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目击天安门(一)
10780100000031

第31章 摇摇欲坠紫禁城!万国旗升天安门(9)

同日,奕讠斤下令,命恒祺去通知巴夏礼等人质将被处死,给两小时写遗书,宣告中国决心死战。但是,巴夏礼等写完遗书时,又接到通知改于10月6日处死,以等待进一步的交涉结果。这场戏完全是奕讠斤导演的,不啻是一个大玩笑。也是同日,奕讠斤向英法联军发出了紧急照会,指责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并声明三日后举行谈判,并送还人质。直到这时,奕讠斤才怀疑手中人质是否真具有价值。其实,这张王牌毫无意义。

10月6日,额尔金以清政府扣押人质为借口,疯狂地施加报复,发动了3500名英国士兵进攻圆明园。大肆劫掠珍藏于园中无数的中国历代图书典籍、文物书画和珍珠奇宝,且放火焚烧了这座清朝经营了百余年之久的皇家园林。大火从这座综合了中外建筑艺术的园林中燃起。

圆明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一处明代贵族的遗园。1709年,康熙帝将其赐给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正式建园,并题名“圆明园”。雍正帝即位后,在圆明园原有亭台丘壑的基础上增修扩建,规模逐渐扩大。至乾隆年间,达到全盛。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的不断翻修新造,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集中了大批的能工巧匠,共历150余年,才营造成这座世界最大的建筑式和风景式交融的离宫型皇家园林。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此外,它周围还环绕有静宜园(今香山)、静明园(今玉泉山)、清漪园(今颐和园)及近春园、熙春园(均在今清华园)等名园,这些以圆明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东起近春园,西到香山一带,连绵20华里,全园面积合计5200多亩。园林里面既有典型的中华民族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又有非常壮观的西洋式石建筑。园林布局和谐、协调,景色优美。三园共有100余处著名风景点,140余座宫殿楼阁,亭台碑碣、桥廊水榭、古木荷池更难以尽数。园内还收藏有各式金银珠宝、大量的档案文献、历代图书名画、稀世珍贵文物、中外各式精巧绝伦的美术工艺品,因此,圆明园又是一座集人类文化艺术精粹于一园的大型博物馆。

然而,这座辉煌瑰丽的宫苑和中国文物典籍的宝库却遭到了外国侵略者极其野蛮的破坏和摧残。

10月6日晚,法国侵略军先闯入园内。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国侵略军头目克灵顿因迷路,于7日上午方抵达园内。第一天园内还比较平静。第二天,侵略军便开始进行抢劫活动。克灵顿先令军官分批去抢,后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劫掠”。于是全园大乱,这伙明火执仗的强盗,疯狂地抢劫园内的金银珠宝、珍贵文物、各种艺术品和精美的丝绸,自己背不走的,就动用牲口和大车。英国陆军带兵官赫里斯第一次抢到的东西就有:一个镂金花盆,盆中有一株一英尺高的黄金树,树枝上挂着红玉为核的蓝宝石果实;一枚皇帝玉玺;一只镶嵌宝石的大表和多匹质地上等的绸缎,一共装了七大筐,叫人抬着送回军营。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价值2万多英镑的金塔,由7个士兵送回军营。

法国侵略军在抢劫过程中丝毫不比他们的同盟者逊色。据葛罗自己供认:在抢劫圆明园后,“一个士兵口袋里有了2万、3万、4万,甚至100万法郎”。“据说一名团指挥官的珍珠和金刚石,就值80万法郎以上。此刻天津的景象是乱哄哄的,每个十字路口都有兵士在出卖成匹的丝绸、珠宝、翡翠花瓶和无数贵重的东西,这些都来自圆明园,总值至少达3000万法郎”。

