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元末明初那些事儿
10786200000004

第4章 大义灭亲,贤相脱脱杀伯颜

脱脱,亦作脱脱帖木儿,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蒙古贵族家庭里,其父马札儿台为元文宗朝大臣;伯父伯颜,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

脱脱对汉学有一定的认识,他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后来吴方直成为脱脱的心腹幕僚。少年时代的脱脱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鲜见的将才。但经吴直方的谆谆善诱,他接受了许多儒家文化,虽然不习惯于终日坐读诗书的生活,他的进步依然是很明显的。脱脱善书画,书法刚毅有力,酷似颜真卿;画竹颇得妙趣。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用儒家标准做人,他立下了“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的志向。

15岁时,脱脱为泰定帝皇太子阿剌吉八怯怜口怯薛官。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他渐被擢用,天历二年(1329年)任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不久命为府正司丞。至顺二年(1331年)授虎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妥懽帖睦尔即位后,伯父伯颜有翊戴之功而独揽大权,他亦随之飞黄腾达,元统二年(1334年),由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职升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元年(1335年),在挫败前右丞相燕铁木儿子唐其势余党塔里、塔剌海等的战斗中,立有战功,拜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提调左阿速卫,进为御史大夫。

脱脱是伯颜的亲侄儿,伯颜当然视脱脱为亲信,曾企图以脱脱为宿卫,以监视妥懽帖睦尔的起居。脱脱虽自幼养于伯颜家中,但目睹伯颜倒行逆施,势焰熏灼,深感事态严重,虑一旦事败,伯颜有杀身之祸,自己也会受牵连。于是一场以家族内部斗争为形式、关系到政权易人和政策变化的政变正在酝酿着。

元顺帝在执政后期不再设置左丞相,导致右丞相伯颜独专相权,加号为大丞相,权势炙手可热。由于伯颜的威风,以致“天下贡赋尽入伯颜家;天下之人唯知伯颜而已”。作为蒙古贵族,伯颜极端仇视汉族文化,极力排斥汉人官员。他对顺帝说:“陛下有太子休教读汉儿书。汉儿读书,好生欺负人。”有个巫婆给伯颜算命,说他要死在南方人手里。于是伯颜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执持兵器,北人殴打南人,不得还手,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文字。

当时,广东等地爆发人民起义,伯颜看到起义者都是汉人,就向皇帝建议,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的汉人,以为由此就可杜绝祸患,幸亏顺帝没有答应。

伯颜的骄横跋扈激起其他官员的嫉恨,顺帝也极为恼火。伯颜的侄子脱脱,自幼被伯颜收养,视若己出。脱脱文武双全,立有军功,为亲军都指挥使。他见伯父如此胡作非为,担心早晚将祸及家门,私下对父亲说:“伯父骄纵已甚,万一天子震怒,自家将遭灭族之灾。不如先设法除了他。”

他父亲觉得有理,但一时又下不了手。脱脱又去请教幼年时汉人老师吴直方。吴直方说:“古代的先哲说‘大义灭亲’,大丈夫只要忠于国家,不必有太多的顾虑。”脱脱向顺帝自陈忠诚,起初皇帝还有些不放心,就派心腹官员与脱脱交往,发现脱脱确实忠于国家,就对他加以重用。

伯颜唆使朝臣上书,说汉人不可为廉访使。脱脱向顺帝奏请,遵守祖宗法度,不要排斥汉人。伯颜大怒,对顺帝说:“脱脱虽是我的养子,但袒护汉人,必当加以惩罚。”顺帝说:“脱脱是好人,用汉人是我的意思。”对伯颜的专横,顺帝极为愤恨,在和脱脱谈到这些事时禁不住掉下眼泪,脱脱也为之泣下,君臣决心要除掉伯颜。

至元六年(1340年)2月,伯颜邀顺帝外出打猎。顺帝知伯颜图谋不轨,可又没有办法,正进退两难时,脱脱劝顺帝让皇太子代行。顺帝同意了脱脱的建议。有了皇太子在手中,伯颜就想趁机挟持皇太子,号召天下兵马,发动政变,废掉已经不再受控制的顺帝,拥皇太子即位。可伯颜万没料到,自己刚走出京城,脱脱就抢先发难了。脱脱先把大都内伯颜的亲信全部逮捕,马上连夜派人把皇太子接回了都城,用顺帝的名义下诏,宣布了伯颜的种种罪状,将这位叔叔贬到了河南。伯颜接到诏书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赶回都城,被脱脱在城楼上奚落一番后,只好南下。

伯颜南行到半路,皇帝又传旨将他贬到岭南。伯颜没料到自己会栽在养子的手中,愤愤不平地对一个过路老人说:“可曾听说过儿子杀老子的事情吗?”老人答道:“不曾见过子杀父,唯见臣杀君。”伯颜想起当年的威风,低下头面有惭色。走到江西,伯颜病倒了,没几天就死在驿站。江南汉人无不拍手称快,写诗歌嘲讽道:“虎视南人如草芥,天教遗臭在南荒。”

