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末唐初那些事儿
10789600000026

第26章 瓦岗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地

风起云涌、星罗棋布的隋末农民大起义,自大业七年(611年)到大业十二年(616年),经过五年的奋战,逐渐形成三大支队伍,一支是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一支是杜伏威、辅公佑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一支就是翟让、李密的瓦岗军。

大业七年(612年),东都法曹翟让犯了死罪,狱吏黄君汉钦佩翟让骁勇,以为他能拯救百姓,就暗中打开死牢门,将他放了。在东郡(今河南滑县)边界,有一处山势特别险要,峰回坡陡,密林环抱。山上结着一个寨子,栅高垒固,称瓦岗寨,寨中正聚集着起义的农民。翟让亡命到瓦岗,被拥戴做了寨主。翟让的同乡单雄信骁健勇猛,善用马槊,还有年仅17岁的徐世责力,先后率部投奔翟让,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因为聚义瓦岗,所以称为瓦岗军。

杨玄感兵败,谋主李密被捕,和其余十多名钦犯一起被押送东都。途中,李密等十余钦犯趁防守的人醉卧梦乡之机,凿墙穿洞,逃了出去。李密脱险后,为了躲避官府缉捕,改姓易名,辗转山村,四处亡命。后来他往来于外黄王当仁、济阴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结寨聚义的群雄之间,鼓动他们下山取天下。李密在大业十二年(616年)约了王伯当,投奔瓦岗寨。李密上山初,翟让因听说他是杨玄感的亡命将军而不信任他,把他软禁在营外。李密靠了王伯当的帮助,去见翟让献策说:“如今昏君巡游江都,精兵集于辽东,这个形势如同过去项羽、刘邦奋起夺取天下的时机一样。足下雄才大略,瓦岗士马精勇,正可以席卷二京(长安、洛阳),诛灭暴虐,成就灭隋大业。”翟让因此对李密刮目相看。

李密见瓦岗人马愈来愈多,而粮草供应不足,感到如果拖得时间太长,势必人马困疲,一旦强敌降临,就会涣然离散,于是向翟让又献一计,劝翟让下山夺取荥阳,养精蓄锐,然后大干一场。翟让称是。

荥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要隘虎牢关在郡境内。因此隋炀帝特派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全力对付瓦岗军。

李密部署翟让率兵从正面迎战诱敌,李密率精兵千余埋伏在荥阳北面的大海寺北密林中。张须陀一向藐视翟让,翟让且战且退,往北退了十多里,把张须陀的2万人马引到大海寺。瓦岗军伏兵杀出,翟让回马杀回,和李密、徐世责力、王伯当一起围杀隋军。张须陀战死,隋军被歼1.5万余人。

紧接着,瓦岗军部署新战役。二月,李密、翟让带领7000名轻骑,兼程疾驰,一举攻克了洛口仓。进城后,立即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消息传开,瓦岗义军声誉传遍四方。以文辞闻名海内的祖君彦也来投奔瓦岗军,李密把军中书檄全委托了他。

瓦岗军夺取洛口仓的消息传到江都以后,隋炀帝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再回东都。驻守东都的越王杨侗,任命裴仁基为河南讨捕大使,与虎贲郎刘长恭各自领兵,夹击瓦岗军。刘长恭所带之兵,皆为富家子弟,拖拖拉拉,走了11天,才渡过洛水,在巩县东南石沙子河西岸列阵,南北长达十余里。李密、翟让早有部署,陈兵于石子河东岸,另有一部埋伏在横岭下。翟让先接战,不利。李密即指挥后队蒲山公营横冲官兵队阵,隋兵大败,刘长恭在混乱中换上士兵衣服,逃回了东都。裴仁基失期未到,等听到刘长恭失败,吓得不敢前进,屯兵于巩县东南的百花谷,固垒自守。后来还屯兵于虎牢关。

瓦岗军威震中原,翟让感到自己能力已不足继续领导,就让位给李密,奉李密为魏公。李密设坛场即位,组织行军元帅府,改元永平;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为左武卫大将军,徐世责力为右武卫大将军,其余都拜授官职,令他们各领本部。李密建立了独立政权,号令天下。孟让、郝孝德、秦叔宝、程咬金等各路英雄都络绎不绝地投奔瓦岗。隋朝的官员裴仁基、柴孝和、郑颈等也闻风纷纷献城投降。著名骁将罗士信等也率众归顺了李密。因裴仁基献出虎牢关,李密封他为上柱国、河东公。当时“道路降者不绝如流,众至数十万。”瓦岗军声威大震,成为隋末农民起义中最大的一支义军。