在富丽堂皇、令人目眩的种种珍宝面前,这些强盗你争我夺,丑态百出。法国侵略军翻译官德里松曾记述当时的情景:“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种式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不择手段地劫掠这些东西。同时,由于抢劫时间短促,一些文物来不及仔细辨认,如金质东西被误认为是黄铜而毁掉;有些价值连城的手抄本则被当做废纸用来燃点烟斗。”额尔金在家信中透露:“劫掠和蹂躏这样一个地方,已经够坏了,但更坏的是破毁。原来总值100万镑的财产,我敢说5万镑也不值了。”

额尔金为了掩盖英法侵略军的抢劫丑行,并给咸丰帝以公开的屈辱,使其永怀恐惧之心,又下令烧毁圆明园。英国政府首相巴麦尊批准了焚毁圆明园的暴行,并对此表示“衷心的高兴”。

10月7日,已离开京城、暂居万寿寺的奕讠斤,遥望着从圆明园升起的浓烟,失落、痛苦、悔恨一同袭来。这时,奕讠斤已经完全明白了,人质是卡在喉中的刺,必须毫不犹豫地吐出去。这些人质不仅对议和没有任何积极帮助,反而成为英法联军施行暴虐的借口。是该结束用人质来与英法联军进行周旋、转圜的时候了。

10月8日,奕讠斤在热河下令不许释放人质之前的一小时,当机立断,派恒祺护送巴夏礼等人质出城,以避免英法联军报复行动继续扩大。但是,奕讠斤送还人质后,对议和的前途更感到失望,便退出万寿寺,暂留在卢沟桥,等待时局的变化。

奕讠斤的失望是有理由的。被载垣扣押的39名人质,其中英人26人,法人13人,而生还的只有18人,其中英人生还13人,法人5人。其余的一半人质,被衙役施刑,死于狱中。

奕讠斤送还了巴夏礼等人质,已经没有交易的砝码,只有等待着英法联军的发落,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了。

10月10日,英法联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10月13日上午联军入城。13日中午,在恒祺的威逼之下,守城官兵如期让出安定门。额尔金、葛罗、巴夏礼、威妥玛等率英法联军,耀武扬威地分四批入城,并将联军司令部设在国子监。令人痛心的是,在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时,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居民观者如市,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外国军队凭借武力,整装开进中国的都城,在新奇和惊讶中,暴露出清朝的一片麻木景象。

英、法方面入城后,于10月17日再次向奕讠斤发出照会,要求增加恤银50万两,限三日内回复,五日后缴送现银,六日后画押签约。

此时,英法联军得知半数人质已死亡,不由大怒起来。为了报复清政府虐待人质,逼迫奕订迅速订约,10月18日,额尔金下令彻底焚掠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涌入园内大肆掠劫,放火焚烧。前次劫焚之后所剩的财物、建筑,再经此次劫焚之后,这座世界上最大、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变成一片废墟。

10月18日,侵略者以所谓巴夏礼等英、法俘虏曾在圆明园受到虐待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的一个师和骑兵的大半部分共3500余人开赴圆明园,开始有计划的焚园行动。随军牧师马卡吉详细地记述了这次暴行的经过:“命令发下后,不久就看见重重烟雾,由树木中蜿蜒曲折,升腾上来。”“不久这一缕一缕的烟,聚成一团一团的烟,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亏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当我们回来的时候,芬纳带着一两队骑兵,绕行一周,将我们进行时忽略过去的那些外国的建筑,也都一齐架火燃烧。现在所仅存的,就是那座正大光明殿,因为军队们驻扎其中。”“时已三钟,我们应须整队,开回北京,乃发布命令,一并焚毁。刹那之间,就找到了燃烧的材料,有几个手脚伶俐的来福枪队士兵,立刻动手放火,将这座正大光明殿,熊熊地燃烧起来。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世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屋顶在火焰中已经燃烧了一些时候,不久就要倒塌,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于是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一间不留,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的圆明园,绝不留下一点痕迹。至是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

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火光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子,罩着当日的行幸住所,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个长期的日蚀。”

