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枭双雄:刘邦
10788200000018

第18章 彭城之战

汉王刘邦还定三秦,不过是实现他东向争夺天下的第一个战略目标。三秦平定后,汉王抓紧时间安定关中,把关中作为他同项羽争夺天下的可靠后方,将关中建设成为击败项羽的坚固根据地。为此,汉王刘邦、丞相萧何做了大量的工作。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十月(汉王也是以十月为岁首),项王秘密派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击杀义帝,将义帝杀死于大江之中。

陈余征发所属三县兵力,借齐兵合力袭击常山王,常山王张耳败走,在废丘城下拜见汉王,汉王给他以优厚的待遇。陈余将赵王从代地迎回,复立为赵王;赵王为感谢陈余的恩德,立陈余为代王。陈余没有前往代地,留下来任赵王承相。

张良逃离彭城后回到韩地,又从韩地抄小路回到汉王那里。汉王再次见到张良,十分高兴,封他为成信侯。张良体弱多病,未曾单独领兵作战。作为谋士,时时随从汉王,为汉王运筹帷幄之中,事实上是汉王的军师。

汉王二年年初的形势是,由于还定三秦和四出略地在军事上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皆已降汉;韩王郑昌不听从汉王,汉王派韩信率兵击溃他的部队。于是,在攻占的土地上重新设置了隶属于汉王的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渭南郡、河上郡、中地郡以及在函谷关外设置的河南郡。更立韩太尉韩信为韩王,是为韩王信。汉王发布命令:各诸侯王的部将凡率众一万人或献地一郡前来投降的,封为万户侯。下令修筑河上郡的要塞,原秦朝的苑囿园池,听任无地或少地的百姓耕种,恢复生产,长养人民。

同年正月,俘虏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发布大赦罪人的大赦令。

汉王刘邦出函谷关到达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慰问关外的父老,安定秩序,争取民心。

同年二月,下令废除代表秦王朝国家的秦社稷。社与稷,分别是古代君主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场所,常用来作为国家的代称。刘邦入关中以及还定三秦后的一段时间,不仅秦帝国的社稷被暂时保存下来,而且秦王朝的地方政权及其官员也暂时被保存下来,照常履行公务,隶属于汉王。这种权宜之计,对于安定秩序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当关中及邻近各郡已被汉军平定,汉王在这一地区站稳脚跟时,汉王便不失时机地下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北)。

“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它标志着汉王的中央政权及地方政权,在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以及河南等七郡已经正式建立起来。汉王刘邦正是凭借着汉政权的力量,东向同项羽展开了争夺全国政权的军事斗争。

在汉政权的建设中,丞相萧何无疑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年三月,汉王刘邦率大军从临晋东渡黄河。临晋是关隘名,在今陕西大荔县东的黄河西岸,因关下有蒲津渡,又称蒲津关,是古代秦晋间的重要通道。汉王这次率大军东渡黄河,并非是执行一般的作战任务,而是他在安定关中、正式建立汉政权的基础上,为实现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所采取的第一步战略行动。

汉王率大军决定从临晋渡过黄河,是因为齐、赵、魏的反楚势力,此刻正在与项羽进行军事上的较量。显然,汉王是想在临晋东渡黄河之后,通过上党进入河北及河南地区,联合河北及河南各路反楚军事力量,向项羽发起总攻击。汉王这一进军路线的选择和战略决策的制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此,汉军在临晋东渡黄河之后,旗开得胜,势如破竹,各路诸侯的联合反楚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举而攻下楚都彭城。

汉王二年三月刘邦率大军于临晋东渡黄河之日,标志着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已正式拉开帷幕。

在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汉王刘邦依赖于部下的文臣武将和士卒们的浴血奋战,终于由弱转强。其中,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的辅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刘邦称为“三杰”。

诚然,刘邦称萧信、张良、韩信三人为“人杰”,是在消灭项羽之后,根据他们在楚汉战争中的杰出表现,这是楚汉战争获得胜利的后话,现提前介绍如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3年)五月,高帝在洛阳南宫设盛大酒会,招待文臣武将,庆祝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会上,刘邦踌躇满志,向群臣说道:“各位列侯、将军,请诸位对我不必有所隐讳,都说一说心里的话。我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什么缘故?项羽所以失去天下又是什么缘故?”