为了巩固基地,李密令田茂广筑洛口城,方40里,同时派房彦藻向东扩展,攻克了安陆(今湖北安陆)、汝南(今河南汝南)、淮安(今河南泌阳)、济阳(今山东曹县)。

经过几次反复激烈的战斗,瓦岗军又夺取隋朝另一大粮仓回洛仓,大修营堑,部署攻打东都。李密召集元帅府幕僚,命记室祖君彦草就了一篇讨伐昏君檄文,传檄天下。檄文中声讨隋炀帝有十大罪状,并说:“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后来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时李渊还未入关,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虎贲郎将霍世举率关内兵救援东都。柴孝和劝李密避其锋芒,自率精锐,乘虚入关,西取长安。李密认为这是他当年为杨玄感所出的上策,但考虑到他的部下将士都是山东人,见洛阳还未攻下,就没人愿随从西进,未能听从柴孝和的计策。柴孝和非常惋惜,只得另献一计说,大军既然不能西进,就由他先入关中联络群雄,看机会吧。李密同意了。柴孝和率数十骑入关,说动了关中群雄万余人,准备响应李密。不久,李密在作战中,中流矢负伤。官兵气焰大张,庞玉、段达乘胜夜袭瓦岗军大营。

李密箭伤未愈,与裴仁基仓猝应战,大败,弃了回洛仓,撤奔洛口。柴孝和联络的关中群雄听到李密兵败,统统变卦散去了。柴孝和只得轻骑归返瓦岗军。

可李密这时却自以为兵强,想做天下盟主,叫祖君彦写了封信给李渊说明此意。李渊这时正一心经略关中,倒不图虚名,写了封回信假意表示拥戴。李密把李渊的信展示给诸将看,说:“唐公拥戴我,天下肯定是我的了。”从此他不再考虑西进了。

八月,武阳郡丞元宝藏派门客魏徵见李密上降表。魏徵字玄成,落拓有大志,出家做道士,学识丰富,很有名气。李密立即召魏徵为元帅府参军,掌记室,并任元宝藏为魏州总管。

这时,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隋炀帝诏命开黎阳仓(今河南浚县西南)赈济灾民,官吏不按时赈济,结果每天饿死的达数万人。徐世向李密建议说:“天下大乱,本是由于饥饿。如今若能夺得黎阳仓,大事就可成功了。”李密当即就派徐世责力领本部5000人马,会合元宝藏、郝孝德、李文相等一举攻破了黎阳仓,开仓济贫,远近农民纷纷投奔瓦岗军,10多天时间就得兵20余万。武安(今河南涉县)、永安(今山西霍县)、义阳(今河南桐柏)、弋阳(今河南横川)相继投降。窦建德、朱粲也派使者来表示拥护。

自七月隋炀帝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江淮劲旅北上,同时命将军王隆、河北大使韦霁、河南大使王辩等同赴卫东都,讨捕瓦岗军。这时他们多已在东都会合,与庞玉、刘长恭合兵10余万,与瓦岗军夹洛水相持。十月末,王世充仗着兵多势众,摸黑渡过洛水,抢占黑石关,然后兵分两路,准备夹攻瓦岗军。李密发觉后,率精骑渡到洛水北岸去抄袭王世充的后路,被打败。柴孝和落水而亡。李密又返回洛水之南,分兵两路。一路东走月城,王世充尾随而至,包围了月城。另一路直奔黑石关,官兵连举6座烽火告急。王世充赶快从月城撤兵,援救黑石关。在途中遭到李密迎头痛击,杀得大败。李密反败为胜,消灭敌人3000多。

王世充大败后,坚守不出。越王派使者慰劳他,叫他继续出战。王世充又是惭愧,又是害怕,再次率军到石子河与李密对阵。几天后,瓦岗军大军出动,王世充大败,向西逃回东都。瓦岗军重新振作起来,但东都始终未能攻取。

虽然这时李渊已经攻取了长安,但群雄中,瓦岗军仍最具备与李渊逐鹿中原的力量。可瓦岗军没有一鼓作气去攻洛阳,却发生内讧。

结果李密杀掉翟让,瓦岗军军心涣散,实力大减,逐渐走向衰亡。

起义失败

武德元年(618年)春,王世充集结兵力7万余人,正月十五命令各军在洛水造浮桥,渡过洛水与瓦岗军决战。虎贲郎将王辩最先登岸,攻破李密外围营栅。王世充不知这时李密大营惊慌,忽然鸣金收兵,于是李密率敢死队乘机追杀。官兵大败,几万人抢渡浮桥,落水而死的1万多人。王辩当场阵亡。这夜疾风寒雨,军士涉水时衣裤湿透,因此冻死在道路上又有万余人。王世充逃走,自己向越王杨侗请罪,越王遣使赦了他,把他召还东都。王世充屯兵东都城北的含嘉城,但不敢出战瓦岗军。

李密乘胜占领金墉城,扎营北邙山,浩浩荡荡逼近东都上春门。战鼓声一阵阵传入东都城内。十九日,段达、韦津领兵出战,望见密密麻麻的瓦岗军,不战自慌,返身而逃。段达在后逃进了城。韦津冲在前面,被瓦岗军杀了。

东都城门四闭,拒不出战。瓦岗军打了四五个月,毫无进展。这时宇文化及弑杀了隋炀帝,以皇后令立秦王浩为帝,自称大丞相,率领10万官兵,离江都北上,要踏平瓦岗寨。瓦岗军处于宇文化及与王世充的东西夹攻之中,形势险恶。房彦藻为另一支义军王德仁所杀,瓦岗大将王君廓又投降唐,李渊在长安称帝。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打击着李密。

