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10779300000015

第15章 唐高宗不是窝囊废

唐高宗李治,一位史书中颇为尴尬的帝王。首先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其次他是大周皇帝武则天的丈夫,这身前身后的两位帝王虽褒贬不一,但也是颇有作为。后世人对这位“昏懦”的皇帝有太多的误解。总是把他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父亲李世民,把武则天的篡权归因于高宗的无能。欧阳修撰《新唐书》中把他当做“昏懦之主”。然而,事实其实并非如此。高宗李治也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后世的史学家为了突出武则天的专权只能把高宗写成一个“昏懦”的皇帝,也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武则天这类的人物。所以高宗成了被武则天连累的第一人。

历史追踪

唐高宗李治(公元628年~公元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治被封为晋王。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因罪被黜,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七月即位,时年22岁。公元675年4月13日,唐高宗诏令武则天摄国政。在位34年,病死,终年56岁,葬于乾陵(今陕西省乾县50里的梁山)。

解读真相

为什么说唐高宗不是窝囊废呢?

1.重视生命

首先我们来看看唐高宗李治对待生命的态度,李治从来就不迷信什么长生不老,他曾经说:“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众所周知,皇帝对长生不老最为渴求,一直以来都是孜孜不倦的。秦始皇曾不遗余力地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死在途中。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因服用丹药过量而亡,而唐高宗李治要远胜于其父。唐高宗对当时医术很信任,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从他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可知李治并不是一个“昏懦”的君主!

2.超强的处理危机能力

唐高宗处理危机的能力也是很厉害的。在公元652年的宗室谋反一案上也显示了他手腕强硬的一面。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图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当高宗发现时,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其中也牵连了一大批相关人员,而借此机会消除异己。从高宗处理危机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强硬的一面。试想,如果这样的帝王仍要用“昏懦”二字来描述,这未免过于牵强。

3.不凡的忍耐力

高宗李治在忍耐力方面也显示出了不凡的才华,李治是李世民的嫡三子,登基时年仅22岁,当时掌权的是高宗的舅舅长孙无忌,年轻的李治是无法与长孙无忌抗衡的,但是高宗经过长期不解的努力一步一步削减长孙无忌的势力,最后终于自己把持了朝政,然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4.卓越的军事才能

高宗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小觑,高宗时期解决了太宗时期一直没有解决的对高句丽的战争,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勣(即李世勣)、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此种举动一举解决了东西两大劲敌。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使唐朝的版图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试问一个能征善战的君主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昏懦”的君主呢?

5.善于听从劝谏

一天,李治出外打猎时,突然下起了雨,他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这位臣子的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欣然地接受了批评。后来,高宗对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的问题再次征询臣子。大臣来济说: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听后,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虚心采纳。

6.十分重视法律建设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50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从这里可以看出,高宗是一个文治武功都不逊色于任何帝王的皇帝,甚至有些地方还要优于其他帝王。

用时下比较流行的话来讲高宗是一个“被昏懦”的帝王,后世的史学家为了最大地丑化武则天就必须把高宗写成昏懦。高宗和武则天是自由恋爱的,而他们恋爱又比较不符合中国的伦理,因为在他们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时,他们是儿子和后妈的关系,李治能冲破这层伦理关系,不能不说他异于常人。

在他们真正走到一起,武则天由昭仪到皇后的这个过程,武则天表现出她才华横溢的一面,而且他们在一些意见方面一直保持惊人的一致,比如在打击长孙无忌方面,他们的配合就淋漓尽致。几十年的夫妻,相互之间是非常了解的,正因为有这些基础,武则天才得以去批阅奏折、处理政事,甚至垂帘听政,形成“二圣”的局面。到后来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之时,国事完全由武则天来处理。虽然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大周”,但是武则天仍然坚持高宗的治国政策,使得高宗的政策得以延续,国家得以继续强盛。不能不说这是高宗的一个神来之笔!

应该说高宗培养了一个出色的治国人才——武则天,但是因为武则天的性别关系被后世人极力地丑化,就连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的高宗也都“被昏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