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天上之园”,凝结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一代名园,就这样被外国侵略者毁之一炬,留下的只是一堆堆瓦砾,一处处灰冢。国内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文源阁也葬身火海,片纸无存。

焚掠圆明园给中国人民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英法侵略者的暴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愤怒声讨,而且也为世界上的一切正直人士所不齿。1861年,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者原来可以成为强盗。胜利者把夏宫的全部财富盗窃一空,并把抢来的东西全都瓜分掉。

……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一东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在那里不仅藏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金银制品。真是战功赫赫,且又横财发了一票!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都装得饱鼓鼓;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我们欧洲人总是把自己看作是文明人,对于我们说起来,中国人都是野蛮人。看!文明就是这样对待野蛮的。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将叫做法国,另一个则叫做英国。

雨果的话,代表了全世界正直的人们对英法侵略者暴行的公正审判。

咸丰出逃

八月初八,咸丰一行仓皇出逃后,如惊弓之鸟,昼夜兼行,因御膳及行李帐篷等俱未齐备,当天,咸丰皇帝仅吃了两个鸡蛋,第二天也仅与后妃宫眷们分食几碗小米粥。往日如花似玉的后妃宫眷们,如今蒙难荒郊,一个个惶恐忧愁,容颜憔悴。咸丰看着这支逃难的队伍,回头南望京城,不禁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他深感愧对祖宗,更不知此生此世还能否回到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八月十六日(9月30日),咸丰终于到达热河行宫,住进了“烟波致爽”殿。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是清帝在热河时的“寝宫”,自嘉庆二十五年七月(1820年9月),嘉庆皇帝在这里死后,道光帝没有来过,40年间,无人居住,所以杂草丛生,尘封垢积,显得十分冷落和萧条。

避暑山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风景秀丽,山水俱佳,但咸丰无心观赏。一路车马劳累,喘息未定,便接到了奕讠斤和僧格林沁等人先后发来的六百里加紧奏报,得知洋人已列队朝阳门外,京城危在旦夕,而僧格林沁所带的吉林、黑龙江和蒙古马队已溃不成军;直隶、宣化、山西大同等步队已溃散十之七八;京旗各营官兵已屡战屡败,胆战心寒;瑞麟、胜保所带之兵已所剩无几;只有绵勋、伊勒东阿属下尚有1万人马,但枪箭刀矛,如何能抵挡联军的炮火,总之,存营之兵已均无斗志,疲馁已极,一闻炮声,立时惊溃,战守皆不足恃。

咸丰知大势已去,他所信赖的满蒙铁骑已挽救不了大清王朝的命运。束手无策之中,咸丰惟一希望就是寄托在恭亲王身上,希望他能够竭力图维,速成抚局,与守城王大臣等同心协力保住京师和御园。正当咸丰严命盛京将军玉明、绥远将军成凯、陕甘总督乐斌、山东巡抚文煜、河南巡抚庆廉、山西巡抚英桂等再次搜罗人马亲自统兵,驰赴热河护驾和保卫京师的时侯,八月二十六日(1860年10月10日),他又接到了洋兵侵据园庭,焚毁海淀的奏报。

原来,八月二十日(10月6日)英法联军逼近都城后,他们以为咸丰帝还在圆明园,便以圆明园为进攻目标。而清军此时已成惊弓之鸟,步队闻风而窜,马队望影而逃,以致侵略者如入无人之境,直抵海淀,到处烧杀抢掠。败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住在善缘庵的恭亲王等人见形势危急,想抽身逃往热河行宫,但北行之路已被联军切断,匆忙之中夺路直奔卢沟桥。当日傍晚,联军侵入圆明园,疯狂抢掠。

强掠之后便是狂烧。九月初五(10月18日),联军分马队和步旅狂奔入园,四处纵火,全园顿时烟青云黑,遮天蔽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所有宫殿庙宇,历代收藏,举国仰为庄严神圣的宝物,都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了。