只见王陵起身答对说:“项羽性情傲慢,喜欢侮辱他人;陛下性情仁慈宽厚,注意爱护他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的城邑便分封给他们,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妒贤嫉能,有功劳的人予以伤害,有贤能的人加以怀疑,作战获胜而不论功行赏,夺得土地而不与大家共享利益,这就是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的缘故。”

王陵“少文任气,好直言”,他所说的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未能尽合刘邦之意。于是,刘邦乘着酒兴,趁着王陵所言,发表了一通高论。现将《史记·高祖本纪》所载原句,照录如下: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张良、萧何、韩信在楚汉战争关键时刻的突出贡献表明,汉高帝的这段高论确实不失为千古名言。

汉王率大军于临晋东渡黄河之后,魏王魏豹率部下向汉王投降。魏豹是魏国王族的后裔,其兄魏咎被陈胜立为魏王,因兵败于秦将章邯而自杀。魏豹再起为魏王。项羽分封诸侯时想占有魏国土地,将魏豹迁为西魏王。魏豹对此不满,故汉王东征大军至此,他背叛项羽,率部队投降汉王,随同汉王一道东征。接着,东征军又攻下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河内泛指今黄河以北地区),俘虏殷王司马卯,设置汉政权属下的河内郡。

此时,项王属下的都尉陈平因惧怕项王诛杀而投奔汉王刘邦。陈平后来继萧相国、曹相国之后,与王陵同为汉帝国的左、右丞相,这里对他的身世简介如下。

陈平是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户牖乡(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人,少年时家贫,好读书。长大后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但不肯从事产业。闾里祭祀社神时,请陈平主持分配祭肉,他把祭肉分得很均匀。父老们称赞他说:“太好了,陈家这小子分得真均匀!”陈平感叹地说:“唉,如果让我陈平管理天下,我也一定能像分祭肉这样公平。”

陈胜起义后,立魏咎为魏王。此前,陈平曾事奉过魏咎,这时被魏咎任命为太仆。陈平向魏咎献计,魏咎不听,又有人诽谤他,陈平因此而逃离魏王。

项羽略地到达黄河边上,陈平投奔项羽,并随从项羽入关,被赐予卿一级的爵位。项羽东归彭城称王,汉王还定三秦而后东进,殷王反对楚国,项羽封陈平为武信君,率魏咎留在楚国的部下,击败投降汉王的殷王而回。项羽派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赐黄金20镒。不久,汉王攻占殷地,项羽大怒,想要杀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陈平因害怕被杀而派人将官印送还项羽,只身抄小路逃走。渡过黄河时,船夫怀疑他身上藏有金玉宝器,不时地注视他,想把他杀死在江上。陈平机智地解开衣服,袒露上身,协助船夫撑船。船夫见陈平一无所有,便没有向他动手。

陈平到达修武(今河南获嘉县)投降汉王,汉王召见他,赐予酒食。饭后,汉王对客人说:“饭已用过,到馆舍休息去吧。”

“我为要事而来,所谈的事不可挨过今日。”陈平说。

于是,汉王将陈平留下,同他交谈,谈后很喜欢陈平,因而向陈平问道:“您在楚担任什么官职?”

“担任都尉。”

当日,汉王任命陈平为都尉,为汉王参乘,成了汉王的卫士长,又主管监督和协调各将领,众将领为此而哗然,说道:“大王当天得到一个楚国的逃亡士卒,不知他的本事高下,便让他陪乘大王,反而使令他监督我们这些老将!”

汉王闻知有些老将对重用陈平不服,反而对陈平更加亲近,带他一同东进讨伐项王。

汉王南下从平阴津(古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东北)渡过黄河,到达洛阳。行军途中,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南)某乡的一位姓董的“三老”,人称董公,他在路旁拦住汉王的马头,向汉王诉说项王杀害义帝的经过,并说道:

“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所以说:‘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如今项羽行为无道,放逐并杀害他的君主,是天下的乱臣贼子。己有仁,则天下归之,可不用勇而天下自然归服;己有义,则天下奉之,可不用力而天下自定。大王应下令三军将士为义帝身穿孝服,遍告天下诸侯,举兵共同伐楚。如此,则四海之内没有不仰望你的大德,这就是汤、文、武三王当年所奉行的取天下之道。”