元顺帝铲除伯颜时,已21岁。1341年,顺帝开始起用脱脱当政,改元至正,希望能使元朝中兴。他封马札儿台为太师和中书右丞相,脱脱知枢密院事,总领诸卫亲军,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为御史大夫,马札儿台父子总揽军政大权。

马札儿台做了中书右丞相后,自恃辅佐皇帝铲除伯颜有功,私自在京城附近开酒馆、糟坊,派人去南方贩卖食盐。脱脱恐遭非议,祸及自身,暗中让人向元顺帝告了一状,上任仅半年的马札儿台被迫辞职。至元六年(1340年)3月,元顺帝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元顺帝决定任用脱脱进行改革,废除伯颜旧政,重振祖宗大业,大有恢复元朝盛世的向慕之志。

至正元年(1341年),元顺帝恢复了中断六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亲试进士78人,以笼络汉族士大夫,同时大兴国子监,选名儒雅士传授儒学。他下诏将四个素有声望的儒士欧阳玄、李好文、黄潜、许有壬召进宫内,让他们五日进讲一次,帮助他读四书五经,练习书法。为了表达对儒学正统思想的尊崇,至正二年(1342年),元顺帝派人到曲阜祭祀孔庙,第二年,下诏编修辽、金、宋三史,命脱脱为都总监官,许多汉人文士参加了编纂,形成了元顺帝新政中“文治”的重要内容。

脱脱在这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开始施行他的改革措施。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脱脱更化”,可见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的。

脱脱的改革内容主要是:首先,为取得儒士的支持,恢复了被伯颜废除的科举制,置宣文阁,恢复太庙的祭祀。跟着脱脱开始平反昭雪一批冤案,这就使得满朝惊恐不安的人心得到了稳定,进而得到了众多朝臣的支持。对待百姓,脱脱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种税收,放宽了对汉人、南人的政策。这样就在一定条件下缓解了阶级矛盾。脱脱的“更化”不只表现在政治上,也体现在文化上。正是在这一时期,元人完成了对前代历史的编修工作。在脱脱的支持下,编成了宋、辽、金三史。自元朝建立以后,宋、辽、金代历史的编修就一直因以谁为正统这一点而争持不下。脱脱用汉族史学家欧阳玄,畏兀儿族人廉惠山海牙、沙剌班,唐兀人余阙,蒙古人泰不花等人一起修史,并决定宋、辽、金三朝全为正统,结束了这长达几十年的争论,且开创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

正是“久乱思治”,脱脱在四年多时间里,由于改革得当,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取得了可人的成就。脱脱因而也获得了“贤相”的美誉,可是没过多久。朝中形势发生微妙的变化。中书左丞相别儿怯不花是元成宗时逆臣阿忽台的儿子,素与脱脱不和。他上台后,多次在元顺帝面前说脱脱的坏话,元顺帝本人也觉得脱脱权势太重,恐怕他走上伯颜独揽大权的老路,渐渐疏远脱脱。

至正四年(1344年),脱脱被迫称疾家居,辞去相位。这时候,元顺帝尚存励精图治之心,任用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术四代孙阿鲁图为中书右丞相。

至正五年(1345年)10月,元顺帝遣使巡行天下,意在广布圣德,询民疾苦,寻访贤能,罢黜地方贪官污吏,规定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五品以下处决。可是奉命巡行各省的宣抚使不仅不按皇帝旨意秉公办事,反而借此机会敲诈勒索,虐害百姓,元顺帝的一番苦心全成了泡影。

脱脱罢相后的几年中,右丞相一职数易其主,朝中大臣彼此倾轧,日甚一日,元顺帝的向慕之志渐渐消失。至正七年(1347年)6月,他听信别儿怯不花谗言,罢免太师马札儿台,将他徙于西宁州,后又移居甘肃。脱脱忧郁不得志,请求随父同行,以尽孝道。

先前,太子爱猷识里达腊降生后,一直养于脱脱家中,因而二皇后奇氏与脱脱关系甚密。在脱脱罢相的日子里,奇氏一再在元顺帝面前为他求情,元顺帝自己也觉得,脱脱任中书右丞相的四年中为他出尽气力,其后,任命的丞相远不如脱脱精明能干。

一天,有人进献佛郎国马,元顺帝看着膘肥体壮的良马,感慨地说:“人中有脱脱,马中有佛郎国马,都是世上出类拔萃的。”

不出半年,马札儿台病亡,奇氏得知后,立即对元顺帝说:“脱脱是好人,不能让他久居外地。”

