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10786000000020

第20章 海军“686”号船冒死救人

24日19时20分,海军驻烟台某勤务船大队接到某基地作战指挥命令:“银河公主”号、“大舜”号两艘滚装客货轮海上遇险,立即组织援救。险情就是命令,大队长黄凤月、政委韩明山命令大队全体干部、党员全部登船,投入营救,并带领大队领导分乘5艘船迅速解缆,赶赴出事海域。副大队长杨国臣登上“686”号船,指挥该船在25分钟内冲出港湾,直奔遇险船只。

风浪越来越大,海天一片漆黑。抗风力仅有8级的“686”号船冒险在10级大风中全速航行,穿梭在波峰浪谷之中。接受海上指挥中心指示,他们以最快速度接近“银河公主”号。此时,巨浪一个接一个扑向“686”号船。官兵们东倒西歪,眩晕呕吐,随之一个大浪从船首呼啸而上,重重地砸在驾驶台,船被打偏了航向。船长于国胜迅速向船舵手王晓平吼叫:“右满舵。”船左舷贴着一艘锚泊船只驶过,避免了船翻人亡。

22时,“686”号船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航行,终于在夜海中发现“银河公主”号。此时,该船已严重倾斜,请求“686”号船为其护航。

30分钟后,“686”号船再次接到岸上指挥中心紧急援救指示:你船东南方位12海里处,“大舜”号滚装船失火遇险,立即赶赴救援。

风浪中,艰难航行的“686”号船将为“银河公主”号护航任务交给兄弟船只,迅速改变航向,奔赴“大舜”号轮。

狂风呼啸,恶浪滔天。仅有439吨的海军“686”号船时而被巨浪托起,时而被摔进浪谷,船体不停地震颤摇摆。一个个浪头掠过船首,扑向驾驶室。此时浑身已被打湿冻得发颤的船长于国胜,两眼死命地盯着前方,指挥着小船全速向“大舜”号轮行驶。

寒冷的夜海,只有狂风热浪的呼号。随船指挥员副大队长杨国臣紧紧抓着高频电话筒,呼叫着海监指挥中心,呼叫着“大舜”号轮。

海难发生后,海军686号船顶着狂风恶浪赶赴出事地点,奋力抢救落水者,共救起12名幸存者。这是686号船官兵将获救者护送上岸。“前方有目标”,副船长田宝山通过雷达发现目标并报告。

黑暗中,“686”号船右南方微弱的灯光随之越来越清晰。“大舜、大舜,我是‘686’号!”杨副大队长一遍遍呼叫,并全速向目标冲去。

“‘686’号、‘686’号,我是大舜,请你向我靠拢,护送我抢滩。”高频传来“大舜”号船长颤抖的声音。此时,船钟指向23时09分。

风浪在不断加大,大浪一个接一个地盖过船头,又狠狠砸向船尾。“686”号船如一片小舟,在夜海恶浪中起伏不定,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船上24名官兵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但他们谁也没顾及自身安危,一个个坚守在战位上,全力与风浪抗争。

“686”号船艰难地向“大舜”号靠近,“大舜”号轮火光渐大,已清晰可见。甲板上乘客不顾风浪,焦虑地等待着。

两船逐渐靠近,500米,400米……

突然,“大舜”号轮呼叫:“我船开始倾斜,向我靠拢!向我靠拢!”

“大舜”号轮乘客在挥手,呼叫……

“救生警报”!随着一阵刺耳的铃声,“686”号船官兵呼叫着从各战位冲向甲板,全力投入落水人员营救工作。

副大队长杨国臣高喊:船长,注意操船,不要撞上“大舜”号轮。指导员组织全体官兵救人。

狂风恶浪无情地向落水者打去,向“686”号船砸来,一个个救生筏无法向“686”号船靠近。

一个救生筏被风浪打过来,指导员张同团眼疾手快,第二次打缆成功。两名落水者死死抓着解放军抛来的救命绳,张同团大叫:“风浪太大抓不住,快拴在筏上。”副船长和六七名战士一起往上拉,刚到船舷,指挥员奋力将“大舜”号报务员王海平等两人救上船。

“救命、救命……”

听到呼叫,几名官兵冲向右舷,看见几个人在波涛中挣扎。“686”号船掉转船头,向他们驶去。在如此大的风浪中转向,是航海人的大忌。曹正付是一名就要退伍的老兵,他抓着栏杆把身体倾向大海,恨不能跳进去。官兵们冲着船长声嘶力竭地大吼:“靠近点,再靠近点。”船长也情不自禁地向操舵兵命令:右舵。凭借过硬的海上功夫,在两个大浪的间隔中将船转过头来。

然而,随着船体的一次猛烈抖动,船搁浅了!

