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目击天安门(一)
10780100000026

第26章 摇摇欲坠紫禁城!万国旗升天安门(4)

昨日大堂严谕上,宽袍燕尾汉装衣。

这是清宫词的一首《禁着汉装》诗。自乾隆以来,历朝清帝屡次严谕,入选秀女禁着汉装。咸丰即位后,于三年正月再次明谕:应选女子禁止时俗服饰,衣袖不得过六寸,宽大袍袖,汉式衣服,概不准滥行装饰。因为清代的国俗是,宫妆皆窄袖长袍,不著裙,髻梳横长式,纤腰直立,不喜婀娜。所以,清宫词中亦有“承恩自有如花貌,不向春风斗舞腰”之句。

另外,清代的妃嫔侍寝制度与前朝也迥然不同。它不是由帝王登门就女,而是每日晚膳时,用翻绿头牌(亦称膳牌)的方式,决定当晚由谁侍寝,届时由太监将裸体妃嫔裹被送入皇帝寝所。所以既不必“偷折花枝傍水行,故将红豆打黄莺”,以引起皇帝的瞩目,也无需“下辇更衣入洞房,洞房侍女尽焚香”,用“铺宫”(即装饰承幸的妃子及其住所)的方式来迎接圣驾的光临。至于影视节目里描写的清代宫闱生活,或女跑男追于花前月下,或大庭广众之中卿卿我我,种种当代时髦男女的各种恋情,只能说明编导者的历史知识实在太贫乏了。

那慈禧入宫后,其得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自然首先是如花似月的容貌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慈禧太后的照片和画像,都是在她年近七旬时的作品。古稀之人与年方二八的妙龄女子,其体态容颜、气质风韵自不可同日而语。世界上第一个为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为69岁的老妪作画之后,写了一本书,名曰《慈禧写照记》。在这位画家的眼里,她看到了:

但见人丛之中,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面带笑容,是个非常漂亮和善的妇女。估计年龄,不过四十上下,神情很好,十分可爱。世界上传说她是一个残暴、不可理喻的老妇,现在见到她,和传说完全不同……太后身体的各个部分,非常匀称。漂亮的面容,柔嫩的双手,苗条的身体,黑漆的头发,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眉目如画,樱桃小口,下颌虽阔,但不带一丝顽强的态度,耳官平整,牙齿整齐洁白,嫣然一笑,姿态横生,精神焕发,神采照人。加以明?满身,珠翠盈头,一副纤细庄严的态度,非笔墨所能形容。

对于古稀之年的慈禧容貌,卡尔的描述不免有阿谀夸大之处,但上溯50年,说妙龄慈禧如花似玉,美貌超群,也许并不过分。这在各种野史笔记和回忆录中,也都是众口一辞的。

其次,是慈禧在咸丰的后宫中才华出众。如果说孝贞皇后慈安是以德见长,那孝钦后慈禧便是以才见长,属于内慧而外秀型的女子。考察光绪一朝,揽政之余,慈禧经常写字绘画,不少王公大臣的家里也都供有她赏赐的御笔,虽然真伪参半(有些字画是宫廷画工代笔),但慈禧的才华亦是人赞不绝口的。尤其是晚清时期,政治险恶,内外相逼,她能够“披览章疏,日以数百,某折某事,洞晰无遗”。并在半个世纪之中大权在手,从不旁落,直到临死的前一日仍亲自料理光绪的后事,召见军机大臣筹议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上尊号的庆典活动,制定监国摄政王(即溥仪之父载沣)授职之礼,引经据典,丝毫不乱,她的政治才能是不容忽视的。而她的这些长处,早在咸丰时代即已露出端倪。入宫以后,美貌聪慧的慈禧时常在咸丰批阅奏章之时侍候左右,其后军务倥偬,折件极繁,她又协助清检封事、代为分类,及咸丰晚年,懒于理政,她更进一步代阅奏章,参与机要了。咸丰众多妃嫔,他惟独选中慈禧协理政务,说明二人在政治上是有一定的共同语言的。加之咸丰亦酷爱京剧,善长绘画、书法,爱好相近,气味相投,才貌双全的慈禧被风流天子所喜爱,亦是在情理之中了。

三是慈禧为咸丰生了惟一的一个儿子。咸丰四年(1854)二月,慈禧由兰贵人晋封为懿嫔;六年三月(1856年4月),22岁的慈禧在储秀宫生下载淳。总管太监韩来玉奏报:“懿嫔母子脉息均安,万岁爷大喜!”已即位七载,大婚已近十载的咸丰帝,不禁喜出望外,当即便朱笔亲封慈禧为懿妃。并升香告祖,作长律以志吉庆:

