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孙子兵法现代释用
10781700000057

第57章 领导有方赵奢智救阏与

“争”字充满火药味。争什么?答案不一。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即不能失去主动权。丢掉主动权,意味着被动挨打。当然,争不是硬争、蛮争,而是巧争、暗争。这是善争之道。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战。此为《孙子兵法》“军争篇”之精髓。

【本篇导引。

本篇主要讲述了“以迂为直”的作战原则和用兵的法则。

“迂直之计”利害兼具。“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为了解决“举军而争利”“委军而争利”为弊端,就要行动迅速,不能只顾轻装而丢弃重装备。否则,就会遭灭顶之灾。为此,“不知诸侯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

用兵的八大法则是: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铒兵勿食,归师勿遇,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本篇的主题词:以迂为直,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智慧之源。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经典诠释。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直到同敌人对阵,在这中间没有比争夺制胜条件更为困难的了。而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同时,要使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军争既有顺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携带所有的辎重去争利,就无法按时抵达预定地域;如果丢下部分军队去争利,辎重装备就会损失。因此卷甲疾进,日夜兼程,走上百里路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敌所俘,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结果是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位。走五十里去争利,就会损折前军的主将,只有一半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上三十里路去争利,也依然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赶到。须知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难以为继。

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不能行军;不利用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成功,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火,实施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如同浓云遮蔽日月,冲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分遣兵众,掳掠敌方的乡邑;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相机行动。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制胜条件的原则。

《军政》里说道:“语言指挥不能听到,所以设置金鼓;动作指挥不能看见,所以设置旌旗。”这些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军队上下的视听的。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单独冒进,怯儒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昼作战多用旌旗。这都是出于适应土卒耳目视听的需要。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军队刚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了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就完全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进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衷竭时再去打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有序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接近的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来对付疲于奔命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粮饷充足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抑攻,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迎击,敌人假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加以理睬,对退回本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正面遭遇,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现代释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曲曲折折,总能到终点,这里涉及到“迂”与“直”的问题。如果要登山,从山直往山顶,可为捷径,但颇为艰难;如果你绕山而行,也可到达山顶,只是颇为费时。直接登山,可能葬身深谷,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绕山而行,可保平安,到达终点且不成问题。以生命的宝贵,似乎绕山而行,颇为可取。这就是“以迂为直”。

在商品社会中,“以迂为直”经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数年前,深圳最时髦的一句话是“遇着红灯绕着走”,大概正是“以迂为直”的写照。

“以迂为直”就是去争夺天时、地利,去争夺取胜的基本条件,为主动权的掌握创造条件。而有了主动权,就有了胜利的希望。“以迂为直”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不失为致胜的法宝。

领导在进行决策时,必须既知其利,又知其危,既要全面地看问题;要看到迂和直、患和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善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既要掌握一般的操作原则,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善于“治变”,即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危机并非都是坏事,它能给人以动力;安稳并非都是好事,它会使人产生怠情。有胆略的领导者有时也会有意制造危机感,以加强本单位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领导的谋略,是致胜的保证。

赵惠文王之时,赵国有个与上卿廉颇、蔺相如同等地位的人,他就是赵奢。

赵奢本是一个收税小吏,执法很严,曾杀了平原君赵胜手下九名抗税家臣。后来,赵惠文王让他管理全国税收,又管得有条有理,赵王很信任他。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国将领胡阳率兵包围了赵国的阏与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召集大臣研究。廉颇、乐乘等人都说道路险远,难以救援。赵奢却说:“在远征途中的险狭之地打仗,如两鼠争斗于洞中,勇者胜。”赵惠文王遂命赵奢领兵去救阏与。

谁知赵奢离开邯郸后,只向西行军30里就停了下来,还下了一道命令:“有来谈军事、劝我急速进兵者,斩!”眼见秦军在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西侧昼夜操练人马,磨刀霍霍,将士们都很着急。有个军吏实在忍耐不住,来见赵奢,请求速救武安,被赵奢砍了头。

将近一个月,赵奢仍旧按兵不动,还不停的加固工事,构筑营垒。秦国派人到赵奢营中,赵奢用好酒好肉款待他,客客气气地送他走了。明知是来刺探军情,赵奢只是不动声色。

送走秦国间谍,赵奢立即下令拔营,急行军一昼夜,来到阏与前线。赵奢还让善于射箭的军士迅速到距阏与五十里一带构筑营垒。

秦将胡阳没想到赵奢会有此一举,他听了秦间谍的报告,还以为赵军驻足不前,自己指日便可夺取阏与。此时方知上当,气急败坏地率领全部人马也赶到那里。

这时,又有一个叫许历的军士冒死来见赵奢,他说宁可受腰斩之刑,也要和赵奢谈谈作战问题。这次,赵奢却说:“前令是在离开邯郸之时,为迷惑秦军下的,现在已经过时了,你讲吧!”

许历说道:“要马上占领阏与北山,先上山者胜,后上山者败。”赵奢认为有理,立即派一万精兵火速抢占北山。

赵军刚刚登上山顶,秦军也已来到山下,他们蜂拥而上,山上赵军箭如雨下,秦军几次冲锋,都没有冲上去。

赵奢见时机已到,下令总攻。赵军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秦军弃甲抛戈,狼狈而逃,阏与之围解除了。

赵奢巧妙运筹,最终实现现了救阏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