搁浅后的“686”号船在大风浪中随时都有翻沉的危险。官兵们全然不顾,继续救捞落水人员。

一个浪打过来,站在船边营救的官兵全部从右舷摔到左舷。战士尹彦伟腿被摔伤,仓恒师的胳膊摔伤,许多官兵身上都搓破了皮,但他们爬起来继续救人。离右舷15米左右,一名落水者呼救。官兵抛下系着缆绳的救生圈,落水者已被冻僵的手怎么也抓不住。战士们让他把救生圈套在头上,5名官兵死命地将其拖上船。另一名落水者还没来得及将救生圈套住头,便被一个巨浪打沉。这一个巨浪也使“686”号船再次搁浅。

此时已是25日凌晨零时11分。

20分钟后,“686”号船再次脱险。

此时,左舷又发现3个救生筏。副大队长杨国臣赶紧组织营救。拉近的一只救生筏上,3名遇险者已被冻僵。此时的官兵已精疲力竭,反复几次没能拉上来。几名战士急红了眼,跑到后甲板,奋力把船上的舷梯搬掉,架到船边,借助涌浪和船体摇摆将3人救上来。老兵曹正付此时已将缆绳打上另一艘救生筏,指挥筏上3人将缆绳系在筏上。可是6名官兵使出全身力气,怎么也拉不动。为防止再次被风浪卷起,他们把缆绳捆在船舱把手上。然后,像和死神拔河一般,一寸寸硬是将3名落水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凌晨1时20分,官兵们和风浪与寒冷争斗了近两个小时,从狂暴的大海,从死神手里抢救出12条生命。此时,官兵们才发觉自己已成了“落汤鸡”,手、脸冻得发紫,不住发抖。但是,他们目睹那些遇难者被海水卷走吞噬,痛苦万分。他们不甘心,执著地站在海水没膝的甲板上,在茫茫夜海中搜寻……

杜运伟、纪德江、徐建洵、刘进良、邵明会、马世奇、周国兴、沈锡胜、王海平(幸存者两个王海平之一,“大舜”号轮报务员)、张实元、王传虎、朱竑霖——来自黑龙江、辽宁、广东、浙江、山东等省的12名遇险者获救。

当他们被送到战士住舱时,个个泪流满面,一位获救者扑通一声跪倒在张同团的脚下,不住地磕头:“感谢救命恩人,感谢解放军,感谢共产党……”

25日5时14分,“686”号船接到上级指令,迅速返航护送被救人员回到烟台港。

救护车早已在码头上等候。可是被救人员谁也不愿离开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686”号船的官兵。他们抱着官兵们,流着眼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些救命恩人。

辽宁省盖县30岁的农民张实元回忆被救过程时哽咽着说,他与内弟开着一辆“北京”牌小汽车往烟台送蚕蛹,货卖完后往回赶。上船后,因为晕船,很快就在船内迷迷糊糊睡着了。正打盹间,忽然听到服务员急切地喊:“快穿救生衣,大家都到甲板上去!”然后大伙就学着服务员的样子穿上了救生衣,纷纷跑到了甲板上,此时外面已经黑了,大约有五六点钟的样子。他看见有很大的烟从底舱冒出,风吹来时,浓烟能将甲板罩住。船上的男人大都静静地站着比较镇静,但不时有妇女和小孩哭出声来,有人就安慰说:不要哭,哭也没有用。

因为甲板上风很大、很冷,时间又长,后来许多人便回到了舱内,他也回到了舱内。大约躺了一个多小时,忽然发现船侧得厉害,他赶紧向外跑,一跑出去,船便侧过去了,他被抛到了水中。舱内还有十几个人都没能跑出来。因为穿着救生衣,他从水中浮了起来,正好身边有个救生圈,于是就趴在救生圈上。他不会游泳,从舱里跑出来时,他除了绝望外,已不再恐惧,他不知漂到什么位置,心想就等着死掉算了。“是解放军的舰艇救了我,我的生命是解放军给的,我的孩子长大了,也要当兵从军。”

当时,张实元在狂风恶浪里爬上一只救生筏,向前来救援的海军“686”号船大声呼救。战士们冒着随时可能被风浪打下船去的危险,甩下一条缆绳。张实元在巨浪的托举下,顺着这根生命之绳攀上船舷,被解放军战士伸出的救援之手紧紧抓住。

张实元浑身上下都湿透了,解放军拿来了崭新的内衣裤,抱来了棉被棉褥,煮好了姜汤,端来了热气腾腾的牛奶和熟鸡蛋,军医也赶来为他检查治疗。

张实元说,他将保存好解放军给他穿上的大衣和鞋,作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