敬感天庥祖考仁,佳音储秀报麟振。

恩深德厚衷常慕,奕启载祥定名淳。

庶慰在天六年望,更欣率土万斯人。

升香安佑昭慈佑,沉痛难胜永忆亲。

在内忧外患的煎熬中,咸丰终于有这么一个可以告慰先人的喜讯,其得意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爱子怜母,他对慈禧的宠爱也就更进了一层。六年十二月,内务府为懿妃举办册封仪式。七年正月,慈禧又被晋封为懿贵妃,成为后宫主位中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的妃子。

世人对咸丰帝的宠后与爱妃,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咸丰的生母是谁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走得那么早?对历史上的这一段故事,也许读者并不十分清楚。

一直在喜悦中的咸丰帝,异常关心他的皇长子。喜三这天,皇室上下喜气洋洋,忙忙碌碌,每个人都送给小皇子一份礼物,谓之“添盆”,做爸爸的咸丰更是格外高兴,他赏给儿子一件红雕漆盒,内盛:金洋钱四个,金宝一分,银宝一分。盼望他的宝贝儿子能快快成长。喜三之后,接着又是升摇车、做满月、百禄(即百日)之喜等一系列喜庆的高潮。儿子还不到半岁,咸丰便兴冲冲地率领着懿妃等人抱着载淳,到湛静斋孝全成皇后的御容前行礼,想让他的生母看一看这可爱的孩子。

九月的圆明园,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湛静斋外墨柏森森,殿风阴凉肃穆,透过袅袅的青烟,孝全皇后的画像,愈显得美丽端庄,栩栩如生。望着慈母的容颜,想到才貌双全的母亲竟然走得那么早,连她的亲孙儿也未曾看上一眼,咸丰不禁喜尽悲来。

初携幼子谒慈颜,沉痛难胜涕泪潸。

永荷仁恩昭鉴佑,慕思长此达桥山。

哪一个儿子不爱自己的母亲,儿时的记忆又浮现在咸丰的眼前……

咸丰帝的生母钮祜禄氏,是乾清门二等侍卫颐龄的女儿,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二月,道光初年入宫,赐号全嫔,道光三年(1823)十二月,晋封为全妃,五年四月晋为全贵妃。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初九日,在圆明园的湛静斋(后改称基福堂)生皇四子奕讠宁(即后来的咸丰)。道光的皇长子奕纬死于奕讠宁出生的前两个月,时年23岁,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在两三岁时便相继死去,年近半百的道光帝十分悲痛。奕讠宁的降生,使道光帝极为高兴,倍加珍爱,这不仅因奕讠宁实际上处于皇长子的地位,而且他的生母钮祜禄氏又是道光帝最钟爱的妃子。她幼时曾随父生活在水乡苏州,温柔清秀且明慧绝时,她曾仿照民间所谓七巧板者,斫木片若干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作为宫中新年的玩具,后来传到宫外,深为民间所喜爱。清宫词中曾咏她“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所以她入宫后,独蒙帝眷,连连晋升。道光十三年四月(1833年4月),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病故。八月,奕讠宁生母又晋称皇贵妃,代皇后管理后宫事。第二年十月,正位中宫,并追封其父颐龄为一等承恩侯,谥荣禧。后来奕讠宁能被立为皇太子,与其母深得道光宠爱有很大的关系。

孝全皇后也十分钟爱她惟一的爱子,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后来咸丰回忆他儿时的生活,“自幼亲承渥眷,朝夕常依膝下”。他9岁那年,一次偶患寒疾,孝全后每天到钟粹宫看视他,一连几天不愈,母亲昼不思饭,夜不安枕,抱着年幼的咸丰“声与泪俱”。

孩提依依,母子情深。但天有不测风云,道光二十年(1840)正月,33岁的孝全皇后突然故去,她死时,咸丰尚不满10岁,暂由皇六子奕讠斤的生母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年轻貌美的母亲为什么突然离去了呢?幼小的咸丰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今天,孝全皇后的死也仍然是个谜。

有一则史料记载说:道光皇帝最喜爱皇六子奕讠斤,欲立为皇太子,孝全后得此消息,便欲毒杀诸子。一天,她备好酒筵召诸皇子聚餐,把毒放在鱼中,叮嘱咸丰勿食。结果咸丰颇友爱,悄悄告诫诸弟不要食此鱼,诸弟得不死。后来事情败露,道光继母孝和太后大怒,立命赐死。孝全后徘徊不忍自裁,太后命在宫门悬挂白幛,集宫人昼夜哭之,咸丰母乃投缳死。