汉王认为董公讲得很对,袒臂大哭,下令全军为义帝发丧,为义帝举哀三日,分派使者通告各路诸侯:

“天下共同拥立义帝,都甘愿向他北面称臣。如今项羽放逐义帝,指使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把义帝杀死于东南,这是大逆不道。寡人亲自为义帝发丧,诸侯也应身穿孝服。我将调动关中全部兵马,征集河南、河东、河内三郡的士兵,沿长江、汉水南下,愿随同诸侯去江南讨伐楚国杀害义帝的那些人。”

汉王派出的使者到达赵国,赵相陈余对使者说:“汉杀死张耳,方能发兵随从伐楚。”于是,汉王寻找一个相貌同张耳类似的人,斩首后将人头送给陈余,陈余派兵助汉伐楚。

此时,项王正在北击齐国,与田荣交战于城阳,田荣兵败,逃至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被平原百姓杀死。三齐全部向楚军投降。项羽乘胜焚烧齐地的城郭,虏走齐地的子女。齐人因楚军的暴行而叛楚,田荣的弟弟田横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齐王田广于城阳(今山东鄄城县境)起兵反楚。

项羽因田广起兵反楚,率兵攻城阳,未能攻下,此时,项羽已得知汉王率兵东进,然而既然已与齐兵交战,想要击溃齐兵之后再攻击汉军,而这时汉王已率领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印等五路诸侯共56万大军,向楚都彭城进发。到达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彭越又率3万余士兵归属汉王。汉王对彭越说:“彭将军收复魏地10余座城池,想急于立魏国的后代为王。今西魏王魏豹,确实是魏国王室的后代。”于是任命彭越为魏王的相国,率领其部下的士兵攻占魏国的故地。

同年四月,在彭城空虚的情况下,汉王所统率的五路诸侯共60万大军攻入彭城。汉王从未统率过这么庞大的军队,也从未取得这么令他高兴的重大胜利。在彭城,汉王没收了项王的珠宝、美人,与五路诸侯整日大摆宴会,饮酒作乐,沉浸在胜利后的狂喜之中。

当时项羽率主力军正在东部与齐国的军队作战,后方彭城一带很空虚。当他听到刘邦率大军东进的消息,思想上轻敌麻痹,认为刘邦一时攻不到彭城,想速战速决击败齐国后,再回击刘邦。可是由于他在齐国的残暴政策,引起齐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在城阳久攻田横不下,结果刘邦乘虚一举攻占了彭城。

刘邦占领彭城后,为自己取得的巨大胜利而陶醉。他没有想到,攻占彭城并没有消灭项羽的主力,对项羽在齐国的力量失去了警惕。各路诸侯纷纷在彭城抢掠财宝和美女,将领们也整天饮酒宴会,庆祝自己的胜利。他们被已经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占领了彭城就等于击败项羽,根本没有再把身在齐国的项羽放在眼里。

可是项羽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当他在齐国的前线听到刘邦攻占彭城的消息后,并没有惊惶失措。他让部将继续围攻困守城阳的齐军,自己亲率三万精兵,经鲁县(今山东曲阜市)、胡陵至萧县(今安徽萧县),切断刘邦军的西退之路,然后趁刘邦军队的松懈无备,突然发动进攻,刘邦军大败。

刘邦攻占彭城之后,他的主要谋士除萧何留守关中外,张良、韩信、陈平等人都跟随他到了彭城。他们为什么没有像刘邦进入咸阳时那样,劝他约束士兵的纪律,提高对敌人的警惕,避免将士的抢掠和腐败呢?也可能他们劝说了,未引起刘邦的重视;也可能是刘邦虽然重视并进行了努力,但却无效果。

因为这近六十万大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五诸侯虽然都带兵参加了刘邦攻占彭城的战斗,但他们都是被迫参加的。他们投降刘邦,本来就是被迫的,参加彭城之战,当然更不是他们的心愿了。可是迫于刘邦的威力,他们毕竟参加了攻占彭城的战斗,而且想象不到仗又打得这么顺利,很快就攻占了彭城。他们当然要趁机捞一把,刘邦想要约束他们,当然也就无能为力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刘邦虽然约束不了五诸侯的兵,但他起码还能管住自己的的军队,在攻占彭城之后,将他们驻扎在彭城外围的一些军事要地,以阻击项羽的军队。刘邦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说明他和其主要的部下,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项羽失去了起码应有的警惕,所以才导致一场惨败!

