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末唐初那些事儿
10789600000052

第52章 联姻西藏——稳定周边立大功

正当唐朝繁荣发展的时候,在西部边境,一个少数民族的王朝吐蕃日益强大起来。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吐蕃人勇敢善战,他们认为战死是光荣的,谁要是临阵逃跑,大家就拿一个狐狸尾巴挂在他的帽子上,嘲笑他像狐狸一样胆小。吐蕃人的首领称为“赞普”,意思是雄壮强悍的男子。

大约在公元629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父亲论赞弄囊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不到十年,论赞弄囊就被大贵族毒死了,吐蕃发生了内乱。松赞干布当时年纪还小,他依靠中小贵族,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吐蕃王朝的统一。他做了赞普,把都城迁到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制定了官制和法律,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这时候,正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的文化,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贞观八年(634年),他第一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访问。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臣回访。从此,汉藏两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不久,松赞干布派使臣,带着丰盛的礼物,到唐朝向唐朝皇室求婚。唐太宗没有同意。使臣回到吐蕃,怕受到惩罚,编了一通假话,说:“刚到唐朝的时候,他们对我的欢迎非常隆重,同意将公主嫁给大王。后来吐谷浑王也去求婚,唐朝天子又不同意了。看来一定是吐谷浑在中间说了坏话。”松赞干布听了以后非常生气,马上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力量弱小,哪里是吐蕃的对手?刚一交锋,就被打败了。于是,松赞干布又派使臣带着厚礼去长安,并且扬言:“我们是来接公主的,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们赞普,我们的军队随后就到!”

唐太宗派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讨伐吐蕃。松赞干布骄傲轻敌,结果被打得大败,收兵退回逻些。

松赞干布看到唐朝这样强大,既害怕又佩服。贞观十四年(640年),他派大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再一次去长安求婚。

唐太宗有21个女儿,但年龄大的已经出嫁,年龄适宜的又不愿意去,因为吐番地处偏远,气候寒冷,又不是一个民族,生活习惯不一样。唐太宗有些犯难,他不愿意强逼女儿远嫁吐番。一天,他对江夏王李道宗说:“吐番国王来求婚,可我的女儿们却不愿去,他们不明白,这桩婚姻能抵十万雄兵。”

李道宗回府后把唐太宗的话告诉了自己的女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女儿说道:“既然这桩婚姻如此重要,女儿去怎么样?”李道宗没想到女儿会主动要求去,他舍不得她去,但以国事为重,还是禀报了唐太宗,唐太宗听了后非常感动,封李道宗的女儿为文成公主。

传说当时,到长安求婚的有五个国家的使臣,他们都带着贵重的礼物,想要娶唐朝的公主。究竟把公主嫁给谁呢?唐太宗决定出几个难题,考一考这些使臣,看谁聪明能干,再作决定。

唐太宗把各位使臣请到宫里,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束丝线,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能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就将公主嫁给谁的国王。”原来,这颗明珠有两个相通的珠孔,一个在旁边,一个在正中。中间的孔道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非常困难。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禄东赞很快就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向孔里吹气。一会儿,这只蚂蚁便拖着马尾鬃从另一端的孔中钻了出来。禄东赞再把丝线接在马尾鬃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唐太宗见禄东赞这样聪明,很高兴。

接着,唐太宗又出了第二个难题。他让人把使臣们带到御马场。御马场左右两个大圈,一边是一百匹母马,一边是一百匹马驹。唐太宗要求使臣把它们的母子关系辨认出来。其他几个使臣束手无策,只有禄东赞想出了办法。他运用吐蕃人民在游牧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人暂时不给马驹吃草和饮水。过了一天,他把母马和马驹同时放了出来。只见母马嘶叫,马驹哀鸣,小马驹一个个跑向自己的母亲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就这样被禄东赞辨认出来了。禄东赞说:“马的母子关系已经辨清,请陛下将公主嫁给我们的赞普。”唐太宗说:“还要再考一次,然后决定。”

当天夜里,宫里钟鼓齐鸣,皇帝传召各国使臣入宫。其他几位使臣急忙穿戴整齐赶到宫里。只有禄东赞想得周到,他因为初来长安,路途不熟,怕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路,就让随从带着红颜料,在去皇宫途中的十字路口都做了记号。原来唐太宗是请各国使臣到宫里看戏。看完戏,唐太宗说:“你们各寻归路吧,谁能最先回到住处,就把公主许给谁的国王。”禄东赞有记号指引,很快就回到了住处。其他使臣由于不熟悉路途,摸来摸去,直到天亮以后才找到住处。

经过三次考试,禄东赞都取得了胜利。唐太宗非常高兴,心里想:松赞干布的臣子这样聪明、机智,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这就是传说中的“三难婚使”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是历史事实,但是从中可以看出藏族人民的智慧。

文成公主是唐朝皇族的女儿,她聪明、美丽,读书很多,很有才华。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的婚姻当做一桩大事,首先在边境建造一座行宫,届时作为文成公主一行休整所用,并为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还有一尊释迦牟尼的佛像。此外还包括图书、作物种子、生活用品、各类工匠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礼部尚书李道宗(文成公主父亲)为送亲特使,率3000名御林军护送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普通百姓主动相送,送行队伍有20多里长。

