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主宰你的情感
10784700000004

第4章 喜怒哀乐哪里来

为什么老师今天那么兴奋?为什么同桌今天那么快乐?为什么你此刻这么伤心?为什么她此时这么烦恼?

这些不同的情感,这些喜怒哀乐,这些快乐和烦恼,都是哪里来?

简单说一句话,不同的情感来自不同的需要。人的情感与人的需要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古代思想家王充曾说;"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得与不得,得则喜,不得则怒。"这就是说,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愉快;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不愉快。我们都知道,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实际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满足了人的这一方面需要,却不能满足人的另一方面需要,甚至出现和另一方面的需要相抵触。正是因此,人才有了复杂多样的情感体验,甚至有时候"啼笑皆非","百感交集"。

同样的一件事,由于不同的人需要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饥饿的幼儿喝牛奶,有的让喝饱,有的让喝半饱,有的只让喝了几口就突然把奶拿走,从而使这些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不同。因此,幼儿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喝饱的舒适、安详;被拿走奶瓶的烦躁、不耐烦,喝半饱的也有不愉快的表情,但程度介于以上二者之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不同,需要越是不能满足,不满的情绪就越大。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同是一只烧鸡,在"酒足饭饱"和"饥肠辘辘"的人面前,引起的情绪反应是不同的。就是因为需要的不同:"饥肠辘辘"的人又非常想吃东西,而"酒足饭饱"的人一点食欲也没有。

一句话,情感是由需要决定的。情感体验的好坏,就看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满足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满足需要就会引起消极的情感体验。

知道了情感与需要的关系,就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本节开头的那几个问题,只要了解了当事人的需要,就可以找到原因了。

那么,一般说来我们人都有哪些需要呢?

人的需要是特别丰富多样的。大体说来,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物质需要是人的生理需要,比如对衣、食、住、行的需要。但是人的物质需要有别于动物。因为人的物质需要,也是在种系发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样是吃,动物碰到什么就吃什么,而人就要有很多讲究了。精神需要是人所特有的。它又包括认识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等。社会需要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社会活动的需要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一个"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的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他概括出7种水平的需要,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成一个递进的需要层次。这些不同层次的需要是:

1.生理的需要:如饥饿、口渴等;

2.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避免危险等;

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如人际关系、被爱等;

4.自尊的需要:如成就、得到赞许等;

5.认知的需要:如认识、理解和说明等;

6.审美的需要:如生活和艺术美的需要等;

7.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寻找自我满足和实现潜能等。

按照马斯洛最初的说法,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如吃饱、穿暖等。稍微高级一点的需要是安全需要,人在得到温饱以后,就考虑生命的安全。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与别人的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才能达到充分的发展,比如愿意和同伴在一起,害怕受到孤立等。这一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尊的需要。自尊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以后,就有了认识的需要,继而有了审美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下面这幅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的说法比较通俗,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但是,他把人的需要完全说成是先天的,这不符合实际。另外,他说低级需要满足后才能有高一级的需要,这也不完全符合事实。比如,为捍卫真理而舍生取义,为科学事业而废寝忘食等,都与马斯洛的需要学说不相符。

后来,克雷奇发展了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了人的几种主要需要的重要程度,是随着心理水平的发展而变化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在低一级的需要得到了适当满足之后,才有可能产生高一级的需要。但是,随着心理水平的发展,低级的需要在个人的需要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就不太重要了。比如,心理水平较低的儿童,其生理的需要占主要地位,社会性需要就不太重要,有些较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甚至还不可能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水平的发展,较低级的需要就逐渐让位于较高级的需要。对于心理水平较高的人来说,较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在他的需要体系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于是,在他身上就会表现出"废寝忘食地工作"、"自我牺牲"等行为。

还有一点要说明。需要层次说中的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结局状态,而是一种过程状态,是在任何时刻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就是说,自我实现可以是琴键上一次手指的锻炼,可以是课堂上一次专注地思考,可以是工作中一次深情地投入,总之,可以在努力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任何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自我实现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进展,一点一滴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说,自我实现不是哪一个人的专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人生体验。如此来说,当我们的心灵拥有了较多高级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享有更多高尚的快乐。

应该说,需要层次说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上述的一般需要外,我们青少年还有哪些这个年龄段的特殊需要呢?

一是强烈地独立和自尊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日益成熟的阶段,生活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交往也越来越广泛,所以,独立和自尊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比如,在争论时,大家往往喜欢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而且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在完成作业时,父母的监督检查往往引起反感,平时不愿意家长过多地"关心"自己的穿戴和打扮;对于家长规定的"爱好"从心眼里接受不了。总之,凡事都喜欢自作主张,愿意表现"自我"。

二是开始有保护隐私的需要。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人就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你的日记和信件是不是不愿意叫别人看?是不是愿意有自己的房间和自己独用的床铺?是不是有许多人给自己的抽屉加了锁?是不是有时喜欢独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沉思或写点什么?这些表现说明,青少年不愿意跟别人特别是成年人袒露自己的心事,有了保护自己的隐私的需要。这在心理学中叫作青少年心理的"闭锁性"。

三是强烈地寻求友谊的需要。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都渴望寻求友谊,愿意找到知己的伙伴。当有了知心朋友时,总愿意在"知已"之间推心置腹地谈心里话,有的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吃喝不分,形影不离。

四是希望得到保护的需要。青少年虽然喜欢独自沉思,厌烦别人的唠唠叨叨,但是,更害怕被人冷落,孤立,怕受到寂寞的熬煎,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所在集体的保护。如果觉得自己在老师眼里可有可无,在父母心里无足轻重,在同学中间遭到冷漠,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产生烦闷苦恼、绝望无援、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

五是相互理解的需要。青少年强烈地需要别人的理解,都希望老师和家长用时代的眼光,来审视和理解自己。与此同时,也愿意按照新的观念去理解别人。在相互理解中,任何一方受阻都将使青少年感到需要落空,造成苦闷彷徨,产生消沉的情绪。

青少年上面的需要都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又是需要正确对待,逐步发展的。比如,保护隐私的需要,是闭锁性心理的自然反应,无可非议。但是,我们青少年还要学会沟通,从而满足我们的相互理解的需要,促进我们的心灵健康成长。如果一味地对父母老师关闭心扉,我们的成长也许会走弯路呢。怎么样?现在你一定看清了自己的需要,并且知道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需要,怎样发展自己的高级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