项羽的军队到了萧县,看到刘邦并不知道,因为他没有相应地采取防范措施。

项羽率军一早从萧县出发,虽然受到刘邦军队的一些零星阻击,但中午就到达了彭城。刘邦率诸侯军仓促应战,这支军队虽然比项羽的军队多近二十倍,但都是些乌合之众,身上又都带着不少劫掠的财宝,当然敌不过项羽的这支精兵。所以一接触,刘邦军就大败,溃不成军。

刘邦的军队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匆忙从彭城撤退,因为号令不一,大家争相逃命,在抢渡彭城附近的谷水和泗水时,被项羽军拦击,死亡十万多人。刘邦的军队再向彭城南部的山区撤退,项羽的军队追到灵壁(今安徽宿县西北)东的睢水上,趁刘邦军仓促渡河时加以阻击,刘邦军队又大乱,互相在水中踩死挤死者不计其数,有十余万具尸体把睢水堵塞,河水为之不流。

项羽把刘邦围困在睢水旁。刘邦的残兵败将,士气十分低落,没有斗志,人人只顾逃命,处境十分危险。这时突然刮起一阵西北狂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拔树倒屋,伸手不见五指,围困刘邦的项羽军一阵混乱,刘邦趁机带领数十骑突围而出,向北逃到自己的家乡沛县。

刘邦率军西征的时候,他的父亲、妻子和儿女一直留在沛县老家。刘邦暗渡陈仓,占领关中后,曾派部下薛欧和王吸出武关,想让他们去沛县迎接自己的亲属。项羽得知后,派兵在阳夏(今河南太康县)阻击,薛欧和王吸未能到达沛县。

刘邦在彭城战败逃出后,想顺便路过沛县,和家人一起西逃。可是他家里人听到刘邦在彭城战败的消息,早已逃离家乡,刘邦未能找到。事有凑巧,刘邦在家乡未能找到自己的亲属,却在逃亡的路上正好碰到逃出家乡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刘邦喜出望外,就让他们上车与自己一起逃亡。

这时项羽的骑兵发现了刘邦逃跑的踪迹,就在后边穷追不舍。刘邦座车的马已经跑得很疲乏,眼看后边的敌人就要追上,刘邦急了,就把儿子和女儿推下车,想减轻车的重量,好让自己一人逃脱追兵。

给刘邦驾车的是他的同乡夏侯婴,他不忍抛下这两个孩子不管,就下车又把他们抱上来。刘邦更急了,怕追兵赶上,想再次将小孩推下车。夏侯婴一面赶车,一面用手紧抱着这两个小孩,一面责怪刘邦说:“现在虽然很危急,敌人未必能追上,为什么要推他们下车而不管?”刘邦这时只顾自己逃命,根本不考虑这两个亲生骨肉的安危,见夏侯婴护着这两个孩子不让推,几次拔剑要杀夏侯婴,都被夏侯婴巧妙地躲过,才没有受伤。

后边追赶刘邦的项羽部将是丁固和赖髓,由于刘邦的车重马乏跑不快,很快就追上了刘邦。刘邦和夏侯婴下车与他们短兵相接,交手恶战。刘邦渐渐敌不过丁固,就对丁固说:“你我都是好样的,为什么要互相厮杀,非要分出胜负来呢?”丁固听了,认为刘邦很看得起自己,不忍心再追杀刘邦,就引兵而去,刘邦因而得以脱险。这样,夏侯婴终于救出了刘邦的两个孩子,并与刘邦一起逃脱了项羽的追兵,总算保住了性命。

刘邦为什么忍心抛弃自己的亲生子女,只身逃亡呢?这除了刘邦自己的贪生怕死,不顾亲生子女的死活,而只求自己活命外,与他对这两个子女并无多少感情也有关系。刘邦一直在外面进行政治活动,两个子女在家里随母亲生活,刘邦偶尔才回家看一看,所以父亲和子女间的感情较淡薄。后来刘邦不喜欢刘盈,几次要废刘盈的太子地位,而立赵王如意,都和父子间的这种感情有关。刘邦还曾要杀害女婿赵王张敖,也和父女的感情相关。所以他在危难之时,想抛弃子女而自己活命,也就不足为怪了。