元顺帝点头赞同,下诏命脱脱回京。于是,脱脱开始了他的人生的第二次仕途之旅。

至正九年(1349年),元顺帝任命他为太傅,总理后宫事务,7月,复命脱脱为右丞相。

元顺帝再一次起用脱脱后,把一切大权交付与他,自以为高枕无忧。而实际上,这时的元朝仿佛人到暮年,虚弱无力,几乎达到了无可整顿的地步。元顺帝开始深居宫中,与嫔妃嬉游玩乐,不理朝政,对国内形势茫然无知,前几年的“向慕之志”、图治之心早已消失殆尽。

脱脱复相后,虽有一番抱负,却无从施展,而且他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上台后,他在各官署安插自己的亲信,将以前与自己结冤的官员一一贬黜,逐渐专横跋扈起来,为此得罪了一些皇帝近侍官员。朝中大臣为争权夺利,结党拉派;地方官员则互相勾结,鱼肉百姓。

元顺帝为了笼络人心,对贵族、官僚滥行赏赐,挥霍无度,造成国库入不敷出。脱脱复相后,元廷财政十分拮据,于至元十年发行了一种新的纸币,叫“至正宝钞”,用它来代替流通已久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为了搜括民脂民膏,政府拼命印造这种纸币,物价一下子暴涨十倍,老百姓来不及倒换新钞,只好以货易货,全国出现“米价贵似珠”的局面,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从至正四年(1344年)开始,黄河接连在白茅堤、金堤决口,河水暴溢。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沿河地区受灾,有的地方水深达两丈左右。接着又发生旱灾和瘟疫。灾区人民死了一半。山东地方的盐场也被洪水冲毁,直接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至正十一年(1351年)4月,脱脱决定修治黄河,他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河防使,征发黄河沿岸15万民工和庐州(今合肥市)两万戍卒充当劳役,人们在监工的皮鞭下出苦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怨恨、愤怒的气氛笼罩着治河工地,终于引发了“红巾军”起义。元顺帝调了几千名官兵前往镇压起义军,元军开赴前线后,主帅只顾饮酒作乐,士兵们则乘机抢掠,与红巾军刚一交战,主帅扬鞭高喊:“阿卜!阿卜!”(快跑!快跑)回马便逃,元军不战而败。

脱脱这时候变得奸诈狡黠,他不仅向元顺帝隐瞒事情真相,而且每当朝中商讨军事,他一概不让汉人官员参与。

这时候,红巾军迅速发展,各地纷纷响应,以至义军遍布大江南北。后来,红巾军形成两大分支。

北方红巾军以刘福通、郭子兴等人的队伍为主,南方红巾军由彭莹玉、徐寿辉等人发动和领导。至正十一年(1351年)10月,南方红巾军攻占蕲水(今湖北浠水),徐寿辉称帝,建国号为“天完”,“天完”就是压倒“大元”的意思,其势力逐渐发展到两湖、安徽、江渐、福建、广西等地。

脱脱见带兵镇压义军的弟弟吃了败仗,怕皇帝知道了怪罪下来,于己不利,所以不在皇帝面前提及红巾军起兵的事。可是纸里包不住火,一个名叫哈麻的近侍官员向元顺帝告了脱脱一状。元顺帝闻知天下大乱,而自己还蒙在鼓里,急忙召见脱脱,气愤地责备他说:“你曾说天下太平无事。现在红巾军遍及半个国土,丞相你又有什么计策对付?”脱脱吓得瑟瑟发抖。

脱脱请命出兵高邮以后,哈麻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博得了元顺帝的信任,做了中书平章政事,弟弟雪雪也任了高官。

之后,哈麻告诉奇氏和爱猷识里达腊说,脱脱与其弟也先帖木儿拖延立嗣,有不轨之举。其实,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6月,元顺帝已立爱猷识里达腊为皇太子,哈麻此举别具用心,奇氏和爱猷识里达腊心领神会,指使监察御史三次上奏元顺帝,指责脱脱出师三个月,空耗大量人力财力,毫无战功可言,请求罢免脱脱。

元顺帝听信了谗言,派使臣急赴军中下诏,以脱脱“劳师耗财,坐视寇盗”为借口,削除他的军权和官爵,将他贬居淮安(路治在今江苏淮安县),改派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中书平章月阔察儿、知枢密院事雪雪代替脱脱任前线指挥。

消息传开,军心大乱,脱脱的心腹龚伯遂对脱脱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劝他不奉圣旨,待攻下高邮,小人谗言自会大白于天下。脱脱摇了摇头,说:“天子诏我而我不从,这是与天子作对,君臣之分何在?”说完,骑马向北奔去,百万大军失去主帅,顿时溃散,使走投无路的红巾军抓住战机,反败为胜。

至正十五年(1355年)3月,元顺帝再下诏书,将脱脱流放到云南大理,其弟也先帖木儿流放于四川,脱脱的两个儿子也因此受到牵连,分别被放逐兰州、肃州。是年12月,哈麻假托元顺帝之命,派人毒死了脱脱。

脱脱一死,元朝的灭亡也就成为了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