秦将军李信领兵紧追不舍。为摆脱困境,代王嘉建议燕王喜杀太子丹媚秦王,以退秦国之兵。燕王喜走投无路,只好派人杀死藏在衍水(在辽东郡)一带的太子丹,欲将其头献与秦王。然而秦军根本不予理睬,李信继续麾师猛攻。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在辽东生擒燕王喜。随即回师攻代,将盘踞此地达六年之久的代王嘉俘虏。至此,燕、赵彻底灭亡。在此之前,秦王在已占领的燕地重建和新设了渔阳(郡治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右北平(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辽西(郡治在今辽宁义县西)、上谷(郡治在今河北怀来东南)和广阳(郡治在今北京城区西南)等五郡,此后又重建了代郡和辽东郡,对这一片广大地区行使有效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

然而,秦王的复仇行动还未彻底结束。公元前221年,秦王已立号为皇帝,下令尽逐燕太子丹及荆轲之客。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改名换姓,隐藏在宋子县(治所在今河北赵县东北),给人家做庸上。有一天,他听到主人堂上传出击筑的乐声,不禁为之留连。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形状像琴但比琴大,类似今天的筝,以竹击弦,故名筑。高渐离是击筑的高手,在堂外听到入迷之处,便赞一声好,听到不佳之处,便又说这里为什么不好。主人的仆人听到了,跑去告诉主人,主人便召高渐离进堂上击筑。高渐离遂将自己珍藏的筑自匣中取出,又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容光焕发地走入堂内,举座皆惊,不敢踞坐,待之以上宾之礼。渐离坐好后,从容击筑而歌,高亢激越,座中客皆为之动容,涕泪双流。

高渐离的名声就这样传开了。秦始皇知道了,便召见了他。有人向秦皇报告:这就是高渐离。秦始皇爱惜他的音乐天分,便赦免了他的死罪,将其双眼弄瞎,使其不致于为害自己。而后令其击筑,秦始皇听了,大为赞赏。时间长了,秦始皇的警惕之心逐渐放松下来,座位移得近了些,高渐离感觉到了,便将一大块铅放在筑中,等到再为秦皇击筑时,便举起筑向他砸下去,可惜没有击中。秦皇遂杀掉高渐离。经过这次遇险,秦皇终身不再亲近六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