六月,宇文化及率军直扑黎阳,企图夺仓抢粮。瓦岗守将徐世责力(即李世责力,降唐后赐姓李,改名李世责力,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改名李责力)在黎阳西新筑仓城,集中精兵把守。宇文化及赶到,受壕堑所阻。李密率步骑2万增援,抄宇文化及的后路。徐世责力挖地道出奇兵袭击,宇文化及大败,溃逃而去。

这时已经接了帝位的杨侗想利用瓦岗军来抵挡宇文化及,决定招安瓦岗军,派使者盖琮去见李密。李密虽然取得了黎阳胜利,但仍担忧腹背受敌,见盖琮来招安,大喜,以为可解除西顾之忧,避免作战了。他向隋皇泰帝上了降表,被册拜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奉令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

七月,李密因已无西顾之忧,率全部精兵东击宇文化及,大获全胜,斩敌4万。宇文化及元气大伤,无力西进,带着2万多残兵败将,逃往河北去了。李密准备入朝,走到半途,获报东都兵变,王世充杀了主张招安的大臣,选了2万精兵来攻瓦岗军。李密因为久战,损失了很多精兵良马,士卒疲病,只得放弃了进占东都的计划。

九月,李密留王伯当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仓,自率精兵,到偃师北邙山驻营。他召集诸将会议。裴仁基建议分兵扼守各交通要道,阻堵王世充东进,再选3万精兵,绕道河西,直趋东都,让王世充来回奔命,然后一战决胜。李密认为说得有理,避其锋芒,以逸待劳,养精蓄锐,确是上策。单雄信等武将不服从,纷纷要求大战一场。李密又改变了主意。裴仁基苦争没用,顿脚叹息说:“魏公将来一定要后悔的!”

接着在偃师大战,结果失利,裴仁基等十余员大将重伤。但李密却并不在意,夜不设防。不料这夜王世充遣200多轻骑携带火种,潜伏在北邙山谷中。天一亮,王世充率江淮劲兵攻袭北邙山瓦岗军大营。李密来不及列队布阵,仓促应战。这时,王世充的伏兵乘虚爬上山顶,居高下冲,纵火烧营。王世充命士兵把预先绳捆索绑的貌似李密的人牵过阵前,连声鼓噪:“捉到李密了!”声音传遍北邙山。瓦岗军以为李密真的被俘,失了斗志,向山下溃败。在溃败中,一些将领相继倒戈。李密集拢了1万多瓦岗军,驰奔洛口仓。

途中,获报镇守洛口仓的邴元真叛变。邴元真是翟让的老部下,翟让被杀,他一直怨恨在心,听说李密兵败,不等王世充来攻,就投降了。接着,单雄信叛变。偃师失陷,裴仁基、郑颈、祖君彦被俘。于是,李密投奔王伯当。

王伯当这时已放弃金墉城,退守河阳。李密赶到河阳,召集诸将商议,想再图进取。可自从下山以来,瓦岗军从未遭受过如此惨败,因此诸将情绪低落,都说难以成功。

冬十月,李密带着2万瓦岗军残部与魏徵等文官,进长安投降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封他为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消息传开,徐世责力、贾润甫等将领也相继降唐,秦叔宝、程咬金等多数将领投降了隋朝。瓦岗军就此瓦解。

不久,李密感到在唐朝只有虚位,郁郁寡欢。他和王伯当两人密议离唐出关,召集瓦岗旧部,重举义旗,东山再起。接着,李密假意向李渊献策,愿亲往山东召集旧部,讨灭王世充。李渊同意。李密又要求贾润甫、王伯当同去,李渊也准许了。

十一月,李密与王伯当、贾润甫3人出了长安城,马不停蹄,直奔黎阳。三人到稠桑时,李渊反悔,敕追李密返回。李密估计返回必无生理,决意反叛。贾润甫哭谏说:“自翟让被杀,天下都说明公忘恩负义,如今归唐复叛,还有谁肯相助!”李密大怒,要杀贾润甫,被王伯当劝住。贾润甫不辞而别。李密撕毁敕书,杀了使者,和王伯当两人继续东驰。

一路上,两人召集到几十名旧部,把他们装扮成妇女,裙下藏刀,进入桃林县(今河南灵宝),突然变服,抢占了县城。他们夺取粮械后,聚集了1000多人,直趋南山,乘险东行,准备去襄城依附瓦岗旧将张善相。

不料走进熊耳山,唐朝行军总管盛彦师的伏兵齐起。李密、王伯当等1000多人被冲作两截,首尾不能相顾,全部遇害。鲜血溅染熊耳山,瓦岗寨起义至此彻底失败了。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并于第二年乘农民大起义之机起兵反隋,攻取长安。次年,隋将司马德勘等在江都发动兵变,推举宇文化及为丞相,缢杀了隋炀帝,繁盛一时的隋王朝覆灭了。

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即位称皇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

巩固关中,逐步消灭割据势力。他采取诱降与武力并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等策略,在以后7年间,先西北,后东南,陆续消灭薛举、李轨、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众多割据政权,基本控制了全国。至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