联军焚掠御园的噩耗传到热河后,一种无以言状的愤懑使咸丰帝几乎站立不住,他似乎觉得自己竭力支撑的这个“天”已然塌下来了,亡国一样的奇耻大辱吞噬着他的心灵,虚弱已极的年轻皇帝经不住这突然的打击,立时口吐鲜血,旧病复发。

五朝神069拱皇州,纵火连宵炀九幽,

法物尽随群盗去,仙山真见万灵愁。

这座营建了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式与风景式交融的“离宫型皇家园林”。她既有北国之古风,江南之秀韵,更兼备中西庭园合璧的风采。其中,不仅有无数的殿阁楼台,桥廊水榭,而且珍藏着数不尽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等中华至宝。她曾是历朝清帝避喧听政颐享天年的场所,也是咸丰皇帝诞生的摇篮,还有“九州清晏”的“同道堂”更是道光皇帝书名定位,托付社稷江山的地方。

神器所归,至高无上,所以咸丰始终把圆明园看做是紫禁城等同的圣地。而今“鼎湖弓剑恨空还,郊垒风烟一炬间”,怎能不让人五内俱焚,痛不欲生呢?愤怒之余,咸丰帝将僧格林沁、瑞麟革去爵职,总管内务大臣宝121差点丢掉脑袋,降为五品顶戴。

(摘自《中华民族耻辱史》)

第三节 天安门升起万国旗!清政府卖国签条约(一)

当额尔金在条约上签字时,外面的大炮正隆隆作响。

英国为了达到极其阴险的目的,从毫无依据、无理至极的“修约”谈判起,开始了对华新的冒险行动。

这位雄心勃勃,在华传教20多年的美国公使此刻困窘万状,狼狈不堪。

在这件事上,法国人却抢先一步,抓住所谓西林马神甫被杀事件大做文章。

当广州沦陷之后,曾一度谣传叶名琛已经逃走,有的说是已经自杀。

把叶名琛掳走后,英、法等国的使节们仿佛出了一口恶气。

从19世纪50年代初列强奏起修约狂想曲。

窃取中国大门钥匙是列强梦寐以求的。

历史蒙太奇

时间:1860年10月24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

地点:中国?北京?清政府礼部

中英《北京条约》签订及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仪式即将举行。咸丰皇帝的六弟恭亲王奕讠斤作为钦差全权大臣早已等候在这里,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可是仍然不见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的影子。奕讠斤心里十分焦急,脸上却丝毫也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这时,从不远处传来鼓乐之声。在卫队的簇拥下,额尔金身着华丽的英国大臣礼服,趾高气扬,神气十足地走过了两旁排列着英国军人的街道,来到礼部。恭亲王奕讠斤急忙上前迎接,可是额尔金仿佛根本就没有看见中国皇帝的御弟,非常傲慢地径直走向签约大厅,在战胜者的宝座上就坐。而奕讠斤则极其尴尬地跟在后面。当额尔金在条约上签字时,外面的大炮正隆隆作响。在炮声中,这个战争狂人更表现出十足的骄横狂悖,似乎是要中国人别忘记:英国人签订的不是一个和约,而是一个征服者的条约。因此,他手中的那枝笔,要让人感到征服者利剑的全部分量。

为了迫使清政府签订这样的条约,英国、法国等列强施展了外交、军事等手段,美国、俄国等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使中华民族被捆绑上一道又一道屈辱的绳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修约狂想曲

19世纪50年代,列强们又开始了对中国新的一轮挑衅。在他们看来,十多年前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尽管已经使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其贪婪的欲望。在取得广州、上海、宁波、厦门、福州五口通商的特权后,更觉得中国广阔的内陆地区,特别是富庶的长江流域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而不列颠、法兰西、美利坚的商船、战舰还不能畅行无阻地开进长江,人员也还不能深入中国的内地城乡。更何况曾毒害过无数中国人的鸦片到这时仍然是个私生子,没有取得公开合法身份,运销、贩卖都不得不在暗中悄悄进行。由此看来,的确该给“罂粟小姐”以合法的身份了。