又有《清宫词》记孝全后暴崩:

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

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

原注云:“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嫔之子而立文宗(咸丰),以其为孝全所出,且于诸子中年龄较长。”

这两则史料均说明孝全皇后的骤死与道光继母孝和太后有关。孝和太后所以逼死孝全后又都与鸩毒案有关。孝全后死于非命,史家并无疑义。但其死因究竟是什么呢?真是因为奕讠宁和奕讠斤之间的储位之争而演出的幼年丧母的悲剧吗?试分析之。

孝全皇后死时,奕讠宁年方9岁,奕讠斤时年7岁,还在混沌初萌的孩提时代。而当时道光帝58岁,龙体康健,尚未步入老年。清朝的建储制度是立贤不立长,从情理上分析,此时四子奕讠宁、五子奕讠宗(比奕讠宁仅小六天,其他七、八、九子尚未出生)、六子奕讠斤,都还年幼,群童嫩稚一时难分高下,道光建储的最佳时刻并没有到来。他最终选定接班人的时候,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时奕讠宁已16岁,奕讠斤14岁,奕讠宗于同年过继给他三弟?亲王绵恺为嗣。所以,在孝全皇后死前,不会因争立皇子而闹到图穷匕首见的地步。又孝全死后,道光将奕讠宁交给奕讠斤生母静皇贵妃抚养,史载:“贵妃舍其子而乳(抚育)文宗,故文宗与奕讠斤如亲兄弟。”而从咸丰对待静皇贵妃,自始至终像待自己的生母一样的爱戴她的史实来看,也不会有闹到不可开交的储位之争。所以,孝全皇后因欲毒害诸皇子而获咎的传闻,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又有的史家猜测,孝全后的暴崩是因其才貌袭人导致婆媳的不和,或有某些干政的举动,引起太后的斥责,结果羞惧之下服毒而亡。

时逢孝和太后的六旬万寿,孝子道光帝命礼部恭稽祝典,格外隆重。大庆这一天,道光帝率王公大臣,诣寿康宫行庆贺礼,孝全后亦率六宫妃嫔,到太后前祝嘏。道光见太后身体健康,十分喜悦,便亲制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皇后向来冰雪聪明,才思敏捷,于是也恭和御诗十章,献上太后。道光帝虽然非常高兴,但皇太后却别寓深衷,当时不露声色,事后与道光帝点破,略以“妇女以德为重,德厚乃能载福,若仗着一点才艺,恐非福相”。后来,这话传到皇后耳中,心中不快,不免与太后有了三分芥蒂,言谈举止之中不免有所流露。孝和太后是个持家有法,礼教极严的妇人,见皇后有所不孝,如何能忍受,有时当面训斥,或责备道光不善教化。同时,后宫嫔监又在旁拨弄是非,摇唇鼓舌,无风尚是生浪,况又是婆媳不和呢!蹉跎数载,流言蜚语布满宫阃内外,婆媳矛盾有增无减。道光十九年腊月,皇后偶患寒热,皇太后亲自临视,详问病情。第二年元旦,皇后病愈,起至太后前叩头贺喜。过了两天,孝和太后特派太监赐皇后一瓶旨酒。皇后谢恩酌饮,当夜崩逝。

这段传说道出了孝全之死是由于婆媳不和,太后赐毒酒而亡。

另外,前引清宫词中“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之句,兼用的是宋仁宗张妃怙宠及庆历八年(1048)近侍作乱纵火,曹后率宫人救火擒贼的典故。史载:宋代皇帝赵桢的宠妃张氏,借宠干政,曾为其伯父尧佐乞官。有的史家以此认为,孝全正位中宫后,恭俭柔嘉,颇得道光帝宠爱,也时常通过内监与闻外事。道光继母孝和太后秉性严毅,不容后妃乱政以坏家法,因此深加责备,咸丰母便因羞惧而服毒自服。

这又是一种死因,因违反祖制,太后责备羞愧而去。

年幼的咸丰对母亲的死,也许一无所知,但他对母亲的爱,却如山高似海深。咸丰三年,他在曾与母亲朝夕相处的钟粹宫写下了这样的两首诗句:

居此幼龄十七年,承恩御宇恨终天,

回思已岁尤堪痛,一度思亲涕泪涟。

昔是承恩予旧地,今为基福后之宫,

髻年景况依然在,惟敬惟勤慎始终。

咸丰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生于圆明园湛静斋,后更名为基福堂,还宫后,一直随母亲居住钟粹宫。所以他在另一首怀念母亲的诗《圆明园基福堂述志》中,又有“御园钟粹两颜楣,生我劬劳念在兹”之句。“回思已岁尤堪痛”,即指他9岁那年冬天(己亥冬即道光十九年)曾生一场大病,母亲对他的照料无微不至。殊料,母爱温馨不长,第二年正月,孝全皇后便撒手西归。