夏侯婴因为救刘邦的子女有功,后来很得吕后的信任。她赐给夏侯婴一处豪华的住宅,位于皇宫北面的第一家,说“这样才靠得近”。

刘邦离开沛县西征时,留自己的朋友謇食其在家乡照顾父亲和妻子儿女。刘邦在彭城战败,謇食其怕项羽的军队报复,带着刘邦的家属外出逃亡时,因为兵荒马乱,与刘盈和鲁元失散。刘盈和鲁元碰上刘邦,虽然几被抛弃,在夏侯婴的帮助下,总算逃出了虎口;而謇食其带着刘邦的父亲和妻子,本想走小道去找刘邦的军队,结果不巧,反而遇上项羽的军队,成为项羽的俘虏。项羽把他们作为人质放在军中,准备以后作为和刘邦讨价还价的砝码。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原来临时组织起来的反项羽联盟很快瓦解了,一些投降和归附了刘邦的诸侯王,这时纷纷背判刘邦,投降了项羽。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离开刘邦跑到项羽那里,殷王司马印战死,齐、赵、燕等国也抛弃刘邦,与项羽结为盟友。刘邦这时处境困难,十分孤立。

在彭城之战中,从战术上来说,双方都十分轻敌麻痹,所以刘邦攻占彭城很容易,项羽击败刘邦收复彭城也没有费劲。彭城是项羽的都城,是他的根据地,项羽去击齐,怎么也得留重兵把守彭城,免得后方被敌所扰,这是兵家的常识,项羽不会不知道。但他却一反常规,倾全力去击齐,结果彭城空虚,让刘邦钻了空子,一下子就占领了彭城,这恐怕是刘邦和项羽都没有想到的。

刘邦占领彭城后,从刘邦的军事斗争经验看,他不应该忽视远在齐国的项羽主力,应有所防备,有所警惕。可是刘邦也一反常态,完全沉溺在胜利的欢乐中,而未对项羽采取起码的防范措施。结果项羽以少量的兵力,就连败刘邦的几十万大军,刘邦几乎成了项羽的俘虏。这恐怕也是刘邦和项羽未能预料到的事。

作为已经披坚执锐数年,取得了丰富战斗经验的项羽和刘邦来说,为什么都在战术上犯了这样常识性的错误呢?这可能都与他们过分轻视对方的力量有关。项羽根本不把刘邦看成是自己的对手,所以他敢集中全力击齐,而认为刘邦不会乘虚攻占彭城。刘邦率领数十万大军,不费力就攻占了彭城,他也不再把身在齐国的项羽放在眼里,所以并未设防,因为他认为项羽绝不敢回击彭城。由于他们对敌方的估计都错误了,所以都采取了错误的战术,结果都受到了惩罚。

彭城之战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交锋,项羽先败后胜,刘邦先胜后败。双方经过这一次交锋,才直接认识到对方的力量,从此都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主要敌手,双方全面展开了争天下的斗争。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在战术上都变得谨慎,不敢再轻视对方,因而战斗也更加持久和残酷了。

彭城之战是在项羽的腹地进行的,对项羽的军队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保家卫国的战斗。因为项羽将士的家庭和妻女大多在彭城,刘邦进入彭城后的烧杀抢掠,都直接侵害到每个将士家庭的利益,所以他们在兵力众多的敌人面前,个个都勇敢善战,连续战斗,再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而对刘邦的将士来说,这是一次深入敌人腹地的战斗,经过长途跋涉,一下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因而一定要以胜利者的姿态,尽情地掠夺和享受一番,之所以一败而不可收拾,也是意料中的事。

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如果失败了,就无退路,就有可能从此在历史上消失;而刘邦却还有大后方,只要他能生还,还有可以依赖后方的力量,重振旗鼓,再次登上历史舞台。所以刘邦一战失利,军队就四散逃亡,刘邦也不顾部下,甚至不顾自己的子女,只身去逃命。因为他只要逃出来,还有再恢复力量的希望。正因为有这种希望,还有退路可走,刘邦才失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惨痛的教训使刘邦认识到,他要战胜项羽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须作持久战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