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孙子原来这样说
10789200000017

第17章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古句新解”

善于用兵的人,潜心研究致胜之道,修明政治,坚持致胜的法制,所以能主宰胜败。

“修道而保法”,就是从政治上加以具体保证,确保在战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所谓“道”,就是清明政治,调动士卒和广大老百姓的积极性,即《计篇》中所说的“令民与上同意也”,这样就可造成举国一致、上下一致的理想政治局面。所谓“法”,就是严格的法制、正确的法纪。具体地说,即赏罚公正严明,军队上下有序,士卒训练有素。可见,“修道而保法”的核心,就是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为夺取战争主动权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羊祜是西晋著名大臣,也是晋初文学家、书法家。羊祜出身豪门,其祖父、父亲均官至太守。同时,他还是东汉大臣、文学家蔡邕的外孙,当朝景献皇后的胞弟。他聪敏儒雅,以德治军,以理待战,深得西晋帝王官吏、军卒百姓的称誉。

羊祜积极支持晋武帝统一全国的计划,于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出任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屯田储粮,缮甲练卒,为灭吴做准备。

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吴国在荆州的都督换上著名的军事家陆抗。陆抗到荆州后,注意到西晋的动向,立即上书给吴主孙皓,提醒孙皓不要盲目迷信长江天堑,应该认真备战。他把自己的想法归纳为17条建议,请求实行。

陆抗的到来,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因此,他一面加紧在荆州进行军事部署:一面向晋武帝密呈奏表。密表建议,伐吴战争必须利用长江上游的便利条件,在益州(今四川地区)大办水军。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八月,吴主孙皓解除西陵(今湖北宜昌)都督步阐的职务。步阐因害怕被杀,拒绝返回建业,当年九月,献城降晋。陆抗闻讯,立即派兵围攻西陵。晋武帝命令羊祜和徐胤各率军分别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县),从东西两面分散陆抗的兵力,以实现由荆州刺史杨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阐的计划。但陆抗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5万晋军粮秣的运输发生困难,再加上江陵城防坚固,不易攻打,羊祜屯兵于城下,不能前进。杨肇兵少粮缺,被陆抗击败,步阐城陷被诛。回师后,羊祜因坐失战机、不竭力强攻,被贬为平南将军。

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总结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修道保法”,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

他挥军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据险要之地建起五城,收复肥沃疆野以争夺资源,使守御范围内晋国边防日益强大。当时荆、襄一带因连年战事,百姓流离失所,羊祜利用边境暂时的稳定,采取减免赋税的政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东吴军民感其仁政,纷纷归附。

每逢与吴军交战,他都先使对方知道,不搞突然袭击。凡是想向他建议阴谋诡计的人,羊祜都赏给美酒,使其大醉不醒,不让他乱出主意。有一年,晋军缺粮,不得已到吴国境内收割了些粮食,羊祜也用价值相当的绢帛给以抵偿。在打猎时,羊祜命令士兵不得越境,对被吴军击伤而被晋军猎获的飞禽走兽,他都让人清点,全部送还给吴国。吴将陈尚、潘景率军来攻,被羊祜打败斩首,羊祜赞叹他们以死殉国的美节,厚加殓葬。

这一切,都令吴人心悦诚服,尊称他为“羊公”,而不直呼其名。特别是吴将陆抗,虽多次跟羊祜对峙,但对羊祜十分敬佩,称他的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众人恐药中有毒,都劝陆抗不要服用。陆抗说:“羊祜岂是投毒之人!”拿过药来一饮而尽。他并且告诫众人:“羊祜处处讲仁德,我们却讲武力,因此不战我们也服了,今后我们只保边界就行了,不必真打。”

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羊祜病危,荐举杜预代替自己。死后武帝为之举哀,州人为之罢市,大街小巷哭声不断,甚至吴国守边的将士也为之哭泣。

羊祜死后二年,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一统中国。在庆功宴上,晋武帝举杯流涕说:“此羊祜之功也。”足可见羊祜“修道保法”的功效。

“修道保法”的谋略,除了在政治、军事等领域使用,其在经济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亨利·福特在经营福特汽车公司时,就以更人道、更宽厚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从而使福特享誉世界。

亨利·福特享有“汽车大王”的美誉,他将人类社会引向了汽车时代。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一T型车,为“装在汽车轮上的美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生产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福特先生为此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亨利·福特是一位卓越的成功者,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要不停追求,不断进取。

一次,福特由儿子埃迪塞尔陪同巡视工厂,得知工人有情绪,便把主管苏伦森找来询问。苏伦森说:“工人们想要增加工资。”福特说:“你为什么不反映?”苏伦森说:“和同行相比,我们日薪2美元的最低标准已经够高的了。”福特说:“不行,把最低标准定到日薪5美元。钱是工人挣的,为什么不发给他们?”于是,福特公司把日薪5美元作为最低薪资标准。

福特肯定劳工价值,在劳资关系上,他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许多报纸都报道了福特公司日薪5美元的消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冲击。然而,事情却并没有结束。

一天,福特突然收到一名爱尔兰移民职工的妻子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以一位职工妻子的身份,向您投诉,若有冒犯之处尚请包涵。我经多方面考虑,毅然决定呈上这封信。

对于丈夫的调薪我们由衷感激,但事实上,海兰德工厂的作业方式无异于南北战争前芋草田的奴隶制度。工作的负荷和夜班的增加,几乎丧失了人性。贤明的福特先生,相信您应了解人绝非机器,不能光工作而不休息。近日来,我经常祈求上帝让我的丈夫不要每天从工厂回来后,总是精疲力竭地躺下。

“一天5美元的薪金,虽是您的恩赐,但是如此的作业制度十足毁灭了我的家庭!”

这封信对于福特来说,犹如当头一棒,给了他重重一击。

这封信一直困扰着福特,第二个礼拜天,福特在妻儿的相伴下,来到迪尔本教堂,想寻求帮助,他以虔诚的口吻对司祭长撒母耳·马吉斯说道:“司祭长,这一次我把工厂职工的薪资增加到一天5块钱,本是希望能制造出更好的汽车,但是事实和我的想法相反,我想请教您的看法。是不是我对职工过分恩惠了,或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我相信我所做的已产生了影响。我想今后将会有成千上万的新劳工加入汽车生产行列。我希望建立一个更宽厚、更人道的企业组织。”

由此,马吉斯对福特充满了崇敬之情,后来,他辞去了司祭长的工作,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员,担任工厂新成立的福利部顾问,在福特汽车公司有效地开展福利工作。

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做企业管理,固然需要有驾驭市场的能力,需要有研发新产品的创新精神,需要很多诸如管理沟通、商务谈判之类的技巧。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在这些因素之上,还应该有一份道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