为了表达孝子之心,以寄怀念之情,咸丰即位以后不仅命太监、喇嘛在每年孝全皇后的诞辰和忌日,于钟粹宫前殿唪经,以超度亡灵,而且写了很多感情至深的诗句,留传至今。

在咸丰帝的亲属中,人们议论最多的,除了慈禧皇太后之外,恐怕就要属恭亲王奕讠斤了。由于奕讠斤在晚清政坛上有“纯臣之度”,“贤王之称”,所以兄弟二人之间的瓜葛,添上康慈皇贵太妃,便形成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故事。

在北京什刹海的西岸,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王府,绿色的琉璃瓦宫门,富丽堂皇,进入府门内迎面是形制崇丽的银安殿,庭院开阔,屋宇宏深。穿过二府门,正北是五间神殿,两旁有东西配殿,院内东面高耸着祭祖的神杆。神殿后面,是气势雄伟的遗念殿(通称后楼),高二层,东西宽160余米,号称九十九间半,以木假山做楼梯,为世间罕见之物。整个府邸分中、东、西三路,连同花园与正殿有房间3000余间。东路建筑是明代风格,厅前有一架长了200余年的藤萝,枝繁叶茂,如蓬如盖;西路则正房为锡晋斋,院宇宏大,廊庑周接,气势非凡,其中有仿照紫禁城宁寿宫建造的楠木房屋,洞房曲户,回环四合,极为精妙,院内两株珍贵的西府海棠,至今已有300岁。

后楼的北面,是一座精美幽静的大花园。花园的前部是怪石嶙峋的假山,古井、流杯亭、飞来峰、翠云岭等景疏落有致。后部又有一以太湖石筑成的假山,山分三层,底层空道,正中竖有康熙御笔“福”字碑;中层有两只硕大的荷花缸,夏末秋初,荷花盛开,荷叶浮珠,蔚为奇观;顶层建有秀阁,阁前有一平台,是赏月观景的好地方。假山前一池碧水,引自外河,水声?然,游鱼可数。园子的东院用矮墙围绕,花木葱茏,廊空室静,十分淡雅。以假山作屏的“福厅”,三间抱厦向外突出,从朝至暮都能采到灿烂的阳光,其建筑形式真是非同凡响。

这座名冠京都的王府,原是乾隆宠臣和?的住宅,和?失宠后,嘉庆帝把这座宅第赐给了他的弟弟僖亲王永063.咸丰继位以后,感念手足之情,先封六弟奕讠斤为恭亲王(其他诸弟均封为郡王),接着咸丰二年,奕讠斤分府时又把京城这处最好的宅第赐给了他。奕讠斤得到这所豪华的宅第之后,又锦上添花,多有修饰,成为显赫一时的恭王府。

在诸弟当中,咸丰最看重的就是他的六弟奕讠斤,这不仅是出于先帝的遗诏,而且与抚育过他的康慈皇贵太妃有很大关系。咸丰生母死后,他一直由奕讠斤的母亲照顾,兄弟二人年龄相仿,朝夕相处,故如同亲兄弟一般。但从小在一起长大,咸丰也深知奕讠斤的秉性,才华出众而谦逊不足,争强好胜而不喜礼让。所以,咸丰即位后,先在其王爵上加了一个“恭”字,希望他不要自以为是,还要对我这个做皇帝的哥哥恭谨服从才好。得此宝宅之后,咸丰惟恐他春风得意,不知让人,又送诗一首,以示告诫:

名园朗润近圆明,赐额心同弟与兄,

孝弟立身先务本,慰予厚望勖公平。

《论语》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咸丰以古训相勉,他多么希望才华横溢的六弟能够像儿时那样,与他共赴时艰,一同撑起这即将颓倒的大厦。

诗成之后,咸丰收笔凝思,往日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他的眼前……

他想起儿时,每日天尚未明便睡眼惺忪的爬起,金翠纱灯后,由内监导引和六弟一起到上书房读书的情景。

他想起少年时代,每年春064之典,他同奕讠斤勒马戎装陪同皇父西苑狩猎的乐趣。

他想起道光二十八年清明时节,皇父带着他俩在恭谒诸陵时的谆谆教诲……

而最让他难忘的是他14岁那年秋天,他与奕讠斤同在书房,肄习武事,共制枪法28势,刀法18势,演艺给皇父。结果龙颜大悦,亲赐以名,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而一晃六年过去了,青灯有味,儿时不再。当时所讲肄者,不过练艺习劳以博慈颜愉悦,而今想起,感慨万端,不知今日六弟能否像儿时一样,与朕交劝交儆,同心协力啊!

