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目击天安门(一)
10780100000049

第49章 天安门公车上书!菜市口六君蒙难(5)

和议达成,使奕讠斤在清廷统治集团中的声望大为提高,并就此形成了以文祥、宝,董恂、胜保等人为核心的政治集团,为发动辛酉政变和掌握朝政奠定了基础。

通过和谈,奕讠斤也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了新的认识。1861年初,由奕讠斤领衔向咸丰帝上奏的《统筹全局折》提出了全新的外交总方针:“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事”;是“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縻。”提出了新的战略方针是:“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该折并酌拟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章程六条,附请采纳实施。

咸丰帝对该折很重视,立即批交热河行宫惠亲王等王大臣妥速议奏。惠亲王等认为筹议各条,按切时势,均是实在情形,可照原议办理。咸丰帝即谕令批准,并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派奕讠斤、桂良、文祥管理,晚清洋务运动便从此正式开锣。

这个奏折的内容,虽由奕讠斤提出,但经过清廷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咸丰帝谕令批准,实际上,既是为今后推行洋务运动定下的总纲,也是为今后整个晚清政府定下的“国策。”

在内政方面,该折只在原则上提出“自图振兴”口号,未加以具体化,但如何“自图振兴”?这正是奕讠斤在战争结束后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重大问题,因而很快形成了从“练兵”到“制器”,从“制器”到“育人”的一整套“自强”“振兴”的思想,并在兴办洋务中一一付诸实施了。

奕讠斤对外“羁縻”对内“自强”的洋务运动总纲,虽已获得清廷统治集团的批准,专管外交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已经建立并由他主持;但热河行宫的朝政,仍掌握在肃顺、载垣、端华等人之手,咸丰帝迟迟不肯回銮,对奕讠斤还是心存猜疑。因此,以奕讠斤当时的处境,要想顺利推行自己的洋务抱负,是十分困难的。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幼帝同治继位,东西两后听政,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奕讠斤被排除在外),这就给奕?改变政局创造了良机。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垄断朝政,对两太后不够尊重。而留京拥戴奕讠斤的王公大臣们,一致认为奕讠斤不应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不满肃顺等人专权。于是,奕讠斤抓住这一时机以叩谒咸丰帝梓宫名义前往热河活动,在单独晋见两太后时,与慈禧定下铲除肃顺等人推翻顾命大臣制度的密计,发动了“辛酉政变。”

政变成功后,清廷统治集团权力机构即在两方面发生了变动:第一,正式规定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满足了慈禧主宰朝政的迫切愿望。第二,“恭亲王奕讠斤,著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并补授宗人府宗令,加上原主持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政外交大权,集于一身。这是奕讠斤一生的黄金时代。奕讠斤亲信桂良、文祥、沈兆霖、宝,曹毓英等人,均进入军机处。这样,清廷的主要权力机构――军机处,便成为奕讠斤的一统天下。这一变动所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和恭亲王辅政相结合的体制。但东太后慈安不大管事,管事的西太后慈禧,政治上还不老练,凡事都要仰赖奕讠斤做主。因此,这一政治体制的开始时期,主导权完全掌握在奕讠斤手里。这也正是奕讠斤发动辛酉政变的主要目的。奕讠斤大权在握,便可以大刀阔斧地推行他的洋务运动抱负了。