文成公主一行路过百南(今青海省玉树县南部),见当地居民不会种庄稼,公主便让随行的农民教他们种大麦、燕麦:让石匠在河上安装水磨,百姓们非常感激,给文成公主立了一尊石像作纪念。

一路上,随行的工匠还教会了各族人民栽桑养蚕、制作酥油等技术,走到哪里,受到哪里人民的欢迎。藏王松赞干布领军队到很远的地方迎接文成公主。他见文成公主举止文雅、容貌俊美,高兴得难以言表;文成公主见松赞干布英俊潇洒、骠悍威武,也十分喜欢,两人可谓一见如故,天成地配之姻缘。

松赞干布陪同文成公主进入国都逻些(今西藏拉萨)时,万人空巷,夹道欢迎。松赞干布感到自豪和激动,为文成公主专门修建了小昭寺,将公主带来的释加牟尼像供奉其中,一直保存至1300多年后的今天。

松赞干布以唐皇帝女婿的身份拜见了前来的江夏王李道宗,对唐太宗表示感谢。在逻些,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服装,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赞蒙(藏语王后的意思)。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的先辈没有和上国通婚的,今天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知道。”他按照唐朝建筑的风格,在逻些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郭和宫室。

在文成公主进入吐番的道路上,吐番的很多地名与文成公主都有联系。民间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唐太宗为了宽慰她,用黄金制作了一面日月宝镜,据说可以通过宝镜看到长安城的景色和家中的亲人。和亲队伍行至赤岭,即将离开唐朝国境时,公主站在山巅,东望是良田千顷,杨柳成行,炊烟缥缈;西望茫茫草原,牛羊点缀,天高云淡,引起思乡之情。她让人拿出宝镜观看,镜中的长安,街市繁华、宫殿巍峨,亲人历历在目,不禁愁思万缕。猛然想到自己联姻通好的重任,看到和亲队伍中人们投来的企盼的目光,公主潸然泪下。于是狠心摔碎了宝镜,并向天神祈祷,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山谷,天神显灵,把破碎的镜片变成了现在的青海湖,把倒流的泪水变成了现在的倒淌河,由东向西汇入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后人怀念、敬仰文成公主,把赤岭叫做日月山。

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了许多经书、诗书、佛经、佛像和有关医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大量的粮食、蔬菜种子和生产工具。那时候,吐蕃没有历法,以麦熟为一年,文成公主帮助吐蕃人推行历法。她还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她带去的水磨,深受吐蕃人民的欢迎,使他们学会了利用水力资源。

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用绳子打结或以木刻画记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进行专门研究,创造了3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结束了藏人没有文字的历史,从此汉文书籍可以译成藏文,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西藏过去无完整的历法,以麦收的季节(约为夏历三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推行夏历制,大大便利了藏族历史文化的纪年和著录。文成公主带去的宫廷乐队,丰富和繁荣了藏族的民间音乐、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带去的许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从此藏民掌握了汉族的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了汉族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大发展了藏族的农业生产力。文成公主带去的各种植物种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实,改变了藏民的饮食结构,丰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种。

文成公主信佛,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大力提倡佛教,还特地在拉萨修了大昭寺,这对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响之大,的确难以估量。在文成公主的倡导下,松赞干布不断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此后唐朝又不断送去蚕种,帮助发展养蚕事业。送去酒曲,派人帮助发展酿酒事业。还有碾磨、造纸、造墨等等,也派专人传授。文成公主本人还亲自传授了刺绣、纺织的技术。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出嫁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给公主的嫁妆非常丰厚。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饪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大量谷物和芜菁种子等入藏。松赞干布于河源迎亲,对唐行子婿之礼,还专建宫室供文成公主居住。文成公主还带去了各种工匠,这一队伍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文化科学技术的使者。

唐太宗去世以后,唐朝和吐蕃继续保持着频繁的来往和密切的关系。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唐廷特派使者前往祭奠。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唐朝关系疏远而稍减,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哀痛。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志纪念。一些随她前来的文士工匠也一直受到丰厚的礼遇,他们死后,也纷纷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两侧。至今文成公主和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视为神明。文成公主在吐蕃总共生活了40年。吐蕃人民为了纪念她,特地规定了两个纪念日。一个是10月15日,据说是文成公主的生日。这一天,吐蕃境内男女老少都到寺庙里祈福。另一个是5月7日,女孩子们化妆跳舞,歌唱文成公主的事迹。直到现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在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他们结婚洞房的遗迹。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态势而言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曲求全,以结好蕃邦;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疆外野民。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文成公主入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举动,她主动请求入藏的勇气值得人们钦佩,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女性,也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的女外交家之一。她对汉藏文化的交流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帮助藏族人民发展经济、开垦土地、兴办教育、创立文字……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后来,松赞干布又接受了唐朝赐予他的官职与封爵。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安定了边疆少数民族。使唐王朝在建立初期有了一个稳定的周边政治环境,对唐王朝日后的强盛和发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