想到这,咸丰意识到今虽君臣,情原一体,古训言兄恭弟悌,做哥哥的还应该先走一步,多给弟弟点抚慰和信任。于是他传旨内务府,准备陪皇贵太妃幸恭亲王府第侍膳。

史载,道光帝晚年,在两个爱子奕讠宁与奕讠斤之间究竟立谁为皇储,颇费踌躇,兄弟二人甚至包括各自的生母和师傅之间,暗地里产生了储位之争,而奕讠宁所以得位,实属偶然,颇有巧取之嫌。如《国史旧闻》等书中载:

道光晚年最钟爱奕讠斤,欲将大业付之,金盒缄名时几次要写恭王的名字,但以奕讠宁贤且居长,故逡巡未决。杜文正(即杜受田)时在上书房行走,适授奕讠宁读书,微窥上意所在,欲拥戴奕讠宁以建非常之勋。一日,上命诸皇子校猎南苑,文正耳语之曰: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驰射,万勿发一枪一矢,并当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复命时上若问及,但对以时方春和,鸟兽字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相争也。奕讠宁至围所,如所嘱行之。是日恭王所得禽兽最多,方顾盼自喜,而奕讠宁则默坐一旁,从者亦均垂手侍立。上怪而问之,具以文正所教对,道光大喜曰:是真有君人之度也。立储之意遂决。

另外,《清朝野史大观》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道光季年,宣宗(按:道光帝庙号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时,将借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秉恬)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谓咸丰帝曰: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咸丰)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奕讠宁和奕讠斤两人的储位之争,在背后有各自的师傅在运筹帷幄,彼此斗智,而奕讠宁的成功似乎就是他接受了杜受田的教诲,一再以慈孝仁爱的方式表现自己,最终赢得了道光皇帝的抉择。而对奕讠斤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幸。

有些人更进而断言:就性格与才具而言,奕讠斤在哪一方面都比奕讠宁强得多。奕讠斤在清末有“贤王”之称,不但才具开展,而且思想明敏,勤于国事。而奕讠宁做了皇帝后,在内外交迫之中变得消极颓废,沉湎酒色,最后终因酒色戕身,只活了31岁就短命而死,把一片残破的江山丢给了儿子载淳,徒然为野心勃勃的慈禧制造了窃柄弄权的机会。于是,历史便形成了一种简单的公式:由于道光误立奕讠宁为皇太子,导致晚清走向积弱腐败;又由于奕讠宁与奕讠斤兄弟不和,结果谗言以入,使慈禧一个浅薄无识的妇人获得了独揽大权的机会,最终断送了大清王朝。

其实,历史决不是这样简单。

道光一朝,清代康乾盛世的光环已消失殆尽,处于衰世之中的道光皇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守成皇帝。他文武兼备,忠孝两全,远离声色,力行节俭,堪称封建帝王的楷模。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他本人的处世哲学,也就决定了他的立储观,必然是以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为基准,即为维持大清王朝的长治久安,选择一个敬天法祖,仁孝两全的接班人。

在兄弟二人之间,毫无疑问,弟弟奕讠斤是个聪颖过人,才华出众的王爷,而且这种才具和气质从小便崭露头角,这正是令道光帝钟爱不已,已致破例在遗嘱中立为亲王的主要原因。但哥哥奕讠宁的才华并不亚于其弟,清人林熙春在《国朝掌故辑要》一书中,曾对咸丰有这样的评价:

上诞膺天命,四方多事,旰食宵衣。每日披览章奏,引对臣工,指示周详。军兴以来,所授机宜,无不惬当。建元之初,诏免天下钱粮千有余万。岁一不稔,蠲租缓征,无不如疆吏之请。被“贼”之区,恩施尤渥。命儒臣缮写朱子全书及贞观政要,朝夕讲求。几余洒翰,或述志以示廷臣,或手诏以褒直谏,莫非夙夜辑熙所见端也。进退臣工,明而善断。正位之初,即颁手诏正穆彰阿、耆英之罪,遍谕臣僚,改平素因循取巧之习。饬内外大臣保举人才,不拘资格,一秉大公。是故兵不足而兼勇,漕不继而改海运,饷不足而更制大钱。改口岸以整鹾纲,输米石以实仓庾,裁河员之冗浮,减京饷之成数。凡此新章之改革,无不与时为推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