关于辛酉政变的起因和政治得失,史学界已有不少专论,这里我们只补充以下两点看法。一是从全面推行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角度来衡量,辛酉政变,不应仅仅看做是一次争夺权力的宫廷政变,而是一次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变革。当时的封建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冲击下,已到了非进行变革,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的时候。定下洋务运动内外大政方针的奕讠斤及其周围的亲信,作为地主阶级封建阵营中的改革派,正是有意无意地反映和代表了这一时代潮流的。政变成功,“奕讠斤”们上台掌权,洋务运动才得以顺利展开,从这一意义上讲,辛酉政变为洋务运动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因而今天应该对之做出政治上的新评价。二是辛酉政变是奕讠斤与慈禧联合发动的,但两人的目的不完全相同。慈禧的主要目的是专权,而不在推行洋务新政;奕讠斤的主要目的则在于推行洋务新政。这是两人关系终于破裂的根源,也是洋务运动未能成功的根源。洋务运动客观上所担负的中国近代化使命,是十分艰巨的,需要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政治气魄的雄才大略人物来领导,才能胜任,而慈禧是绝对不具备这些条件的。相形之下,奕讠斤的才干见识和魄力,要比慈禧强得多,如果奕讠斤能当上皇帝,中国的近代化或许会是另一个样子。问题在于奕讠斤不愿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不得不屈居于一个嗜权如命、胸怀狭窄、嫉妒成性的妇人之下,最后终于被慈禧轻易赶出政治舞台。这是奕讠斤个人的一个悲剧,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悲剧。

“辛酉政变”成功,奕讠斤独揽朝政以后,便放手推行他的洋务运动。奕讠斤推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大体经历了练兵、制器和培育人才三个阶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制器又必须以天文算学为源本。”这三句话,是符合奕讠斤首创学习西方推行洋务运动的思想摸索过程的。

练兵是奕讠斤首先要抓的洋务。以刀矛弓箭装备起来的旧式军队,无论如何敌不过洋枪洋炮的新式军队,这是奕讠斤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中获得的血的教训。奕讠斤练兵从训练京营开始。这为中国军队提高战斗素质,适应西式作战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奕讠斤倡导下,练兵工作得以逐步推行,旧式军队获得初步改造,奠定了军事近代化的初步基础。

练兵必先制器,没有洋枪洋炮和兵轮,练兵无从着手。但奕讠斤因急于练兵,原拟先向外国购买武器应用,并委托总税务司李泰国向英国购买兵轮8艘。不料李泰国擅自和英海军大佐阿思本订立协定,有损中国主权,被迫退回了这批兵轮,因而激发了奕讠斤设厂自制的决心。1864年5月,奕讠斤便正式提出“练兵以制器为先”的命题,并且主张:“宜乘南省军威大振,洋人乐于见长之时,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切不可“偷安苟且,坐失机宜。”这一主张,很快获得地方实力派曾、左、李等的响应与实施。在以后几年间,陆续出现的大型制造船炮近代军用工厂,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等,都是在奕讠斤的倡导、鼓励与支持下创建起来的。

奕讠斤培育人才的活动,是从1862年创建同文馆开始,先还只限培养翻译人才,随着练兵、制器等工作的逐步开展,对西学认识的逐步加深,奕讠斤深感培养技术人才的日益重要。他说:“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今中国意欲讲求制造轮船机器诸法,苟不藉西人为先导,俾讲明机巧之原,制作之本,窃恐师心自用,枉费钱粮,仍无裨于实际。”于是,他在1866年,奏请于同文馆中新添天文算演馆,并陆续增开化学、格致等馆,把同文馆扩建成清代第一个培养科技人才的近代教育机构。在同文馆的带动下,上海、广东、福州等地,也先后开展近代教育活动,为晚清和民国造就了一大批翻译人才、外交人才和科技人才。与此同时,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出版了一大批西方科技书籍,传播了近代科技知识。

1874年,借日军入侵台湾之机,奕讠斤主持的总理衙门,提出切实建议,计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加强了海防建设,筹建了三洋海军,推进了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奕讠斤从1861年初负责总理衙门起,到1884年上半年被慈禧赶下台为止的整整25年之间,主持和总管了洋务运动。

洋务主将李鸿章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人称李合肥。1844年,李鸿章应顺天恩科乡试,中式第四十八名举人。1847年参加会试,又中二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51年起又累充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在科举仕途上,李鸿章可谓一帆风顺。但李鸿章的真正发迹却是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

1853年3月,刑部左侍郎吕贤基奉命回安徽原籍任团练大臣,李鸿章与其一同回乡,协助办理团练事务,成为合肥地主团练头目。依靠老师曾国藩的扶持,开始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他编练淮军,独当一面与太平天国为敌。在太平天国后期,淮军装备洋枪洋炮,军队近代化因素明显增强,其实力逐渐超过另一支地主武装湘军。李鸿章的地位也开始逐步上升。

