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方法对了成绩才能提高
10789900000079

第79章 抄抄写写学语文

有什么一学就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吗?

有!就是抄抄写写。一种通过抄书来学习的方法。

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的。

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客人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在抄《汉书》。”客人听了反而很不理解。凭苏轼的天赋和“过目成诵”的才能,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说:“我读《汉书》到现在已经抄了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要抄一个字了,客人疑信参半地挑了几个字一试,苏轼果然应声能背出有关段落,一字不差。苏轼的”过目成诵原来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啊。

苏轼不仅三抄《汉书》,其他如《史记》等几部数十万字的巨著,他也都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的。苏轼称它为“愚钝之法”。

动手抄写识记材料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抄写记忆法。“手抄一遍,胜读十遍”,是我国古代学者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虽然抄写要比阅读多耗费不少时间,但从记忆效果来看,抄写是最佳方法之一。到了近代,这种方法依然适用。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要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数学家王梓坤善用抄读法。他在上中学时,做完功课一有时间,便光顾图书馆。好书借了实在舍不得还,但买不到也买不起,他便下决心动手抄书。抄,他认为总还是抄得起的。他先后抄过林语堂写的《高级英文法》,抄过《英文大全》,还抄过《孙子兵法》,这本书爱不释手,则一口气抄两份。王梓坤认为,人们只知抄书之苦,未知抄书之益,抄完毫末俱见,一览无余,胜读十遍。

有句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抄写也可以规范和提高写作水平。有的同学觉得写作文很困难,一节课也写不了几个字,病句错字还很多。对于这类学生,若能静心抄写范文,写作水平很快就能有所改观。有的同学作文已相当不错,但还希望写得更好些,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只是选材要恰当,要选自己喜爱又确实适宜学习的文章来抄写,才会收到显著效果。

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这个办法也很管用。学过的文言课文,内容确实明白了,也能够诵渎了,那么再认认真真抄一遍,对常用词认知的准确度必会大大提高。

无论多少管用的方法,也完全有可能变得无用甚至有害,抄写也不例外。倘若“一刀切”,不管自己的实际状况,不加选择地去抄,恐怕就难以行得通。有的同学抄写时不用心,以为只要抄写到本子上就达到目的了,最终出了家中学习负担之外,可能就收获甚微了。

要想使抄写收到实效,必须有明确的训练规格,必须加强具体指导。比如先诵读后抄写,这一要求就必须反复强调:又如力争做到整句整句地抄写,而不可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这对保证效果也至关重要;当然,材料的选择也必须同时慎重考虑。

小秘密

运用抄写记忆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必须动脑筋思考,一边抄写一边玩味,一边抄写一边理解。抄写一段,回顾一下。既检查了有无漏误,又加深了一遍记忆。另外,对于抄写过的材料应该不时翻阅几次,才能收到抄写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