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防病祛病避风港
10788800000034

第34章 控制血压防中风

1.高血压的危害

有人说:“血压高一点算啥,死不了人!”的确,一般在死亡诊断书上,人们往往只看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脑中风”等死因,而很少看到“高血压”的字样,以至于人们只怕“中风”、“心肌梗死”,而不怕高血压。殊不知,以上这些索命的死因,元凶正是高血压。调查表明,未采用有效治疗的高血压病人,77.3%死于脑血管病,21.2%死于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梗死,1.5%死于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中风的原因是:高血压可以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的痉挛,长时间的痉挛会导致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在血流的冲击下,向外膨出,而形成小动脉瘤。此外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黏度,这些因素加速了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进一步破坏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在血压上升时,脑部血液灌注过多,而导致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在血压降低时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脑血栓,引起脑梗塞。因此,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关键,实现24小时平稳降压是关键的关键。

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坚持长期服用。经临床研究证实,良好地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脑中风50%以上。

2.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最合适

最近完成的一项国际性大规模临床研究(HOT研究),科学地回答了合适的血压控制水平问题,给出了降压治疗的最佳目标血压值。研究结果证实,将血压降低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是有益的。舒张压低于83毫米汞柱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可以降低到最小。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治疗后舒张低于80毫米汞柱的患者中,心肌梗塞发生率显著减少,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更显示心、脑血管病发生有进一步减少。HOT研究结果还发现,在降压治疗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进一步使心肌梗塞发生率降低36%。而人们所疑虑抗血小板治疗后并发的脑出血发生率并不增加。HOT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了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步明显下降,患者的健康状况有较大提高。

3.中风的早期报警信号

“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老年人一旦发生“中风”(即脑血管意外),重则致死,轻则出现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遗症,既给本人带来痛苦,又给亲属增加负担。

严冬季节血压普遍升高,控制不好,最易发生“中风”。中风病在冬季发病最高,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而80%以上发生在1月份,故医学专家又称之为“中老年人1月份的流行病”。1月份天气转寒,气温、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冷空气又不断南侵,人体受冷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同时导致血液黏稠度加浓,易促使血栓形成。再加之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极易导致中风。

尽管有些中风发作来得突然,不宜预测。但若自己和家人特别留意,还是会发现某些蛛丝马迹,发现中风的征兆的;如及早就医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常见的报警信号有:

(1)一过性黑蒙。突然出现耳鸣,眩晕或头痛,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出现黑蒙,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可能是由于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发生一过性黑蒙,被视为脑血栓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2)短暂性视力不清或失明,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

(3)突然舌根发硬或失语;肢体麻木、活动不便;出现一侧肌体(即同侧手足)麻木或沉重。

(4)无原因的嗜睡,哈欠连天(精神疲乏或“性格”突变)。常因血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刺激呼吸中枢引起。近年研究发现,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也会引起哈欠反射。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越来越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4.中风的预防

(1)凡出现以上征兆者,应及早检查,包括CT、心电图、眼底检查、脑血流量、颅脑心血管超声、血液流变学检测、多普勒血管检测等,必要时还可做脑血管造影。诊断明确后,及时治疗,可避免中风的发生。

(2)保证充足睡眠,重视防寒保暖,适当锻炼身体。

(3)忌情绪激动,忌紧张焦虑。情绪变化会引起痉挛、小动脉持续收缩、血压增高及脑出血。由情绪波动超过了限度而导致脑出血而死亡的事例并不鲜见。

(4)忌用力过猛、运动量过大和工作疲劳。下蹲时突然改变体位等等,都会引起心脏收缩力加强,使血压发生波动而诱发中风。放慢生活节奏,舒缓人体动作,凡事“悠着点儿”,可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的发生。

(5)忌长时间听节奏快而强烈的音乐。节奏强烈的音乐(包括噪声)使耳内末梢神经紧张,引起血压骤然增高,以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6)忌穿硬领衣,忌领扣扣得太紧。长时间压迫颈动脉,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和缺氧,也易发生意外。可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服。

(7)忌趴在床上看书,长久看电视。趴着压迫腹部,不便于深呼吸。会引起缺氧,血管压力增高,易造成脑血管破裂。

(8)按时服用治高血压药,定期查血压。最好家庭备有血压计,学会量血压,每天检查一次,严重时可复查数次,及时掌握病情。

(9)忌食烟酒,忌贪杯暴饮。过量饮酒特别是饮烈性酒会使血压升高,另外老年人的肝功能解毒能力较差,也易引起肝硬化及心肌疾患。胃黏膜萎缩易引起炎症和出血,故不可贪杯暴饮。

(10)忌大便秘结。如大便秘结,在解大便时要憋气使劲,这样血压急剧升高,松劲时血压又急剧下降。特别是蹲姿解大便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以至在解大便时引起脑溢血和心肌梗塞,故应保持大便畅通。

5.血脂高吃什么好

①黑木耳、香菇。黑木耳和香菇均属食用真菌类食品,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研究证实,黑木耳有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脂和阻止胆固醇沉积的作用;香菇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并能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②荞麦、燕麦、大麦。荞麦、燕麦、大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可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与代谢,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据研究,血胆固醇高的人每天吃100克燕麦片,数周后血胆固醇可降低5%。

③大蒜、洋葱。大蒜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和阻止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作用,并兼有杀菌解毒作用。洋葱含有二烯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对高血压病人还有降血压作用。

④饮食平衡、多样化。除米面杂粮均衡掺吃外,要多吃黄绿色的新鲜蔬菜。玉米、土豆、牛奶、南瓜、茄子、苹果、绿茶等蔬果,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注意烹调中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