1862年,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七个月后由署理而实授,两个月后又由巡抚署理通商大臣。1864年底,李鸿章被清廷赏赐太子少保衔,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后,清廷又“论功行赏”,晋封他为一等肃毅伯,并赏戴双眼花翎。

太平天国失败后,李鸿章又主持围剿捻军。1867年2月,清政府授李鸿章为湖广总督。剿灭捻军后,被清廷加恩授予协办大学士之职,赏太子太保衔。1869年,李鸿章正式就任湖广总督。不久他的老师曾国藩接任直隶总督。师生二人同为“中兴”名臣,分别总督一方,南北相望,为一时盛事。

至此,李鸿章从一个怀才不遇的儒生,一个手中无兵无权的幕僚,踏着太平军、捻军将士的鲜血,最终挤进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核心,成为一个领兵十数万,权绾两江、湖广,为朝野刮目相看的重要人物。

大权在握的李鸿章并非等闲之辈,倡洋务,求富强,也曾做出一番经国大业,成为洋务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

李鸿章的第一项事业是制器、练兵以“求强。”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李鸿章便开始与洋人打交道,购买洋枪洋炮。1863年派参将韩殿甲在上海设局制造军火。同年又专折奏调丁日昌到上海另建一局,仿造短炸炮以及各种新式炮弹。稍后英国人马格里得到李鸿章允许,与知州刘佑禹共同主持另一炸弹局。李鸿章将它们合称为上海“炸炮三局”,时人又称为上海洋炮局,此为李鸿章洋务事业之开端。李鸿章当时不无自信地认为,只要中国人有了开花大炮和轮船两样,西方人就可以敛手了。100年后,中国可以自立。

1863年,淮军攻战苏州,李鸿章即把马格里主持的洋炮局迁往苏州,成立了苏州洋炮局。第二年又迁往南京,成立金陵制造局。此后,李鸿章主持的各项军事工业也越办越多,越办越大。1865年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下设枪炮厂、造船厂、火药厂、炼钢厂、机器制造厂等,从国外购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工厂工人达3592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型的综合性企业。

制器之外,李鸿章开始创办中国近代海军。从1875年至1888年,经过13年苦心经营,李鸿章统领的北洋海军,已经拥有一支可观的大型舰队。计有巨型铁甲舰2艘,高速巡洋舰7艘,炮船6艘,鱼雷艇6艘,练船3艘,运输船1艘,共计大小舰船25艘。按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

“求强”同时,李鸿章还倡言“求富。”他认为中国富强的基础发端于矿业。于是在1878年创办开平矿务局,开煤炼铁,到1894年日产煤达2000吨。自1881年5月到1891年止,李鸿章先后奏准开办了热河平泉铜矿、山东登州铅矿、山东平度金矿、黑龙江漠河金矿等共10处。

开矿之外,李鸿章又力排众议,倡筑铁路,建成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随后又建立中国铁路公司。从1881年到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多年时间里,李鸿章主要依靠中国自身力量,在中国北方修建了300多公里长的铁路线。

1880年,李鸿章奏请设立天津电报总局,并于次年架设了一条连通津沪两地的电报线。这是一条贯穿南北,亘古未见的通讯干线。此后又相继建成苏浙、闽粤、上海至云贵川等几大干线,至1895年,已形成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全国性电讯网。

此外,李鸿章还倡导“商战”,自强求富,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夺洋人水上之利”,创办轮船招商局;倡设广方言馆,首开近代中国留学美欧之先河。凡其所举,无不开风气之先,一时全国洋务勃兴,成为时代主流。

倒霉的皇叔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统治阶级鹰犬们悲惨而可耻的末路。恭亲王奕讠斤虽然曾经受资本主义赏识,又把慈禧太后扶上了统治的宝座,但是随后他就被主子一脚踢开。

