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孙子原来这样说
10789200000010

第10章 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原典”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古句新解”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智谋克敌制胜,其次是通过外交途径克敌制胜,再次是运用武力经过野战克敌制胜,最下策是采取攻城的方法而取胜。

孙子在《谋攻篇》中对战争的形式做了大致的划分,他认为战争有四种不同的方式,即谋略战、外交战、野战、攻城战。最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同盟,再次是野战,最下策是攻城。从这里可以看出,谋略战是一种智慧之战,以智取胜可以避免或减少在战场上相互厮杀造成的人员损失,而攻城之所以是下策,是由于攻城战有可能使士卒伤亡,减员三分之一,而城还是攻不下来,这对部队来说是场灾难。

天下混乱、各地势力蜂起的年代,要想谋取战争的胜利,外交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孙子将伐交列为仅次于伐谋的最佳用兵选择手段。伐交,也即外交,伐交的目的是孤立敌方,使它的同盟破裂,造成于我有利的态势。有时候,外交成功,就可以变危机为有利时机,变被动为主动,以至于扭转局势,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或达到最终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外交在世界政治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孙子的伐交谋略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晋文公也一举赢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晋文公因郑国在城濮之战中曾依附楚国,加之他在流亡时期经过郑国而没受到郑国国君的礼遇,于是就联合秦穆公进攻郑国。

郑国是一个小国,形势十分危急。郑文公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正在大家都感到束手无策之时,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现在形势危险,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立即召见烛之武,让他去见秦穆公,使秦军撤兵。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见郑文公态度诚恳,而且这又关系到国家存亡,于是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

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之南。入夜,郑国守城官兵用绳子系在烛之武腰上,将他送到城外。烛之武出城后,直奔秦军营前,要求面见秦穆公。

秦穆公手下的人将他带到穆公跟前。烛之武见到秦穆公,便开门见山地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部下了。”接着,烛之武从晋、秦、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入手,分析灭郑对秦、晋的利弊。他说:“郑国、秦国中间隔着晋国,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现在晋国天天扩军备战,其野心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他们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也会扩张它西边的疆界。那样的话,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扩张呢?灭掉郑国,只会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烛之武的一番话,讲得有理有据,利害分明,使秦穆公意识到灭掉郑国确实是于己无利。于是,秦穆公答应立即撤兵,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还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军驻守郑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借助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军也偃息旗鼓、撤军回国了。

烛之武成功说服秦穆公退兵的关键在于抓住了灭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这样,他才得以成功地实施“伐谋、伐交”的策略,从而使秦、晋不战而退,成功地解除了灭国之危。

进入20世纪之后,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武器出现之后,将西方军事思想的缺陷暴露无遗。以西方人对克劳塞维茨以来的军事理论进行反思为契机,中国传统兵学的价值又一次显现了出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对拿破仑战争以来的西方军事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正是在对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清算过程中,利德尔·哈特发现了《孙子兵法》在战略思维、战略价值观上的重要启发意义,并由此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二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接连陷入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失败,西方军事理论的缺陷进一步暴露了出来。尤其是越南战争的失败,给了西方人以极大的触动。越南战争,美国人是严格按照西方军事理论来打的,然而在这场历时11年的战争中,美国几乎打赢了每一场战斗,然而却输掉了整个战争。这不但使美军的战场指挥官感到迷惑不解,而且连战争的最高决策者也不得不反思,这场怎么说似乎也该赢的战争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更多的西方人将目光投向了《孙子兵法》,希望能从东方古老的智慧中得到启示。结果是不少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西方世界的失败,正是因为违背了孙子的教训。美军侵越作战部队司令威斯特摩兰在《一个军人的报告》中回顾越南战争时,引用了孙子“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的名言,说“进入越南是我国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另一位美国著名的战略思想家柯林斯在他的《大战略》一书中也指出:“孙子说:‘上兵伐谋’……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我们过高地估计了己方的能力,过低地估计了敌人的能力。”

运用计谋结交更多的朋友以孤立最顽强的敌人,从而取得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这是《孙子兵法》的政治谋略。伐谋、伐交思想是当代非对称战略思想的核心,也是当前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最佳方式。当前,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许多国家采取了非对称谋略,即以非对称的战略力量和不对应的战略手段,遏制和对付可能构成的威胁。当今世界,国际与地区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民族宗教狂热,是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面对影响和危及国家安全的威胁,以威胁对付威胁、以威胁遏制威胁的对称战略,不可能减少和消除威胁,相反可能增加和扩大威胁。实行非对称战略,以伐谋、伐交为本,将减少和缓解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和平来保障安全,实现和平共存与和平共处,从长远来看,对维护国家安全是有利的。强调伐谋、伐交,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将以往国家安全关系上此消彼长、此利彼害的“零和”角逐,转变为一种相互合作、共同安全的双赢过程,表现了人们在战争观上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