中国巨大的市场也没有像列强所希望的那样被完全占有。《南京条约》签订后,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的英国侵略者曾欣喜若狂。代表英国政府签约的璞鼎查返回英国,在国会上颇为得意地宣告:他已经为英国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所有的兰开夏工厂加在一起,尚不足以供给他们一个省份所需用的日常备用的衣料”。英国大资产阶级狂妄地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于是,大批的商品被运入中国。事实比料想糟糕得多。他们惊异地发现:中国无法马上成为他们制造品的销售市场。在这方面,中国作为不列颠的顾客其重要性比不上西印度殖民地、意大利诸国和附近岛屿,或是一个大一点的欧洲国家,中国所吸收的仅不过这么一个小的零头。香港副总督米切尔在1852年为当时任香港总督的文翰爵士准备的一份内容详尽的报告中,宣布了英国资产阶级这种商业梦想的破灭:“中国永远也不会成为曼彻斯特的广大市场,因为中国家庭经济的组织可以供应经久耐用的手工织的棉布,其价格的低廉是英国纺织品永远无法与之作有效的抗衡的。”

当列强编织的五彩缤纷的美梦在中国逐渐变成贫瘠的现实时,新的对华冒险计划便被英国大资产阶级、政客和战争狂人们制定出来。他们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在中国开放新的港口,在中国任何一处自由移民,取消内地转运税。满怀冒险希望的英国大资产阶级鼓动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来迫使中国让步。其实,英国政府对此早有考虑。巴麦尊于1850年9月就提出所谓通过对扬子江下游重要据点的占领及切断大运河的交通来对中国实行新的打击。他大言不惭地说:“中国人在对惟一能使他们信服的论据――大棒论据退却以前,就不仅应该看到这根大棒,而且应该感到这根大棒确实打在自己的背上。”凶残的面目暴露无遗。

英国为了达到极其阴险的目的,从毫无依据、无理至极的“修约”谈判起,开始了对华新的冒险行动。本来中英《南京条约》属政治性条约,没有限期,所以自然也没有修改的例定办法。而中英《虎门条约》系通商条约,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但也没有修改的期限。显然,英国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向中国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可是,英国既然已经打中国的主意,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各种借口,使用各种卑鄙的伎俩,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到中美《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款中有“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中法《黄埔条约》第三十五款规定:“日后大佛兰西皇上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就当互换章程年月,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等内容,英国人大喜过望,仿佛抓到了一根根救命草。于是不惜大加曲解,援引所谓的最惠国待遇,断定自己完全有理由和借口向中国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利令智昏的英国人根本不顾即使提出修约要求也不能早于1856年――美国修约以前这一基本事实。

在1853年5月,英国政府训令文翰,要他向清政府提出修约问题,重点是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国的整个内地及沿海各城;如果这点做不到,则争取在长江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及浙江沿海人口稠密的各大城;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不得在外国进口货物和为向外国出口而购买的货物上,征收内地税或子口税;有效取缔沿海海盗行为;制定中国劳工向外移民的办法;争取英国使节常驻北京;如果这点做不到,争取英国女王代表和清政府枢要间的公文往来,不受地方官阻截,英国女王代表与其临时驻在省份巡抚直接会晤。

当然,英国人也非常清楚,不论他们要求什么或者是获得什么,其他列强也都会提出要求加以分享。尽管英国与美国、法国为维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也常发生矛盾和牛氐牾,但是他们在征服中国、谋取侵略权益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一致的利益。同时,他们也十分清楚地意识到:漂洋过海,到中国来实现修约阴谋,“英、法、美交涉人员的通力合作,将会比这三国中的任何一国单独去做,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励行对目前情事的改进”。于是,英、法、美三国很快就携起手来,共同对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