19世纪60年代之初,奕讠斤集团执掌政权,气焰滔天,颇有点“天下莫予毒”的派头,权力、地位、各方面的阿谀吹捧,弄得奕讠斤有点昏昏然、飘飘然,他自以为和慈禧太后处在对等的地位。一个外国人描写当时的局势:“两个当权者,慈禧和恭亲王,在谨慎地互相监视着。”

事实上,无论就奕讠斤实力、地位、统治手段来说,他只配充当慈禧的鹰犬,不配成为对手。赵烈文对奕讠斤下过这样的评语:“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至己为何人,所居何地,应如何立志,似乎全未理会……恐不能无复?之虞,非浅薄慧,涂饰耳目之技所能幸免也。”

一切专制暴君决不允许在自己身边有一个隐然钳制着自己的力量,赵烈文懂得这一点,所以他讥评奕讠斤不理会自己所处的危险地位。残酷成性的慈禧势必要把奕讠斤踩到脚底下才会甘心。但是慈禧和奕讠斤的政治路线基本一致,慈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还物色不到新鹰犬,不得不仍旧依靠奕讠斤,这种情况决定了这场斗争的隐蔽性和曲折性,斗争也只局限于宫廷的琐事上。

一般官书对这场宫廷斗争都讳莫如深,但无意中又透露出一点蛛丝马迹。

《清史稿?奕讠斤传》载:同治“四年三月两太后谕责王信任亲戚,内廷召对时有不检,罢议政王及一切事任”,这是慈禧打的第一棒。不过这一棒打的不是时候,奕讠斤和外国侵略者的蜜月时期还没有过去,侵略者竟跑到总理衙门提出质问。朝廷的戚旧大臣也恐慌起来,因为离开了奕讠斤,他们既无法应付外国侵略者,也难于和湘淮系汉族地主势力保持均衡。他们纷纷向慈禧进谏,慈禧为形势所迫,也只好趁势转圜,让奕讠斤复职。

1869年奕讠斤对慈禧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报复,这就是著名的安德海事件。太监安德海奉慈禧的命令赴广东采办龙衣,沿途招摇,安德海是慈禧的亲信,据薛福成说,“往岁恭亲王去议政事,颇为所中”,奕讠斤自然对安德海痛恨入骨。按照清朝的祖制,太监不得擅离北京,所以安德海到达山东,就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扣押起来。奕讠斤纠合一批亲贵大臣,极力主张把安德海就地正法,慈禧在奕讠斤等的压力下,竟无可奈何,只得依议执行。奕讠斤借丁宝桢的刀,剪除了慈禧的羽翼,而且使慈禧大大地丧失了面子。但是,杀了一安德海,动摇不了慈禧太后的地位,反而激起了这个残忍暴君强烈的复仇怒火。

1874年,在重建圆明园问题上,斗争再一次爆发。自从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之后,慈禧少了一个游耍行乐的场所,一直悒悒于心,希望再建这个名园,重圆她奢侈豪华的旧梦。当时清王朝刚刚从大风暴中挣扎过来,财政上千疮百孔,要兴建如许豪华的建筑,谈何容易。这不仅要搜刮亿万人民的脂膏,而且也威胁到各级各地大小官吏的钱袋,所以是很不得人心的措施。但是慈禧一意孤行,借同治帝亲政的机会,用皇帝名义下令重建圆明园,说是以示皇帝对皇太后的“孝养”。命令发布后,御史沈淮、游百川首先反对,接着奕讠斤又出头拦阻,气得慈禧索性撕破面皮,大闹了一场,奕讠斤以“语言失仪”的罪名革去世袭亲王,降为郡王。盘踞着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奕讠斤集团,在大学士文祥的率领下(文祥是奕讠斤的主要帮手)向慈禧“涕泣力谏”,被慈禧臭骂了一顿,文祥等称病辞职,以示抵制。两魔斗法,将达半年,弄成相持不下的僵局。一时朝廷内外,人心惶惶,连远在甘肃军中的左宗棠也自称“半载以来,忧惧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